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软基上埋式箱涵土压力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0 10:51

  本文选题:桥梁工程 + 上埋式箱涵 ; 参考:《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7期


【摘要】:为考察软基上埋式箱涵受力特性,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其竖向和侧向土压力、土压力系数随填土高度变化的规律及周围填土位移场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桩基的箱涵与两侧路堤产生了显著的差异沉降,并在涵洞处形成了驼峰;内外土柱差异沉降在路堤中形成了拱脚位于涵顶两侧的上凸压力拱,并使拱脚处竖向土压力集中,且竖向土压力系数随路堤填筑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分布,在某一涵顶路堤高度下达最大值;同时,随涵顶路堤填筑,涵洞侧向土压力和侧向土压力系数增加,由于涵侧路堤以沉降为主的位移模式与挡土墙后填土不同,涵洞侧向土压力小于现行规范值。软基上路堤、涵洞和地基的协同作用分析表明,传统的强涵基、弱地基的设计理念将使涵顶竖向土压力集中,并导致结构失效。为降低涵洞结构破坏风险,建议采用轻质填料填筑涵顶、涵洞反开挖施工和结构设计考虑涵顶竖向土压力集中等措施。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uried box culverts on soft foundation, the vertical and lateral earth pressure, the variation of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with the height of the fill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field of the surrounding fill are studied by centrifugal model tes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x culvert with pile foundation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with both sides of embankment, and the hump is formed at the culvert, and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il column forms the arch on both sides of the culvert. The vertical earth pressure at the arch foot is concentrated, and the vertical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is distributed as parabola with the opening down of the embankment, which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 at the height of a culvert top embank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vertical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culvert top embankment. The lateral earth pressure and lateral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culvert are increased. Because the displacement mode of culvert embankment is different from the backfill of retaining wall, the lateral earth pressure of culvert is less than the current code. The synergistic analysis of embankment culvert and foundation on soft foundation shows that the traditional design concept of strong culvert foundation and weak foundation will make the vertical earth pressure of culvert roof concentrated and lead to structural failur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amage risk of culvert structu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ulvert roof should be filled with light filler, and the vertical earth pressure concentration of culvert roof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culvert reverse excavation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al design.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04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九七三计划)(2011CB411910)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八六三计划)(2012AA112504) 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2009318000062,2009319825090) 交通运输部道路结构与材料行业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fj110202)
【分类号】:U416.1;U4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东方;林从谋;;上埋式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计算方法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2 范鹤;范泽;王述红;王成;刘斌;;基于高填土涵洞相似材料模型的土压力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3 侯瑜京;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的试验研究[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5年05期

4 李永刚,孙建生;软基涵洞土压力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5 杨锡武,张永兴;公路高填方涵洞土压力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6 罗智刚,李永刚,李力;涵洞洞顶垂直土压力的分析及计算[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7 翁效林;谢永利;刘保健;;高填方路堤涵洞碎散体填土成拱效应离心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顾安全;上埋式管道及洞室垂直土压力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81年01期

9 郑俊杰;赵建斌;陈保国;;高路堤下涵洞垂直土压力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10 康佐;谢永利;杨晓华;刘保健;;减荷拱涵周围土体位移变化的离心模型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刚;李力;;钢筋混凝土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影响因素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6期

2 白冰;减荷条件下上埋式圆形结构物周边土压力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2期

3 折学森;填埋式管道土压力的电算模拟[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4 杨锡武;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土压力计算理论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杨锡武;高填方涵洞土压力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周正峰;凌建明;梁斌;;输油管道土压力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黄崇伟;;机坪输油管道力学行为计算理论与方法综述[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4期

