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分区聚类方法求解接运公交网络设计问题

发布时间:2018-06-15 06:19

  本文选题:接运公交网络设计问题 + 遗传算法 ; 参考:《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在接运公交网络设计问题中引入中垂线分区和最短路径分区两种聚类方法,有效化解了公交线路重叠、服务交叉问题.基于最短路径分区聚类方法,以乘客、公交公司和轨道交通运营者三方的总花费最小为目标,通过改进染色体编码方法和遗传操作策略,成功解决了多对一模式下的接运公交网络设计问题.考察了公交线路长度和乘客需求对线路条数、运营频率及总花费等网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线路长度或乘客需求增加对线路条数和运行频率影响不大,但总花费增长较快;而线路长度或乘客需求减少时总花费快速减少,但线路结构未必最优.仿真结果说明,基于分区聚类方法的接运公交网络不仅能够完全覆盖服务区域,而且有利于消除冗余线路,降低总花费.
[Abstract]:In the transport network design problem, two clustering methods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central line partition and the shortest path partition, which effectively defuses the overlap of the bus lines and the service cross. Based on the shortest path partition clustering method, the total cost of the three parties of the passengers, the bus companies and the rail transport operators is minimization as the goal, and the chromosome coding square is improved. The problem of bus network design in multi to one mode is successfully solved by method and genetic operation strategy. The influence of bus line length and passenger demand on line number, operation frequency and total cost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ngth of the line or the increase of passenger demand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number of lines and operating frequency, but the total flowers are spent. The cost increases rapidly, while the total cost of the line length or passenger demand is reduced rapidly, but the line structure is not necessarily optima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port network based on the partition clustering method can not only cover the service area completely, but also helps to eliminate redundant lines and lower the total cost.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68055)
【分类号】:TP18;U491.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建林;基于换乘次数最少的城市公交网络最优路径算法[J];经济地理;2005年05期

2 白子建;贺国光;;基于禁忌算法的快速公交网络系统仿真优化[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17期

3 马宇红;孙淑芬;;多产品三阶段供应链选址分配问题及其遗传算法[J];科技导报;2012年09期

4 马宇红;姚婷婷;张浩庆;;基于分区的多配送中心多车型车辆调度问题与遗传算法设计[J];科技导报;2013年02期

5 马宇红;孙淑芬;;一个带中转和直销的多产品运输问题及其遗传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年07期

6 徐勇;李杰;张军芳;何文杰;;新型公交网络模型与最优线路选择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冲;朱盛兴;;公交路线的动态仿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玉春;韩秀华;臧雪柏;;基于双向搜索的公交路径选择算法及优化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张玉春;张世巍;李冬云;;公交查询系统的开发与设计[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4 吴永军;蔡永香;郭庆胜;;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6年05期

5 薛梅;向华;;基于RTree的路网模型设计及实现[J];城市勘测;2010年06期

6 景丽荣;马尚才;沈亮;;基于最少换乘路径选择算法的改进[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01期

7 刘文海;;基于矩阵分析的有向公交网络改进模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刘旭浩;徐勇;;基于半张量积理论的公交网络查询[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3年01期

9 陈少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通达性度量与空间特征分析——以广州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年03期

10 单庆超;卢浩;裘立;王少华;;SuperMap GIS公交换乘算法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申强;施先亮;;中铁快运行包里程查询系统的分析与设计[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晓梅;多源交通信息下的动态路径选择模型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莉;区域空间结构的点—轴式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戴友锋;基于GIS的城市综合交通信息管理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王磊;协同攻击任务规划认知演化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孙中悦;车辆路径问题的仿真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沈瑞光;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客运需求预测方法与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小飞;城市公交多路径改进搜索算法的研究及应用[D];东华大学;2011年

