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强夯法加固风化花岗岩高路堤现场试验检测

发布时间:2018-05-31 17:31

  本文选题:道路工程 + 强夯施工 ; 参考:《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利用风化花岗岩混合料,对潍坊市郊区深坑中高填路堤进行分层强夯填筑,通过不同夯击能下的强夯土体变形试验,确定了关键施工参数.采用压实度、载荷试验和瑞利面波等原位测试手段测定了强夯前后路基的压实程度和力学性能,显示强夯施工后填料层变形模量能普遍提高1.6—3.5倍,锤底下填料层的变形模量要大于地表夯点间的变形模量,干密度和孔隙比数值变化也反映类似规律.在填土深度5m范围内,夯后面波速度明显提高,达到240—320m/s左右,加固效果明显.建立了瑞利波波速和土基变形模量以及干密度间的表达式,达到快速检测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和评价路基整体质量与力学性能的目的.
[Abstract]:By using weathered granite mixture, layered dynamic compac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deep pit and high fill embankment in Weifang suburb, and the key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deformation test of the soil under different tamping energy. Compaction degree, load test and Rayleigh wave in-situ test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compaction degre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grade before and after dynamic comp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 modulus of the packing layer can be increased by 1.6-3.5 times after the dynamic compaction construction. The deformation modulus of the packing layer under the hammer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urface compaction point, and the variation of dry density and void ratio also reflects the similar law. In the range of 5 m of filling depth, the wave velocity at the end of the ramming is obviously increased to about 240-320m/s, and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is obvious. The expressions of Rayleigh wave velocity, deformation modulus of soil foundation and dry density are established, which can quickly detect the compaction degree of soil-rock embankment and evaluat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adbed.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潍坊市公路管理局;
【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YD5007)
【分类号】:U416.12;TU47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秀萍;;关于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基压实检测方法的探讨[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贾学明;杨建国;;土石混填路基强夯法施工质量无损检测技术[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3 魏芸;闫澍旺;;强夯碎石墩与土相互作用[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1期

4 詹金林;水伟厚;何立军;成小程;;12000 kN·m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0年06期

5 范云,陈进杰,王明生;以波速代替K_(30)评价路基压实质量的理论与实践[J];岩土力学;2001年04期

6 杨建国,彭文轩,刘东燕;强夯法加固的主要设计参数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08期

7 郑明新,方焘,刁心宏,颜文;风化软岩填筑路基可行性室内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5年S1期

8 马松林,王龙,王哲人;土石混合料室内振动压实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1期

9 赵炼恒;李亮;何长明;邹金锋;曾中林;;土石混填路堤强夯加固范围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8年01期

10 朱海燕;刘清友;邓金根;王国荣;廖建华;;冲旋钻井条件下的岩石破碎机理[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郦世平;罗诚;郭健;;灌浆法在利用软弱冲积层作为人工挖孔桩持力层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2 谢淮宁;;湿陷性黄土地区大型油罐工程中DDC灰土挤密桩的应用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3 梁磊;顾强康;张仁义;孟德强;;机场特殊土地基处理专家系统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4 范义明;顾强康;张仁义;梁磊;;湿陷性地区黄土高填土处理技术试验对比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5 谢石连;宁张伟;谢雄耀;;软土地区体型复杂房屋倾斜的纠偏加固——以上海某办公楼纠偏加固工程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6 程曙明;合肥市南淝河橡胶坝广场灯座地基处理[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龙刚;宣以琼;;高压旋喷桩在桥梁桩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王善龙;水泥粉喷搅拌桩处理软弱地基的几点认识[J];安徽建筑;2000年02期

