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抗疲劳特性的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抗疲劳 + 再生沥青 ; 参考:《公路工程》2016年06期
【摘要】:以陕西某高速公路西安段的上面层RAP和混合料SMA—13为主要材料,采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SMA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抗疲劳特性实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荷载作用次数增加,SMA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逐渐减小;在温拌工艺、混合料技术、RAP掺量均相同时,当应变水平从800με增加到1 200με,混合料劲度模量和累积耗散能呈下降趋势,增加应变水平可降低混合料劲度模量和累积耗散能;在温拌工艺、混合料技术均相同时,随着RAP掺量增大,混合料劲度模量和累积耗散能呈增加趋势,添加RAP可提高混合料劲度模量和累积耗散能;在RAP掺量分别为为0、25%、35%时,同坐标下,采用干拌法和湿拌法的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疲劳次数与累积耗散能线性关系良好,混合料疲劳次数、累积耗散能间的线性关系,与是否添加Sasobit温拌剂、采用何种温拌制备工艺、RAP掺量多少等无关。
[Abstract]:Taking the upper layer RAP of the Xi'an section of a Shaanxi Expressway and the mixture SMA 13 as the main material, the fatigue test of the SMA warm mixed asphalt mixture is studied by the four point bending fatigue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iffness modulus of the mixture of SMA and warm mixed recycled asphalt is gradually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oading times; in the warm mixing plant, the strength modulus of the mixture is gradually reduced.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strain level increases from 800 to 1200 um, the strength modulus and cumulative dissipative energy of the mixture decrease and the strain level can reduce the stiffness modulus and cumulative dissipative energy of the mixture. In the warm mixing process, the mixture technology is all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increase of RAP content, the stiffness modulus and modulus of the mixture are increased. The cumulative dissipation energy is increasing, and the addition of RAP can increase the stiffness modulus and cumulative dissipative energy of the mixture. When the RAP content is 0,25%, 35%, the fatigue times of the recycled SMA asphalt mixture with dry mixing method and wet mixing method have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umulative dissipative energy, the fatigue times of the mixture and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mulative dissipative energy.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whether to add Sasobit warm mix agent, what kind of warm mixing process is adopted, and how much RAP is added.
【作者单位】: 潍坊科技学院;
【分类号】: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亮;;再生沥青混合料特性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2年05期
2 胡达平;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J];市政技术;2003年04期
3 李荣冕;;再生沥青混合料旧料掺量研究[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2期
4 查旭东;陈兆坤;;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J];公路与汽运;2008年03期
5 王欣;;溶剂法测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年06期
6 余建民;吴为义;吴玉霞;;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城市道路中的试应用[J];浙江建筑;2008年07期
7 王超;;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机理分析与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7期
8 崔普查;;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长期水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33期
9 陈静云;孔令然;李正阳;;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抗冻融循环性能试验[J];山西建筑;2010年22期
10 赵亚兰;陈拴发;;再生沥青混合料老化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松;熊巍;邹云华;刘勇;;厂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低等级公路应用的可行性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2 熊巍;卢柯;;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3 黄冲;黄绍龙;黄修林;丁庆军;;废橡胶粉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性能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金喜;藤原忠司;;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针入度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志祥;吴建浩;;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6 刘浩;李涛;;EC120温拌改性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作用与影响[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7 梁伟光;卢铭伊;许先琴;;我国城市废旧沥青料的再生利用[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叶子 马芳;为绿色奥运献一份力[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杨彦海;变废为宝 经济环保[N];中国交通报;2007年
3 通讯员 冯文华;亏本订单逼出来的创新[N];绍兴日报;2007年
4 张东平;给黑土地添一抹亮丽的“绿色”[N];首都建设报;2008年
5 记者 罗源源;节能巧算“三笔账”[N];首都建设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斌;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机理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永强;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与应用效益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康强;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与应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彭玉柱;沥青路面温拌再生技术及工程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4 王刚;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振丘;RAP回收工艺及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尤江;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及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江照伟;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材料及结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雷润生;基于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张豹;贵州山区乳化沥青冷再生RAP料变异性及质量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田永强;水发泡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47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4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