最相邻后车综合信息对交通流不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交通堵塞 + 交通流不稳定性 ; 参考:《物理学报》2014年21期
【摘要】:基于抑制交通流不稳定性所需的条件,分析司机后视获得的最相邻后车综合信息对交通流不稳定性的影响.在司机关注前车信息概率大于关注后车信息概率与司机敏感系数大于0的现实条件下,解析分析以及仿真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最相邻后车车头距信息减小了交通流的不稳定性,且关注概率越大,减小作用越大;跟驰车与最相邻后车的速度差信息增加了交通流的不稳定性,且关注概率越大,增加作用越大.2)最相邻后车综合信息对交通流的不稳定性的减小作用大于增加作用,即最相邻后车综合信息减小了交通流的不稳定性.3)司机距离差敏感系数越大,最相邻后车综合信息对交通流的不稳定性减小作用越大.4)司机速度差敏感系数越大,最相邻后车综合信息对交通流的不稳定性增加作用越大.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ditions needed to restrain the traffic flow instability, the influence of the most adjacent rear vehicl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btained by the driver's back view on the traffic flow instability is analyzed. When the driver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formation probability of the front car than the car information after the attention and th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of the driver is greater than 0,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by analy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1) the information of the nearest rear vehicle headway reduces the instability of traffic flow, and the greater the probability of attention, the greater the effect of decreasing; The velocity differenc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following car and the nearest rear car increases the instability of the traffic flow, and the greater the attention probability, the greater the increase. 2) the effect of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f the nearest rear car on the instability of the traffic flow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increase. That is, the more sensitive coefficient of distance difference between drivers, the greater the effect of the most adjacent rear vehicle information on the instability of traffic flow. 4) the greater th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of driver's speed difference. The effect of the most adjacent rear vehicle information on the instability of traffic flow is greater.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70971003)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U491.1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姜 锐,吴清松,朱祚金;一种新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J];科学通报;2000年17期
2 孙棣华;张建厂;赵敏;田川;;考虑后视效应和速度差信息的跟驰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薛郁,董力耘,袁以武,戴世强;考虑车辆相对运动速度的交通流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J];物理学报;2002年03期
4 孙棣华;李永福;田川;;基于多前车位置及速度差信息的车辆跟驰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07期
5 叶晶晶;李克平;金新民;;基于跟驰模型的列车运行优化控制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14年07期
6 葛红霞;崔煜;程荣军;;考虑前后车效应的反馈控制跟驰模型[J];物理学报;2014年11期
7 彭光含;孙棣华;;Multiple car-following model of traffic flow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J];Chinese Physics B;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2 胡章立;羊明;苏龙;;车辆在曲线路段的交通粘性力学模型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2年02期
3 莫业柳;时伟;薛郁;唐铁桥;;一种新的多速度差交通流跟驰模型[J];广西科学;2008年04期
4 薛郁,廖波;考虑车辆随机行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莫业柳;薛郁;时伟;唐铁桥;;考虑前方多车辆速度差的优化速度模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黎胜;史忠科;刘通;;基于FVD模型的改进模型和试验比较[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2期
7 郑小燕;丁恒;刘拥辉;程林结;;基于Monte-Carlo算法的交通流仿真[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8 熊烈强,张正亚,李杰;交通流宏观建模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年01期
9 胡振东;熊烈强;殷尹芳;;交通流的积分建模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1期
10 吴超仲;马晓凤;严新平;;考虑驾驶员反应能力的跟驰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A];2005年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唐铁桥;黄海军;;两车道双向交通流的动力学模型[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二)[C];2005年
4 谯志;田川;马璐;易富君;;基于驾驶员延迟效应的跟驰模型及其数值仿真[A];第24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祥临;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流建模和拥堵控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邝华;基于潜意识效应和行为分析的行人流动力学建模及相变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熊烈强;交通流理论及其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黎茂盛;平衡交通流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雷丽;城市高架路-匝道-地面交通的交互作用及交通流特性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6 李杰;混合交通流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基本参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赵建玉;智能计算方法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与交通流建模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葛红霞;基于诱导信息的交通流动力学特性与非线性密度波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9 李志鹏;交通流建模及城市路网交通状态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姚荣涵;车辆排队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萍;姜—吴交通流模型的研究与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11年
