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辽滨新城行政中心生态技术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30 21:06

  本文关键词:曹妃甸生态城交通和土地利用整合规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沈阳建筑大学》 2013年

辽滨新城行政中心生态技术应用研究

庄致兴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的显著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进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不断增强,生态建筑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筑规模和速度世所罕见,而同时面临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问题也十分严峻,作为城市建设中的能耗大户,降低现有建筑能耗,营造生态建筑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环节中的核心内容。 论文以作者参与的辽滨新城行政中心建筑设计案例为研究背景,通过对生态建筑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大量实践项目的剖析,在城市宏观生态规划理念背景下,以整合建筑设计构思为切入点,探讨了将生态建筑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实践的方法和策略。 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全文的研究背景以及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辽滨新城的整体宏观背景,以及辽滨新城行政中心前期方案创作部分的过程,并且确立了生态技术应用的原则。第三部分,论述了在生态理念设计思路指导下,对空间进行整体布局。主要涵盖了适应气候的建筑朝向选择,合理的总平面设计,景观的生态营造以及建筑方案的多方面把控。第四部分,主要叙述了从建筑方案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地域、气候、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建筑结构、围护结构、绿色材料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构成了方案独具特色的钢框架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呼吸式双层表皮玻璃幕墙、FTC保温墙体、相变蓄能地板等结构与围护体系,并通过Ecotect与Airpak等建筑分析软件进行辅助设计,量化的进行了控制,为进一步的运行实践提供了数据支持。第五部分,从建筑细部出发,主要介绍了通过适宜性的技术对辽滨新城行政中心的建筑细部进行生态化的设计。通过对遮阳系统、太阳光反射板与光导照明系统等适宜性技术的应用尝试,达到了良好的室内空间舒适性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并通过Ecotect软件对细部设计进行了量化的控制,为进一步的运行实践提供了数据支持。第六部分,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展望。 论文对辽滨地区气候、能源、资源环境特征的客观分析,将构建区域行政核心、营造行政中心区域标志、降低建筑能耗、推广生态理念以及带动区域生态建设作为首要设计目标;结合建筑自身的功能特征,统筹场地设计、方案设计、细部设计等三个设计层面,并通过应用适宜性的生态技术技术,整合处理,相互协调,利用行政中心自身的标榜功能推广普及相关理念与技术,探寻了生态建筑理念在辽滨地区实践的可行性,摸索适合辽滨新城的生态建筑理念发展道路。 笔者试图通过本文的阐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01.5;TU24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南;;场景策划——解读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一条人文主义线索[J];华中建筑;2005年06期

2 艾侠;;文化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叙事性[J];城市建筑;2009年09期

3 王建国;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J];建筑学报;1997年07期

4 夏菁,黄作栋;英国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J];世界建筑;2004年08期

5 乌尔夫·兰哈根;谭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规划综述[J];世界建筑;2009年06期