8 徐少曼,李树华,陈孝贤;软土深基坑开挖的模型试验研究[J];福建建筑;2000年S2期

9 刘保健;谢永利;翁效林;;岩土工程问题的过程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建民;陈文涛;;爆炸荷载下埋地管道动力响应分析研究[J];工程爆破;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瑞忠;;高填上埋式结构土压力理论与实验[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2 冯忠居;;沟埋式大型钢筋混凝土蛋型管道土压力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3 白冰;李遇春;;减荷条件下上埋式圆形结构物周边土压力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4 顾安全;王晓谋;折学森;;上埋式管道及洞室垂直土压力的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顾安全;折学森;徐志飞;洪炳章;王柏纯;冯景涛;郑争广;;高尾矿坝排洪管道垂直土压力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俞松波;陈建峰;石振明;沈明荣;;软土地基上格栅加筋路堤离心模型试验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物理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刘静;谢永利;;高填土路堤下涵洞受力的数值仿真[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顾安全;金滨;冯瑞玲;;减荷措施在高填土涵洞中的应用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岳峰;乔雄;朱彦鹏;;某集水廊道受回填土压力的计算与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昊;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对邻近地下管线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王雯璐;侧填荷载对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朝晖;废轮胎颗粒与黄土混合物岩土工程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刘寒鹏;天津滨海新区高层建筑荷载作用下地面沉降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申文明;埋地管涵—土相互作用及管涵结构横纵向受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智超;高填方路堤流变沉降本构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马强;高填方涵洞受力特性及新型格栅减载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谢婉丽;黄土地区高填方加筋土路堤变形与稳定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杨锡武;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土压力理论及加筋减载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魏红卫;加筋高陡路堤稳定性及其涵管受力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庆;土石坝坝下涵洞三维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上官方;涵洞填土等沉面及其对涵洞土压力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淼鑫;考虑结构刚柔性的埋置式波纹钢管涵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柴江;黄土公路隧道施工方法对比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邹维;山区公路加筋路堤下涵洞垂直土压力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王向荣;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高填方拱涵的受力性状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7 姚学瑞;高填方涵洞EPS减荷技术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兰国冠;大口径输气管道公路穿越力学性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9 张兴华;加筋路堤下涵洞土压力特性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龚雷;路堤涵洞竖向土压力分布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鹤;刘斌;王成;范泽;;高填土涵洞相似材料的试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2 施健勇,赵维炳,艾英钵,余湘娟,刘仁平,黄波;砂井施工对软粘土扰动的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3 葛折圣,黄晓明;含EPS夹层台背回填材料的离心模型试验[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4 吴能森,侯伟生,赵尘;土的结构性损伤与损伤模型问题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雷国庆,万希岭;考虑渗流效应的土压力计算[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2年04期

6 宰金珉,梅国雄;考虑位移与时间效应的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周小文,濮家骝;隧洞结构受力及变形特征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8期

8 郭利军;上埋式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的塑性分析[J];山西水利科技;2005年01期

9 王秉勇;涵洞顶填土压力的讨论及计算[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10 孙红,赵锡宏;各向异性损伤对土压力强度的影响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锡武;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土压力理论及加筋减载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康佐;特高填土路堤下涵洞受力与减荷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茅承觉;;有关泥水加压式盾构机掌子面土压力计算的探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2 卢伟;桂云海;段然;;山区公路挡土墙设计浅析[J];林业建设;2009年02期

3 严东方;林从谋;;上埋式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计算方法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4 要兴雷;;U型桥台开裂的原因及设计建议[J];北方交通;2009年03期

5 聂宜勇;;高填方涵洞的设计要点[J];吉林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6 贾韵洁;;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中土压力的计算[J];交通标准化;2011年15期

7 张建经;对拉式挡土墙的土压力计算[J];铁道建筑;1991年01期

8 王鲁;;铁路涵洞八字翼墙设计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23期

9 陈占;;多支点预应力锚索桩结构计算与测试分析[J];路基工程;2010年03期

10 邹春华;周顺华;徐正良;孙玉永;;基于位移反分析法的盾构掘进面土压力计算[J];中国铁道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季亚平;朱伟;秦建设;钟小春;;土压力计算对盾构管片内力的影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顾安全;杨福林;张世平;王兴平;;高填土涵洞减荷措施设计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曾进群;杨光华;史永胜;蔡晓英;陈小丹;;复杂条件下格栅连续墙的数值模拟探讨[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李传涛;马瑞强;;有汽车地面超载的地下结构挡墙设计[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钟小春;韩月旺;加瑞;;砂土地基盾构隧道作用松驰土压力数值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6 朱家槐;;铁路桥梁墩台活载按空间结构分析的建议准则[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7 骆行文;姚海林;杨明亮;;高填路基锚索桩板墙支挡结构计算方法及施工控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车志强;王军;;挡土墙设计浅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9 荆学喜;;箱桥翼墙内倾的整治方案[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蒋楚生;路堤(肩)式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结构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周佳媚;隧道洞门结构土压力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周世生;高路堤涵洞空间竖向压力理论及结构型式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李永刚;沟埋式和上埋式涵洞土压力统一计算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静;高填路堤涵洞土压力理论及减荷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6 杨锡武;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土压力理论及加筋减载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屈战辉;土工格室柔性挡墙力学性状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大伟;分离式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2 岳辉;整体现浇式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瞿小莉;大直径圆筒结构土压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叶建东;路基施工工艺对挡土结构物土压力的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门广鑫;重力式U型斜交桥台开裂与加固的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赵冬娇;封闭式路堑U形槽结构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曹周阳;高填方路堤下涵洞减荷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王操;山区公路沿河路基防护结构的工程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9 谭永波;高填方涵洞结构的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士林;斜拉板桩码头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7年



本文编号:2002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02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a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