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独塔斜拉桥抗震分析及其合理约束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1 20:39

  本文选题:独塔斜拉桥 + 抗震分析 ; 参考:《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以石河子独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抗震模型,采用反应谱法及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该桥进行抗震分析,并将二者的结果进行对比。采用三角级数人工合成法生成人工地震波,计算结果与反应谱法基本接近。为研究纵向约束体系对独塔斜拉桥抗震性能的影响,分别对于刚构体系、漂浮体系、竖向支承体系、竖向支承加弹性索体系和竖向支承加黏滞阻尼器(FVD)体系等不同纵向约束体系独塔斜拉桥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抗震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活动支座作为竖向支承时,支座摩阻力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较大的提升,计算时应考虑其影响;竖向支承加FVD体系是相对最优的纵向抗震约束体系。
[Abstract]:Taking Shihezi single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the finite element seismic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eismic analysis of the bridge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and nonlinear dynamic time-history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are compared. The artificial seismic wave is generated by the triangle series synthetic method,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lose to the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ongitudinal restraint system on seismic behavior of single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rigid frame system, floating system and vertical supporting system are studied respectively.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different longitudinal restrained systems, such as vertical supporting and elastic cable system and vertical supporting and viscous damper FVD system, with single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is calculated under rare 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active bearing is used as the vertical support, the friction resistance of the bearing has a great improvement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and its influenc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calculation, and the vertical support plus FVD system is the relatively optimal longitudinal seismic restraint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华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504)
【分类号】:U442.55;U448.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昊苏;董军;杨昀;;不同设计参数下矮塔斜拉桥的抗震动力学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S1期

2 姜冲虎;李德建;;大跨度连续梁桥SSAB与FVD组合应用减隔震技术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3 焦常科;李爱群;伍小平;;大跨双层斜拉桥地震响应控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辉腾;李强;蔡宗文;危福泉;;厦门常规土动力特性的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2 陈亮;章劲松;;地面运动强度参数的选择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3 陈庆;项宗方;;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陈亮;章劲松;;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5 周宏庚;马巍;沈小璞;;合肥市重要公共建筑震害预测与对策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朱祝兵;屈铁军;;大型汽机基础地震输入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窦瑞杰;屈铁军;;电厂直接空冷系统风机桥强迫振动响应测试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江洋;石永久;王元清;张勇;;大跨门式钢管桁架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响应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彭凌云;周锡元;李小军;;对已有强震地面运动功率谱模型的改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江洋;石永久;;地震动功率谱实用模型的低频段合理性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培雷;考虑隔墙影响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灾场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付强;1000MW核电站离心式上充泵水力设计与结构可靠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朱前坤;串联隔震体系屈曲后屈曲及大变形力学行为[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伟;地震动的山体地形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郭晓云;汶川地震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彭小波;汶川地震强震动记录分析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王琼;跨断层隧道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8 陈龙伟;土体弱化与地震动关联性理论及相互作用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9 秦立科;非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10 蔡志恒;双周期标准化的弹塑性反应谱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罗如登;叶梅新;莫朝庆;;桥梁支座水平静力约束方向抗震中的弹簧刚度取值方法对比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2 倪燕平,赵会东,周世军;独塔斜拉桥动力分析[J];甘肃科技;2005年06期

3 蒋建军;蒋劲松;;广西南宁大桥液体粘滞阻尼器设计[J];世界桥梁;2007年04期

4 朱小秀;;部分斜拉桥的发展及静力性能分析[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6年03期

5 焦驰宇;李建中;彭天波;;塔梁连接方式对大跨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09年10期

6 王志强,胡世德,范立础;东海大桥粘滞阻尼器参数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5年03期

7 叶爱君;范立础;;超大跨度斜拉桥的横向约束体系[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2期

8 布占宇;谢旭;;不同阻尼计算模式对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的影响[J];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02期

9 金靖;江晓峰;;粘滞阻尼器与金属屈服耗能器的设计参数与性能比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旭政;黄平明;许汉铮;;独塔斜拉桥参数敏感性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杨征宇;宋桂峰;楼庄鸿;;我国独塔斜拉桥[J];预应力技术;2007年03期

3 黄平明;徐宏;裴育;;丹山独塔斜拉桥技术状态检测与评定[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杨豫湘;傅金龙;张念来;;独塔斜拉桥的空间稳定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3期

5 陈海兵;;混合梁独塔斜拉桥边跨布置及合理边、中跨比例[J];中外公路;2010年01期

6 朱浩;陈文俊;;跨高速公路独塔斜拉桥结构型式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7 李连生;;独塔斜拉桥抗震性能研究——以松花江大桥为例[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姜冲虎;曾诚;;石河子独塔斜拉桥设计及施工要点[J];公路与汽运;2011年06期

9 金剑;;混凝土独塔斜拉桥施工过程三维仿真分析[J];中外公路;2012年02期

10 何军拥;;独塔斜拉桥非线性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彬;崔玲;;宁波甬江独塔斜拉桥破裂事故分析及处理意见[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2 黄大健;;独塔斜拉桥总体布局及结构体系的选择[A];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罗世东;彭华春;夏正春;耿杰;;公轨合建独塔斜拉桥方案创新设计[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宗志荣;贾丽君;;独塔斜拉桥结构检测与安全评估[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5 潘龙;许瑞红;殷海军;严国香;易建国;;铁岭新城梭形独塔斜拉桥设计[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岳建学;徐福霖;邵固平;伍奇业;上官兴;罗青;;2×160米独塔斜拉桥的工程控制[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2年

7 冯云成;刘士林;吴永昌;宋松林;;珠江黄浦大桥北汉独塔斜拉桥设计[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黄大健;王淑训;施颖;韩振勇;;建设中的天津塘沽海河大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9 邱新林;李丽;王振领;;独塔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余报楚;邱文亮;李生勇;李斐然;;大跨径独塔斜拉桥与T构协作体系的扭转振动的理论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陆文军;闵浦二桥正式通车[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记者 张孔生;第二座“小润扬”后年通车[N];扬州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梁惠成 通讯员 陈海英;处处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N];建筑时报;2010年

4 记者 蔡冲春;向江大桥竣工通车[N];长白山日报;2011年

5 记者 王元晖 通讯员 林瑞声;马新大桥明年九八前通车[N];厦门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晓莉;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维波;独塔斜拉桥施工与地震计算[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吴益梅;基于试验的独塔斜拉桥安全评价[D];长安大学;2009年

3 黎耀;横向钢拱独塔斜拉桥全桥空间计算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施一春;水滴型独塔斜拉桥整体静力分析和钢混组合主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5 牟芸;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独塔斜拉桥空间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强方;大跨度混凝土独塔斜拉桥施工与质量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王星海;独塔斜拉桥的整体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俊;独塔斜拉桥初始索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江荣丰;槽型断面独塔斜拉桥塔梁固结区应力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张永旺;独塔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20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20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f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