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铁路开通对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城际铁路 + 旅客出行选择 ; 参考:《大连交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普遍高速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在日常出行中对不同出行方式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服务指标的考量日益加深,与此同时,在全世界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趋势下,我国在追求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活环境、能源消耗等方面有更多思考。在此情况下,着力发展经济性与环保性共赢的产业就至关重要。因此,大规模建设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城际铁路线势在必行。城际铁路的修建、运行对我国工业自主水平的提高、体现我国交通运输新面貌、缓解城际交通压力、提高铁路运输效率、舒适度及服务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由于我国对城际铁路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研究不深入,所以,许多问题还亟需更深一步探讨。本文结合城际铁路领域的最新研究方法,借鉴已有理论,选择关于我国城际铁路研究领域中与实际相关性比较大的角度,即城际铁路的开通对旅客出行的方式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城际铁路相关概念及国内外城际铁路发展现状,提出文章研究重点、意义,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城际铁路产生的背景以及城际铁路开通后带来的经济效益。 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影响旅客出行方式的微观及宏观因素以及城际铁路开通后,城际旅客选择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根据logit模型,给出了城际铁路开通前后旅客对不同交通出行方式选择变化的计算模型,并以武黄城际铁路为例,应用模型进行了实际计算。由计算结果得出旅客出行选择的具体变化:城际铁路开通后,城际旅客选择铁路出行所占比例大大提高。 第三部分基于诱增交通量理论,对城际铁路近期诱增客流量进行预测,应用重力模型结合武黄城际铁路实例对其诱增客流进行预测。 最后,在城际铁路开通后对其他城际出行方式的影响进行分析,尤其针对公路运输旅客分担率显著下降的现象,结合我国国情,给出经营建议。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rapi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people hav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comfort and economy of different travel modes in daily travel.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trend of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world, our country is pursuing the grea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so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o on. There is more thinking. In this case, it is essential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win-win industry with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build an intercity railway with a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smal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city railwa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dependent level of China's industry, the new appearance of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and the relief of intercity traffic Pressure can improve railway transport efficiency, comfort and service quality.
Because of the late and not thorough research on the intercity railway in China, many problems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discussed.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latest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intercity railway field, draws on the existing theories, and chooses a relatively large angle of Intercity Railway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ntercity railway research, that is, the opening of the intercity railway. The influence of passenger travel mode selection is studied.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tercity railw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ity railway at home and abroad, puts forward the emphasi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rticle, and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city railway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brought by the intercity railway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city.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icro and macro factors affecting the mode of passenger travel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tercity passengers' choice of travel modes after the intercity railway is opened. According to the logit model,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passenger travel mode selection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intercity railway is give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uhan City intercity railway as an example is given. The actual calculation of the model is carried out. The specific change of passenger travel choice is obtained from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fter the opening of intercity railway, the proportion of intercity passengers to choose railway travel is greatly increased.
The third par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ced traffic volume, predicts the passenger flow of Intercity Railway in the near future, and forecasts the induced passenger flow by using the gravity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the Wuhan City intercity railway.
Finally, after the intercity railway is opened, the influence of other intercity travel modes is analyzed, especially in the light of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passenger sharing rate of the highway transportation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management suggestions are give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国贤,何最新,吕忠扬;发展铁路短途客运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2 于军;论中国铁路重组的模式选择──基于干线一体化的区域公司[J];铁道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3 陈小雅;中国的高速铁路之梦[J];金融经济;2003年12期
4 郭勤柱 ,王庆中;感受铁路大提速[J];税务;2003年09期
5 江宏;再论宜加速修通上海—拉萨铁路[J];铁道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6 ;2004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将大面积提速[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01期
7 廖涌泉,易婷,汪晓霞;铁路信息共享需求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彭小莉,杨小风;解读中国铁路第五次提速[J];交通企业管理;2004年06期
9 李红昌;中国铁路:负重下的超越[J];南风窗;2005年03期
10 吕振宇,倪鹏飞;铁路公益性:理论与经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冬树;;铁路发展的回顾和21世纪发展的展望[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易惠莉;;有关孙中山早期铁路建设规划的一条重要资料[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3 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4 黄翰鑫;;正式制度安排下清季“铁路修筑之争”与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A];云南省社科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集[C];2011年
5 马陵合;;清末民初安徽铁路发展历程考察[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6 杨永红;;青藏铁路与国家安全[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7 张学兵;;关于开发城际铁路客运市场的思考[A];推进铁路新跨越加快经济大发展——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8 张文尝;;论京九铁路江西段新兴经济带的形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马陵合;;江南铁路与近代长三角地区商贸格局的变动[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10 何华武;;灾害对铁路影响及其防御对策[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特邀报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连成;广珠铁路十年“难产”复工[N];光明日报;2007年
2 郭达飞;陇海铁路到兰州迟了35年[N];兰州日报;2006年
3 李汉超 欧苗生;中国铁路百年 中山人书写精彩篇章[N];中山日报;2007年
4 张三民;敦格铁路前期工作将全面启动[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涌 黄筱棠;古叙进入铁路时代[N];泸州日报;2009年
6 陶晓林 记者 杨勇进 彭凯;为了铁路“大动脉”的平安畅通[N];法制生活报;2009年
7 刘硕;铁路新革命[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特派首席记者 李昕昕;平安铁路示范区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N];北方法制报;2010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陈锴;非公新36条东风吹度国恒铁路罗岑残局[N];证券时报;2010年
10 自治区护路办;赶超跨越推动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深入发展[N];广西法治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敏;中国铁路重组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及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丁戎;津浦铁路研究(1898-1937)[D];苏州大学;2013年
3 殷红军;我国铁路项目融资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王都;铁路特种货物物流网络构建及运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孙玉升;中国铁路产业激励性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李冰;铁路运营费用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庞广仪;粤汉铁路早期历史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孙长松;交易成本视角的铁路客运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琳;铁路客运网络演化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黄华平;国民政府铁道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嘉;铁路对都市圈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朱树森;近代中国铁路的修筑及其地理分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书领;试论晚清时期国人的铁路文化观[D];山西大学;2006年
4 王璐璐;简论加拿大早期铁路发展(1850—1870年代)[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李长玲;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铁路政策研究(1927-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吕剑;中国铁路的民营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李燕;保险资金投资铁路产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吴朝阳;中国铁路规制改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9 陈国波;我国铁路“主辅分离”改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李娟;铁路制服的研发[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52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5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