2 吴胜春;国内典型城市快速路交通流数据库开发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余寒梅;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拥堵控制及非线性密度波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4 申晶晶;城市交通动画模拟[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李进平;交通流的流体力学模型与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刘芸;港口集装箱物流的流体力学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林之;基于流体动力学的交通流模型与信号控制仿真软件研制[D];北方工业大学;2006年
8 潘鑫;单路口交通状态空间模型及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钱波;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维仿真平台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刘岩;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 锐,吴清松,朱祚金;一种新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J];科学通报;2000年17期
2 吴正;低速混合型城市交通的流体力学模型[J];力学学报;1994年02期
3 陈豫眉;潘璐;李泽民;;非线性Tricomi问题的非线性Galerkin方法[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汪秉宏,王雷,许伯铭,胡斑比;高速车随机延迟逐步加速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J];物理学报;2000年10期
5 吕晓阳,李华兵;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高雷诺数下的热空腔黏性流[J];物理学报;2001年03期
6 薛郁,董力耘,戴世强;一种改进的一维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及减速概率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1年03期
7 薛郁,董力耘,袁以武,戴世强;考虑车辆相对运动速度的交通流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J];物理学报;2002年03期
8 薛郁;随机计及相对速度的交通流跟驰模型[J];物理学报;2003年11期
9 薛郁;优化车流的交通流格子模型[J];物理学报;2004年01期
10 王涛;高自友;赵小梅;;多速度差模型及稳定性分析[J];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原,隽志才,贾洪飞,朴基男;交通流突变分析的变点统计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2年04期
2 俞礼军,成耀荣;交通流统计分布密度函数优度拟合方法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王晓,隽志才,朴基男,贾洪飞;局部比较的变点统计理论及其在交通流突变研究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6期
4 李进平,张乐文;交通流的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6期
5 关伟;宏观交通流的定性建模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7期
6 贺国光,王东山;仿真交通流混沌现象的传播特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7 熊烈强,李杰;基于流体比拟的交通流宏观模型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吴清松,姜锐,李晓白,贾斌,胡茂彬;微观宏观方法相结合推进交通流理论新发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年03期
9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10 李杰,熊烈强;交通流理论中几个概念的重新定义[J];交通与计算机;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鹏;戴世强;刘儒勋;;多等级交通流中的非线性波及其数值模拟[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2 戴世强;;交通流研究与技术科学思想[A];祝贺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应用力学报告会——应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3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A];2005年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二)[C];2005年
5 陈建阳;孙立军;杨东援;;交通流及其复杂性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于建玲;关积珍;刘静;李军;王贞君;;交通流的多重分形性质与交通拥堵关系的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邝华;张国新;;城市路网四向交通流的时空斑图动力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李军;朱雪良;关积珍;;快速路交通流检测器干扰问题[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范炳全;李宝强;马春林;童道琴;;高架道路交通流的控制方法[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赵慧;于雷;耿彦斌;;国内外实时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比较与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交通流的非线性分析、预测和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高坤;从基本图方法到三相交通流理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彭光含;交通流复杂耦合动态特性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曹宝贵;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与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星毅;基于相似性的交通流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张莉;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的分形理论与系统模拟[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李松;交通流混沌转化现象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田钧方;基于基本图和三相交通流理论的离散建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李兴莉;交通流的随机因素分析和相变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10 庞明宝;交通流混沌智能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瑶;交通流压缩与粘滞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许得杰;考虑不同弯道条件的交通流建模及模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3 宋超超;基于交通流的车辆合乘匹配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剑;城市道路动态交通流仿真的研究与实践[D];厦门大学;2014年
5 王蕾;基于蚁群算法的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刘钊;船舶交通流特征统计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赵博涵;基于三相流理论的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的微观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张涛;天津港主航道拓宽工程(营运期)交通流组织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宇;交通流仿真系统研究与软件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韦艳芳;交通流的数值模拟、相变特性分析及应用[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84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8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