2 刘坤;基于蚁群算法的轨道交通路径选择模型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胡必松;基于列车开行方案的服务网络构建及路径搜索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杨小龙;基于公平性的公交线网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郭庆山;基于WebGIS的公共交通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红平;楼宇三维寻径分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志红;基于WebGIS的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8 高岩;城市公交网络设计模型与算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9 李春清;城市公共交通换乘系统关键问题及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李永亮;基于蚁群算法的公交出行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新苗,王炜,马文腾;基于GIS的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2 陈箫枫,蔡秀云,唐德强;最短路径算法分析及其在公交查询的应用[J];工程图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张林峰,范炳全,吕智林;公交网络换乘矩阵的分析与算法[J];系统工程;2003年06期

4 贺竹磬;孙林岩;汪翼;;采用优先权解码的多阶段供应链网络设计方法[J];系统工程;2007年01期

5 柏孟卓;陈峰;唐国春;;供应链管理中生产和运输集成的排序问题[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年05期

6 白子建;赵淑芝;田振中;;公共交通网络优化的禁忌算法设计与实现[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3期

7 施朝春;王旭;葛显龙;;带有时间窗的多配送中心车辆调度问题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34期

8 伍雁鹏;彭小奇;黄同成;;基于路径集合运算的公交网络寻径算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9年06期

9 蔡延光;李永生;林灼强;丁志勇;;带中转点的联盟运输调度的遗传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11期

10 马宇红;孙淑芬;;多产品三阶段供应链选址分配问题及其遗传算法[J];科技导报;2012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玲;基于MapInfo的城市公交信息查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兴华;田森平;;确定车辆数的有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的遗传算法[J];交通与计算机;2006年03期

2 吕楠;刘中;;遗传算法在精益物流配送线路优化中的应用[J];山东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3 符卓;聂靖;;求解带装载能力限制的开放式车辆路径问题的遗传算法[J];系统工程;2008年02期

4 林丹;丑英哲;王萍;;求解车辆路径问题的一种遗传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年06期

5 袁颖;林皋;周爱红;闫东明;;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应用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7年02期

6 肖天国;符卓;;求解带软时间窗的开放式车辆路径问题的遗传算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7 蔡延光,钱积新,孙优贤;多重运输调度问题的遗传算法及遗传局部搜索[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12期

8 墨岩峰;杨日杰;周旭;;基于遗传算法的浮标优化布阵算法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19期

9 龚延成,郭晓汾,尤晓铃,赵勇;基于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年06期

10 解丹蕊;薛惠锋;韩建新;;基于遗传算法的西安邮政配送路线优化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颖;林皋;周爱红;;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应用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谢楠;陈英俊;;遗传算法在铁路桥梁结构优化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3 张建仁;刘扬;;遗传算法在斜拉桥索塔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张治强;冯夏庭;林韵梅;;三峡永久船闸边坡变形的智能时间序列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启义;常树春;张永利;;改进遗传算法在公路运输装备战场抢修中的应用[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孙慧;肖林京;吴广伟;;遗传算法在自动仓储系统(AS/RS)中的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 实现物流工程的持续与科学发展——第八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健;李文权;;城市公交区间车调度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晓培;李茂军;李亘;王兴林;;单亲遗传算法在公交车调度中的应用[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应士君;施朝健;杨神化;;基于bayes模型的遗传算法在避碰航路设计中的应用[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刘维东;陈德春;王志平;;基本遗传算法在围海规划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军;GPS与GIS技术在ITS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谢秉磊;随机车辆路径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吴大宏;基于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卜雷;城市货物运输规划优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孙传姣;快速公交调度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张奕;智能压路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陈孝珍;基于静态测量数据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杨祖元;城市交通信号系统智能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石玉峰;战时不确定性运输路径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刘玉增;交通事故黑点的智能排查及整治对策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辉;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大勇;动态交通条件下车辆导航的路径寻优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肖天国;带软时间窗的开放式车辆路径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林郁丞;基于聚类分析和遗传算法的带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刘海涛;箱涵结构智能优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王荣彦;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动态路阻函数及最优路径算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陈诚;配送和集货一体化下的车辆路线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8 郭艳玲;基于Petri网的干道信号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9 吴明明;汽车供应物流循环取货车辆路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朱福明;基于遗传算法的桩土边坡稳定性优化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21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21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7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