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不同能见度条件下高速公路车辆速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5 19:38

  本文选题:交通工程 + 速度特性 ; 参考:《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年06期


【摘要】:本文以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省内金山—武汉南路段内的交通流检测器及其附近设置于路侧的公路气象站的历史数据为主要研究数据,针对雾天低能见度等天气因素,分析有无雾及不同能见度条件对车辆速度均值及速度离散型的影响;研究在雾天条件下,不同车道位置、不同车辆类型、不同时间时段的车辆行驶速度的差异性;基于交通流Greenshield经典V-K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雾天车辆平均行驶速度综合预测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80%.研究成果对研究公路沿线能见度因素对行车安全影响,分析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公路通行能力,制定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可变速度控制等交通控制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与借鉴意义.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traffic flow detector in the Jinshan Wuhan South Road in Hubei Province on the Beijing Hongkong and Macao Expressway and the road meteorological station near the road side are the main research data. In view of the weather factors such as low visibility and other weather factors, the influence of fog and different visibility conditions on the mean and speed discretization of vehicle speed is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of vehicle speed in different lane position, different vehicle types and different time periods is studi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og. Based on the classic V-K relationship of traffic flow Greenshield, the non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model of vehicle average driving speed in fog. The goodness of fit of the model reach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80%. research on the highway. The visibility factors along the line hav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raffic control measures, such as the analysis of road traffic capacity under the low visibility condition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variable speed contro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visibility under fog.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安全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管理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214)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43)
【分类号】:U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丁小平;戴娟莉;王建军;谢陈峰;;雾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规律研究[J];公路;2010年06期

2 李利;孙策;;基于气象能见度的高速公路限速研究[J];公路;2013年07期

3 史桂芳;袁浩;程建川;;雾天交通限速计算[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静如;;雾对高速公路运营危害性评价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2 李利;孙策;;基于气象能见度的高速公路限速研究[J];公路;2013年07期

3 王秀;;基于RFID的雾天大桥车辆通行诱导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年02期

4 陈秀锋;曲大义;刘尊民;郝杰;;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雾天驾驶行为特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年04期

5 李志斌;刘攀;单肖年;王炜;;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策略安全性效果仿真[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高建平;张续光;;雾天对高速公路驾驶员视觉影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牛玉欣;基于GIS的公路自然区划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牛玉欣;基于GIS的公路自然区划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薛鹏涛;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召阳;基于CA模型的低能见度道路交通流动态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杨发顺;突发事件下区域路网紧急交通组织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台德清;雾天高速公路交通管制方法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郝宇聪;黑龙江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元统计分析[D];长安大学;2012年

5 赖政剑;车载雾天能见度测试及安全预警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徐瑶琳;高速公路限速标准及实施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梅子俊;基于安全驾驶的客运车辆智能控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8 黄身森;雾天环境下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与预警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刘莹;不利天气下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10 阎欣;高速公路监控外场设备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会元,孙黎,韦干全;公路车速限制与行车安全视距关系研究[J];公路;2002年02期

2 陈建阳;大雾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J];公路交通科技;1998年02期

3 陈新,刘英舜,曹从咏;美国高速公路雾天通行管理[J];中外公路;2003年03期

4 李子华;中国近40年来雾的研究[J];气象学报;2001年05期

5 袁成松,卞光辉,冯民学,吴震,周曾奎;高速公路上低能见度的监测与预报[J];气象;2003年11期

6 张飒,冯建设;济青高速公路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影响[J];气象;2005年02期

7 柳本民;张丽君;;不良天气环境下高速公路运营安全与管理[J];上海公路;2006年01期

8 齐莹菲;柳本民;郭忠印;;高速公路雾天安全管理系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张文斌;王博;吴超仲;;雾天高速公路限速模型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0年01期

10 骆勇,魏朗;雾天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J];人类工效学;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国柱;高速道路车速限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汤筠筠;高速公路雾区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陈伟立;雾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与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传绪;非线性回归在轧钢件温降研究中的应用[J];陕西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2 齐仁贵;非线性回归问题的迭代法在地下水囿动态研究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1998年10期

3 段福兴,温显斌;非线性回归自助M-估计的渐进性质[J];山东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赵荫深;一元非线性回归[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7年02期

5 贾乃光;非线性回归相关指数的定义问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6 申维;带约束的非线性回归诊断混合模型分析[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7 张世英,李铁山;非线性回归的诊断问题[J];天津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8 郭朝有,贺国,陈国钧;遗传算法在非线性回归模型辨识中的应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李雪梅;张林;李英华;俞宇颖;王翔;马云;;针对瞬态位移干涉仪的非线性回归数据分析方法[J];爆炸与冲击;2010年01期

10 陈修芳;;用非线性回归法验证牛顿第二定律[J];科学之友;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力丰;米红;耿代;;基于SVR的非线性协整关系建模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梅;文静华;;SARS传播控制时间序列建模与仿真[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阔;基于拟线性函数的回归方法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2 石瑞平;基于一元回归分析模型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23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23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e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