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土壤源热能流体加热道路融雪系统融雪模型的建立
本文选题:太阳能-土壤源热能 + 流体加热路面 ; 参考:《太阳能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综合考虑融化雪水在道路结构中的传递对道路材料热物理性质的影响,利用含水量作耦合项,建立太阳能-土壤源热能复合流体加热路面融雪系统的温-湿耦合融雪模型,运用显式有限差分法编制模型程序,实现融雪系统仿真。基于建立的模型,探讨计算深度、融雪目标等模型参数对太阳能-土壤源热能复合流体加热路面融雪系统融雪效果评价的影响,得到融雪模型合理的计算深度,并分析融雪目标与融雪系统设计热负荷间的关系。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melting snow water transfer in road structure on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ad materials, a thermal-wet coupled snowmel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water content as coupling term to heat the snow melting system of road surface with solar-soil source heat complex fluid. The explicit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is used to program the model to realize the snow melting system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model, the effects of calculation depth, snowmelt target and other model parameters on the evaluation of snowmelt effect of solar-soil source heat complex heating pavement snowmelt system are discussed, and the reasonable calculation depth of snowmelt model is obta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nowmelt target and design heat load of snowmelt system is analyzed.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
【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18B05)
【分类号】:U418.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青山;刘志辉;魏召才;;基于水热平衡的融雪过程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西川肇;丸安隆和;诸一骅;;利用人造卫星资料研究山地流域的融雪预报和流量预报方法[J];河海大学科技情报;1987年04期
3 傅沛兴;北京道路冬季融雪问题研究[J];市政技术;2001年04期
4 朱强,宋著坤,赵军;太阳能和地表热能道路融雪化冰系统[J];太阳能;2004年06期
5 王荣光;利用湖水为热源的热泵融雪系统[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专刊);2005年02期
6 刘丽平;;化学融雪与大桥结构耐久性[J];中国市政工程;2008年02期
7 袁金霞;李海杰;;融雪举措引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J];污染防治技术;2008年02期
8 李国平;韩伟华;;当前道路融雪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1期
9 高青;黄勇;刘研;林密;刘小兵;;循环热流体路面融雪化冰过程传热及其应用分析[J];热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10 刘凯;王选仓;王芳;;中外高速公路融雪化冰技术和方法[J];交通企业管理;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华;杨晓丹;张国平;赵琳娜;;2009年3月中旬新疆融雪型洪水气象成因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高青;林密;刘小兵;马纯强;李明;黄勇;;集热蓄能路面融雪化冰过程模块化构造[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先觉;;高速公路融雪除冰技术现状与解决方案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田华;杨晓丹;张国平;赵琳娜;;2009年3月中旬新疆融雪型洪水气象成因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胡文举;姜益强;姚杨;马最良;;桥面热力融雪模型的建立[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纪洪健;;冬季道路积雪和冰晶消除技术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睿;曹建华;鄂毅;;人民日报社卫星主站天线融雪除冰系统设计[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三等奖)[C];2014年
8 杨磊;邵化新;;浅谈氯化钙在堤防道路融雪中的应用[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傅华;肖继东;杨志华;李聪;沙依然;;库玛拉克河流域盛夏最大可能融雪雪量估算[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10 张亮;刘道平;钟栋梁;薛相美;李刚;;道路地热融雪化冰研究现状[A];第十三届全国热泵与系统节能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东亮;本市自主研发融雪屋亮相[N];北京日报;2012年
2 通讯员 廖志米;泽普县认真做好融雪性洪水防御工作[N];喀什日报(汉);2007年
3 张鸣岐;清融雪预案保出行安全[N];天津日报;2007年
4 记者 陈丹邋董晓勋 李锐;融雪防冻全面有序展开[N];长江日报;2008年
5 记者 靳晓磊;三级预警应对冬季降雪[N];石家庄日报;2008年
6 记者 孙曦 通讯员 王东坡 江秀龙;融雪铲冰工作实现机械化[N];首都建设报;2008年
7 记者 张鸣岐 通讯员 张志顺;动员全市力量加快清雪进度 确保主干道路清除干净[N];天津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吴楠;全新理念开发双向环保融雪技术[N];中国交通报;2010年
9 陶晓波;新疆长传局为民航加装卫星天线融雪装置[N];人民邮电;2008年
10 记者 陈西艳;新区清融雪预案发布[N];滨海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慧宁;流体加热道路融雪系统温—湿耦合融雪模型及仿真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华军;流体加热道路融雪传热传质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尉学勇;西藏高寒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太阳能融雪(冰)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赵宏明;布置碳纤维发热线的混凝土路面及桥面融雪化冰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侯作富;融雪化冰用碳纤维导电混凝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刘凯;融雪化冰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黄勇;路面融雪化冰及太阳辐射吸热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屠艳平;地源热泵系统融雪化冰可靠性设计及神经网络预测[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郭德栋;基于微波与磁铁耦合效应的融雪除冰路面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高洁;高山积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融雪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清楠;太阳能—土壤蓄热融雪系统应用软件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张磊;道路融雪化冰特性实验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09年
3 龚龙;石墨水泥砂浆注浆钢纤维混凝土融雪及有限元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庆艳;太阳能—土壤蓄热融雪系统路基得热和融雪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林艳艳;基于土壤源热泵路面融雪系统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杨志超;铁路道岔融雪系统电磁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贺青山;融雪过程模拟及冻土水热效应分析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8 黎伟;基于U型桩埋管地热能技术在道路融雪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李存健;基于安全环保理念的自融雪路面外加剂制备和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魏召才;融雪过程模拟及积雪特性分析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60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6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