6 卡塔琳娜·舒伯格;谭英;;曹妃甸生态城指标体系[J];世界建筑;2009年06期

7 尤纳斯·颜伯格;丁利;;曹妃甸生态城城市形态与城市意象分析[J];世界建筑;2009年06期

8 刘小波;尤尔金姆·阿克斯;;曹妃甸生态城交通和土地利用整合规划[J];世界建筑;2009年06期

9 马提亚斯·奥格连;丁利;;曹妃甸生态城的公共空间及水系和绿化[J];世界建筑;2009年06期

10 谭英;戴安娜·米勒-达雪;彼得·乌尔曼;;曹妃甸生态城的生态循环模型——能源、水和垃圾[J];世界建筑;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中心结合边缘——城市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2 肖军;李嘉华;;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促进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3 王广和;任轶蕾;纪江海;;关于高校中高层教学楼设计的研究——河北农业大学综合教学楼方案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4 李冬冬;徐鑫鸣;王南;;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的互动效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5 蔡媛媛;;建筑节能软件在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6 杨有广;;城市旧建筑改造利用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7 彭盈;李晓宁;邹琢晶;;外遮阳技术在汶川地震灾后农村重建住宅中的适用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8 周同;赵景伟;吕京庆;;图像社会中的极少主义建筑[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9 向岚麟;朱克勤;;外部空间中边缘空间的形态构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10 董美宁;刘怡;;既有住宅室外硬质铺地环境节能改造技术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邸芃;王垚;;我国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应用发展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唐建民;刘为公;;基于通风换气对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的改进[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倪吉;李念平;周慧;林爱麟;;长沙市宾馆酒店建筑用能现状及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宇峤;路秉杰;;如皋东大街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再利用[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5 冀金明;陈颖;;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探讨[A];辽宁省农林业无害化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剑;隋艳晖;耿学彪;郑阳;;可防卫空间理论及其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威海隆苑丽舍生活小区为例[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7 荆福全;;沈北大学城公共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8 荆福全;;沈北大学城公共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吴冰;张帆;;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住区[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钱益旺;;皖南南屏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冠衡;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代学灵;玻化微珠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张辉;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石峰;集成GUD系统的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姚朋;现代风景园林场所物质的表征及构建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项海勇;绿色居住小区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5 王西武;山地别墅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于斯惟;野生动物园规划与设计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韩悦;城市道路景观整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魏璐璐;现代主义在中国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傅伯杰,陈利顶;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J];地理学报;1996年05期

2 郑时龄;;建筑空间的场所体验[J];时代建筑;2008年06期

3 夏菁,黄作栋;英国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J];世界建筑;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斌;;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大众科技;2008年07期

2 刘晓波;;浅谈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J];才智;2010年27期

3 ;生态建筑与生态技术[J];世界建筑;2000年04期

4 卢文平;浅谈生态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J];四川建筑;2005年01期

5 陈重东;蒋英;;南方地区传统居住建筑生态性调研[J];山西建筑;2006年03期

6 陈重东;蒋英;;南方地区传统居住建筑生态性调研[J];南方建筑;2005年06期

7 王纪斌;;生态建筑的理念与基于太阳能的生态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03期

8 陈旻;;热缓冲技术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0年07期

9 李晓春;何水平;;居住建筑的生态技术[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吴国平;;浅谈都市生态建筑[J];安徽建筑;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傲冰;;生态建筑中应用的生态技术[A];现代建设工程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秦书生;;生态技术的哲学思考[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范珑;贺克瑾;孙敏生;马晓钧;万水娥;;生态技术在体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4 谢大勇;梁仁俞;蒋焕宇;;嘉兴市行政中心雷灾事故分析及对策[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毛刚;胡月萍;唐浩;唐剑;;潜规则作用下的行政中心规划设计——“亲和力”与“权力美学”交织中的求解[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岳寿松;;微生态技术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C];2009年

7 黄威威;;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技术观及其启示[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黄涛;;论构建生态技术范式[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马铁军;;论生态建筑[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威威;;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技术观及其当代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燕平;[N];农民日报;2007年

2 李志杰;[N];中国建材报;2006年

3 陈泳 新华 赵运坤;[N];中国畜牧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遆红;[N];辽宁日报;2009年

5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刘宗超;[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山东省夏津县蔬菜局 王德明;[N];河北农民报;2006年

7 孙培基;[N];中国矿业报;2004年

8 吉振旭 张玉萍;[N];盘锦日报;2007年

9 王艳霞 张露;[N];秦皇岛日报;2006年

10 王德明;[N];山西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中琪;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体系[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3 陈彬;循环经济的生态技术观解析[D];东北大学;2006年

4 郭观七;进化计算的遗传漂移分析与抑制技术[D];中南大学;2003年

5 张丽华;人力资源视角之非营利组织志工管理改进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任飞;南极地区建筑设计生态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7 尹晶;生态建筑的实践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苏昕;根特·班尼士的建筑形态构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高庆辉;结构的关联[D];东南大学;2006年

10 黄立;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1965)[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致兴;辽滨新城行政中心生态技术应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2 李伟;建筑创作中的生态技术与人文精神——昆明世博社区生态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3 张乾;生态建筑技术的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笪儒扣;绿地生态技术研究现状文献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李琼;生态建筑设计知识框架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陈珊;欧洲“高技型”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王孜娟;城市行政中心概念设计理论与实践[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8 宗世海;中小城市行政中心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9 任怡青;城市行政中心公共空间开放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洪丽华;绿地生态技术研究现状文献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曹妃甸生态城交通和土地利用整合规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0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9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