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土拱效应的桩承式路堤承载变形计算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8 19:06

  本文选题:差异沉降 + 土拱效应 ; 参考:《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摘要】:从桩土差异沉降、土拱效应、荷载分配三者的关系出发,提出桩体向上刺入路堤的体积等于土拱区体积的压缩量的假设,通过对桩承式路堤进行力学分析,并结合其变形协调特性,推导出用差异沉降表示的桩土应力比以及拱高的计算公式.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桩土面积置换率、填土高度、填土内摩擦角对桩土应力比以及拱高的影响.结果表明了该方法所求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验证了其合理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pile and soil, soil arch effect and load distributi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volume of pile piercing the embankment is equal to the volume of soil arch area is assumed, and the mechanical analysis of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deformation,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stress ratio of pile and soil and the arch height expressed by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are derived. The results of model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method. The effects of area replacement ratio of pile and soil, filling height and friction angle on the stress ratio of pile and soil and the arch height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are close to the measured values,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187)~~
【分类号】:U213.11;U416.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爱民;肖军华;梅国雄;;被动桩中土拱效应特征与影响参数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1期

2 周静南;廖绍凯;梅甫良;;桩受侧向位移作用下土拱效应问题的有限元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梁音;李守德;;平行抗滑墙间土拱效应机理研究[J];公路工程;2013年04期

4 燕继宇;陈剑平;闫欢;赵晓菊;孔元元;李欣杰;;砂-粘互层桩间土拱效应的数值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年04期

5 张建勋,陈福全,简洪钰;被动桩中土拱效应问题的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02期

6 聂如松;冷伍明;邓宗伟;赵健;;被动方桩土拱效应三维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7年07期

7 邹登亮;;基坑工程中土拱效应分析[J];城市地质;2007年03期

8 魏业清;张林洪;;土拱效应的桩板墙挡板设计[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S2期

9 张培泽;;浅谈土拱效应的研究与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10 耿建勋;耿永常;张克绪;;水平土拱效应在护壁桩设计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勋;陈福全;简洪钰;;被动桩中土拱效应问题的数值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东;周顺华;王炳龙;;粘土拱效应离心模型试验[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加瑞;朱伟;钟小春;;砂土拱效应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邹登亮;孙强;李厚恩;史哲;;基坑工程中土拱效应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敏;古海东;孙宽;;考虑土拱效应的疏排桩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朱朝辉;;建立考虑土拱效应的抗滑桩间距计算公式的尝试[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石胜伟;梁炯;;基于土拱效应微型组合抗滑桩距径比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加瑞;朱伟;钟小春;;砂土拱效应的挡板下落试验及机理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张云军;宰金珉;王旭东;;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桩土拱效应探讨[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10 邹新军;杨眉;;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土拱效应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成芳;预应力锚拉桩三维土拱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董捷;悬臂桩三维土拱效应及嵌固段地基反力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蒋波;挡土结构土拱效应及土压力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胡俊强;双排桩土拱效应及嵌固段受力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5 王振强;悬臂抗滑桩土拱效应的静力及动力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周龙翔;土钉支护体系土拱效应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36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36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8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