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墩式码头结构绕流数值模拟
本文选题:码头 + 水流力 ; 参考:《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基于FLUENT软件,针对不同方柱排列组合进行绕流数值模拟,得到不同间距比时各方柱水流阻力系数及三维流场情况,探寻框架墩式结构水流力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简单的双方柱串、并联时,方柱阻力变化较有规律;双排并列三方柱绕流时,第一排方柱阻水作用显著,处于尖角位置的方柱绕流参数呈现对称现象,各方柱阻力明显增大,但阻力变化已无规律可循;当上下横撑间距为3倍横撑直径时,相互间影响已经较小;处于上游第一排横撑的水流阻力系数与单方柱时基本相同,第二排横撑所受水流阻力明显减小,与水流方向一致的纵撑其水流阻力可忽略不计。
[Abstract]:Based on FLUENT softwar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around different square column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flow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nd three-dimensional flow field of each column with different spacing ratio are obtained, and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flow force in frame pier structure is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istance changes of square columns are more regular when the two columns are simple and parallel, and the first row of square column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preventing water, and the flow parameters of square columns at sharp angle are symmetrical when the two rows of parallel columns flow around the flow,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resistance of the square column is more regular when the two columns are connected in parallel. The resistance of each column increases obviously, but the change of resistance is irregular. When the distance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braces is 3 times of the diameter of transverse brace, the influence of each other is already small, and the flow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the first row transverse brace in the upstream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in the case of single square column. The flow resistance of the second row lateral brace is obviously reduced, and the flow resistance of the longitudinal brace with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flow direction is negligible.
【作者单位】: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温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B05B00)
【分类号】:U656.1;U65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唐浩俊;李永乐;胡朋;;串列双塔柱风荷载及涡振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1期
2 王远成,吴文权;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钝体绕流的数值模拟[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刘松,符松;串列双圆柱绕流问题的数值模拟[J];计算力学学报;2000年03期
4 陈素琴,黄自萍,沈剑华,顾明;两串列方柱绕流的干扰数值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楼小峰,曹丰产,林志兴;串列钝体绕流的数值计算[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张伟;葛耀君;;方柱绕流粒子图像测速试验与数值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7 毕继红;余化军;任洪鹏;;静止方柱和圆柱绕流的二维数值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8 饶勇;倪玉山;刘超峰;;并列双方柱绕流的Lattice Boltzmann模拟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建华;张红卫;;钡钨阴极中钡的供应机制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姜毅,刘琦,张晓琳;冲压式舵机腔内工作压力随飞行速度变化规律的数值仿真[J];兵工学报;2004年01期
3 庄未;王亲猛;;深井中旋转减振器结构设计及流场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4 李椿萱,彭少波,吴子牛;附属小圆柱对主圆柱绕流影响的数值模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11期
5 高瑞泽;徐晶磊;赵瑞;阎超;;XY-SAS模型对于分离流动的性能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陈锦;杨晶;尹少武;王立;;基于CFX软件的氮化硅反应炉内热过程的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司广树,姜培学,李勐;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和换热研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8 费建国;高压水射流喷嘴的流量系数及与能量转换效率的关系[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9 邓绍云;;圆柱桩群绕流特性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郭春平;白桦;洪光;;双幅桥静分力系数气动干扰效应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青;;SV型静态混合器中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2 陈雄波;段子冰;王原;;三维水流方程迭代求解时不同步修正[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朱勇;江俊;;并列梭形截面绕流气动特性的有限元计算[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4 唐娟;王国砚;;复杂体型高层建筑风压分布及群体干扰效应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张军锋;赵林;柯世堂;葛耀君;;大型双冷却塔双塔组合表面风压干扰效应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周奇;朱乐东;郭震山;;桥梁曲线风障减风效果的数值模拟[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王修利;史建卫;钱乙余;谢军;;无铅波峰焊中钎料氧化渣动态形成特点[A];2007中国高端SMT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谷家扬;卢燕祥;杨建民;;张力腿平台四柱绕流的数值模拟[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C];2012年
9 孙启刚;谢强;;低阻导线风荷载屏蔽效应风洞试验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伟亮;基于大涡模拟的CFD入口条件及脉动风压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高洋洋;多柱体系统静止绕流与涡激振动的试验及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叶飞;非稳态漩涡运动及其产生机理[D];天津大学;2010年