9 韩永刚;澜沧江悬索桥祥云岸主塔挖孔桩富水围岩止水设计与施工[J];安徽建筑;2005年01期

10 陈贵博;;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探讨[J];安徽建筑;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良;罗昊冲;;高速公路软基加固中旋喷桩的应用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国忠;薛展辉;;无填料振冲法在埃及塞得东港集装箱码头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玉成;杨光华;胡海英;张有详;;在软土地基上有反压护道路堤及堤坝的稳定计算[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珊珊;李丽慧;胡瑞林;刘凯;魏欣;;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吹填黏性土的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5 张华东;王庆华;雷治国;;高喷插芯组合桩技术在工业项目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石振明;王帅;;某工程场地地基处理方案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建国;吕秀杰;;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分析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梅玉龙;陶桂兰;;换填法垫层厚度优化设计[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达;庄宁;廖迎娣;黄辉;;水泥掺入比对水泥土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10 黄焰;李一之;;卵石地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研究[A];2007年湖南水电科普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玉胜;大能量强夯置换法处理深圳地区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周明涛;植被混凝土冻融效应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朱崇辉;筑坝土料的水利工程性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永光;冲击挤密潜孔锤外表减阻结构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徐望国;加筋强风化软岩粗粒土路堤填料工程性质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赵健;软土地基强度试验研究及其增长计算理论[D];中南大学;2010年

7 温永钦;浮石粉水泥复合土的固化机理及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谭捍华;类土质边坡稳定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王颖轶;基坑支护体系地震灾变特性及结构损伤状态评价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石明生;高聚物注桨材料特性与堤坝定向劈裂注桨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林军;红粘土填方路基强夯加固效果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紫红;半空间地基梁的位移变分解法[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克红;粉煤灰处理软基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蔚;公路桥头软基加固处理方法对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江涛;高原湖相沉积软土固结沉降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敏;超载预压处理软土路基沉降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钱同庆;辽宁省公路建设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的应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8 张辉;CFG+碎石桩复合地基工程造价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9 许可;盾构泥砂高性能注浆材料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修维宁;紫色土丘陵山区田间道路基工程设计[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相娟;陈治法;;影响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施工工艺因素分析[J];地质装备;2008年03期

2 刘平;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的估算[J];港工技术;2003年01期

3 李天光;重锤低落距与轻锤高落距强夯法加固湿陷性地基效果对比[J];工程勘察;1995年02期

4 童小东,蒋永生,龚维明,卢盛松;解决动力接触问题的一种新方法[J];工程力学;2000年06期

5 陈谦应,欧明星;土石混合填方压实参数的试验研究[J];公路;1994年12期

6 李海芳,龚晓南;路堤下复合地基沉降影响因素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5年06期

7 詹金林;水伟厚;何立军;成小程;;18000kN·m能级强夯处理深厚填海碎石土的试验[J];工业建筑;2010年04期

8 朱丹,郑怀;强夯地基处理的几种检测方法比较和分析[J];广州建筑;2003年06期

9 张福海;王保田;王炳奇;钟金良;;大粒径碎石桩在饱和超软土地基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杨春桂;伊旭春;张新朝;;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受力性状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景河;强夯法在广西应用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刚;;浅谈道路试验检测中贝克曼梁法[J];科技风;2010年12期

2 赵颖;;浅谈工地试验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青海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3 张洪云;;公路工程施工的试验检测[J];青海交通科技;2006年06期

4 张洪云;;公路工程施工的试验检测[J];青海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5 魏建国;查旭东;郑健龙;王秉纲;;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施工技术[J];中外公路;2007年06期

6 景宏君;苏如荣;苏霆;;高路堤沉降变形预测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7 杜海丽;;如何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J];青海交通科技;2010年06期

8 黄飞澜;肖红;;测斜仪在高填方地基侧向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J];公路工程;2010年05期

9 马春珊;;试验检测工作在公路工程中的作用[J];青海交通科技;2011年01期

10 祁文斌;;山区公路高路堤与高架桥方案选择[J];青海交通科技;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立新;;土工格栅格室在杭干高速公路建德段中的联合应用[A];开拓进取 再创辉煌——贵州省公路学会2008年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2 徐希娟;周新锋;岳卫民;;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建华;张金喜;刘英;;不同含气量的混凝土孔隙结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4 朱旭红;王纯鸣;;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范啸;沈烨;;关于道路安全评价模型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艾力·斯木吐拉;;新疆高等级公路灾害性天气事故预防系统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傅工范;赵文琴;;破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再生利用的研究[A];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朝晖;李振科;李九苏;;道路再生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吴兵兵;刘佳;范志勇;周明凯;;水泥-脱硫渣稳定碎石作路面基层材料的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家主;;级配碎石最佳含水量与有效水膜厚度的关系[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靳晓磊;一批道路工程相继竣工通车[N];石家庄日报;2006年

2 孙滨;武汉六大道路工程昨日通车[N];湖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林U,

本文编号:1960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60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4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