4 孙运强;激光内通道传输的气体热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葛兆龙;低渗气藏脉冲磨料射流射孔增产机理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葛利俊;提高浮子流量计测量精度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姜艳丽;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多物理场数值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叶征伟;山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风环境及风荷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熊烈强;交通流理论及其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周晓泉;复杂边界条件下的三维紊流数值模拟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诗艳;深海内波弱非线性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南海应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周香;汽车动力转向器的流体力学特性及其吸油装置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宇;基于涡方法的涡运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梁建波;基于微小阀圆形压电晶片驱动器的作用机理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余学立;低含水率原油在倾斜管中的油水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许鸿飞;驼峰三部位减速器出口速度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戴良博;微磨料水射流技术及装置的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8 李建业;双圆柱在风场中绕流的三维数值模拟[D];兰州大学;2011年
9 黄海彬;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极限承载力及抗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桑文慧;平行壁面间二维圆柱绕流尾迹演化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龙;圆柱绕流的LBM模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李明秀,陶文铨,王秋旺;LATTICE-BOLTZMANN方法及其在顶盖驱动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2期
3 唐桂华,何雅玲,伍华荣,陶文铨;二维平板通道中流动与传热的格子-Boltzmann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6期
4 吴文权;流体绕多个钝体不稳定分离流动数值仿真[J];华东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5 王兴勇,索丽生,程永光,刘德有;用Lattice Boltzmann方法模拟方柱绕流[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刘松,符松;串列双圆柱绕流问题的数值模拟[J];计算力学学报;2000年03期
7 顾志福,孙天风,林荣生;高雷诺数时串列双圆柱平均压力的实验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7年03期
8 穆维贤,赖国璋;方柱和双方柱绕流的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0年04期
9 曹丰产,项海帆;圆柱非定常绕流及涡致振动的数值计算[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1年01期
10 陈素琴,黄自萍,沈剑华,顾明;两串列方柱绕流的干扰数值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付娜;低雷诺数下双方柱绕流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周帅;基于FLUENT的大跨度双幅桥面桥梁气动干扰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兴勇,索丽生,程永光,刘德有;用Lattice Boltzmann方法模拟方柱绕流[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陈素琴,顾明,黄自萍;低雷诺数下交错放置的两方柱干扰的数值计算[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1期
3 宋文雷;;低雷诺数下的两串列方柱绕流的干扰的数值模拟[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9期
4 刘天成;葛耀君;曹丰产;刘高;;基于Lattice Boltzmann方法的方柱绕流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5 赵小军;魏文礼;;并排方柱绕流的大涡数值模拟及显示[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6 王辉;韩涵;李新俊;;两不同截面串列方柱风力场特性的数值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7 吕启兵;杨斌;杨忠超;李鹏浩;;串列双方柱绕流的数值模拟[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8 李玉成,何明;作用于小尺度方柱上的正向波流力[J];中国海洋平台;1994年Z1期
9 陈素琴,顾明,黄自萍;两并列方柱绕流相互干扰的数值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年02期
10 陈素琴,黄自萍,沈剑华,顾明;两串列方柱绕流的干扰数值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家扬;渠基顺;杨建民;;方柱与圆柱涡激运动的比较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C];2012年
2 徐胜金;周裕;CHENG L.;;方柱尾流中弹簧支撑方柱振动的PID控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徐枫;欧进萍;;方柱非定常绕流与涡激振动的数值模拟[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4 刘宝会;刘铁峰;王洪奇;华玉;;CFRP约束预压混凝土方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A];力学与工程应用[C];2012年
5 史冬岩;王志凯;张阿漫;;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方柱周围流场力的耦合影响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6 刘明学;关建光;徐福泉;;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方柱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研究[A];先进纤维混凝土 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罗宇辰;王少飞;刘应征;;近壁方柱绕流的PANS数值模拟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彭亚萍;王铁成;刘增夕;徐新生;;混杂纤维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压试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9 施鎏鎏;余俊;刘应征;;POD分析在方柱绕流TR-PIV实验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高丹盈;李趁趁;朱海堂;;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受力性能对比研究[A];第三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曹亚宁;围绕创新 陈方柱干了三件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饶勇;流场几何突变部位力学环境的Lattice Boltzmann模拟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2 张宁;混合对流绕方柱涡旋脱落及对传热影响的数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刘兰;气固两相绕方柱流转捩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娜;低雷诺数下双方柱绕流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汪超;方柱涡致振动及减阻机理的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宋文雷;串列方柱气动弹性的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7年
4 盛奇伟;并列放置双方柱扰流问题的大涡模拟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李金生;低雷诺数下方柱—分隔板涡致振动数值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李雪健;较高雷诺数下串列方柱绕流的数值模拟[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7 万津津;近壁方柱绕流湍流场非定常特性的PIV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郭瑞峰;碳纤维约束钢筋混凝土圆柱及方柱本构模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卢小雨;低温下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方柱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10 马昭业;无比钢蒙皮支撑四方柱轴压性能研究和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12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1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