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考虑侧向偏移的车辆跟驰行为建模及仿真

发布时间:2018-06-23 22:12

  本文选题: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 跟驰模型 ; 参考:《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为了描述真实交通环境中车辆交错跟驰的现象,在全速度差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视觉角和侧向偏移角的概念,采用侧向偏移角变化率作为衡量车辆横向运动的关键参数并建立了考虑侧向偏移的车辆跟驰模型。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新模型的稳定性条件。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车辆交错跟驰行为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侧向偏移会减少交通流稳定区间,更容易使稳定车流变成时走时停交通流。
[Abstract]: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phenomenon of vehicle staggered following in real traffic environment, the concepts of visual angle and lateral offset angle are introduced on the basis of the 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 The lateral offset angle change rate is used as the key parameter to measure the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vehicle and a car-following model with lateral offset is established.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the new model are obtained by 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improved model can effectively describe the effect of the staggered car-following behavior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traffic flow, and the lateral migration can reduce the stable sec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and make the stable traffic flow more easily turn into the time-travel stop traffic flow.
【作者单位】: 浙江警察学院治安系;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220,51208462,5127845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
【分类号】:U491.1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金盛;王殿海;;考虑前方交通状态的车辆跟驰模型与数值仿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2 宋现敏;金盛;王殿海;曹婧华;;考虑侧向偏移的车辆跟驰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德强;刘伟铭;;自动发卡条件下公路收费车道的通行能力[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8期

2 李克平;高自友;唐涛;;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for Train Movement Control Using Car-Following Strategy[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1年01期

3 赵小梅;宋桂翠;宋玉鲲;;Traffic Congestion Mechanism in Two Ramp Systems[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1年01期

4 杨达;蒲云;祝俪菱;杨飞;Ran Bin;;改进的基于安全距离的车辆跟驰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5 黎胜;史忠科;刘通;;基于FVD模型的改进模型和试验比较[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2期

6 南天伟;毛保华;陈志杰;许奇;;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混合非机动车流特性模拟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1期

7 霍炎;卢雨萌;程伟;荆涛;;基于RFID技术的安全跟车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8 李启朗;;十字路口处长车交通状态相图[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9 曲大义;陈文娇;郭涛;杨万三;王兹林;;考虑横向干扰的交叉跟驰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01期

10 肖松;陈晓瑜;刘艳娜;;Asymmetric Coupling in Two-Lane Asymmetric Simple Exclusion Processes with Unequal Injection Rates: Effect of Different Hoping Rates[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Tao Wang;;A new lattice hydrodynamic model based on ITS environment[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Tao Wang;;A new macro model for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driver's delay effect[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面向Multi-Agent的实时信息下驾驶员行为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向郑涛;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建模及实时诱导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3 柴元;若干复杂系统的同步化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4 郭欢;基于灰理论的短时交通流动力学建模预测与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田钧方;基于基本图和三相交通流理论的离散建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方峻;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微观仿真模型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12年

7 杨东;信号交叉口两难区规避引导系统设计关键理论与方法[D];吉林大学;2014年

8 唐智慧;新老驾驶员危险感知差异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杨达;考虑后车的车辆跟驰行为建模及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石少帅;深长隧道充填型致灾构造渗透失稳突涌水机理与风险控制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洲;面向汽车运行工况仿真的车辆跟驰云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樊艳红;部分复杂路段的交通流建模及交通能耗与交通事故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兵;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的数值模拟和相变特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4 邵奇;基于敏感驾驶的多速混合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5 景婷;改进的NaSch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6 孙赫;基于模糊控制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王卫卫;北京快速路匝道系统交通特性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刘雷;车联网安全应用通信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邵晓明;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高等级公路复式收费站能耗仿真与应用[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10 魏增超;冰雪路面城市快速路跟驰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贾洪飞,隽志才,王晓原;基于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4期

2 高振海,管欣,李谦,郭孔辉;基于预瞄跟随理论的驾驶员跟随汽车目标速度的控制模型[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1期

3 魏丽英;吕凯;;信号交叉口处自行车交通流的跟驰行为[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1期

4 王浩;马寿峰;;适用于弯度与坡度的跟驰模型及其仿真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5 Milan BATISTA;Elen TWRDY;;Optimal velocity functions for car-following model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2010年07期

6 闻育;吴铁军;周春芳;陆续;刘泓;;基于决策优化模型的驾驶行为建模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4期

7 贾洪飞,隽志才,王晓原;基于模糊推断的车辆跟驰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洪飞,隽志才;基于期望间距的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J];中国公路学报;2000年04期

2 贾洪飞,隽志才,王晓原;基于模糊推断的车辆跟驰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2期

3 赵淑芝,张枭雄,贾洪飞,韩左慈;利用五轮仪实验数据建立车辆跟驰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4 任雪梅,朱英平,王武宏,黄鸿;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车辆跟驰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王晓原,隽志才,贾洪飞,孟昭为;基于安全间距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综述[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6 熊烈强,王富,李杰;考虑前后车速度关系的车辆跟驰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7 魏庆曜,陈斌,金炜东,高利;基于Multi-Agent System的跟驰模型[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王浩;马寿峰;;适用于弯度与坡度的跟驰模型及其仿真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9 陈斌,金炜东,高利;特殊过程下的车辆跟驰模型数值模拟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5年01期

10 徐学明;荣建;王丽;;混合神经网络跟驰模型的建立[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谯志;田川;马璐;易富君;;基于驾驶员延迟效应的跟驰模型及其数值仿真[A];第24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徐荣改;徐鉴;;车辆时滞跟驰模型中Bautin分岔诱发的交通模式[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达;考虑后车的车辆跟驰行为建模及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唐毅;基于前后多车信息的跟驰模型及其车流平稳性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李永福;面向T-CPS的微观交通认知方法及相关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岩;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6年

2 徐学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3 乔晋;车辆跟驰模型参数标定与验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徐龙;面向排放测算的车辆跟驰模型对比分析与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刘亚帝;冰雪条件下城市主干道车辆跟驰模型及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牛雷;考虑多车效应的改进耦合映射跟驰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孙赫;基于模糊控制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尹亚琴;基于相对时间间隔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潘玲;基于驾驶员认知过程的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郑磊;基于改进跟驰模型的对称双车道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58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58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8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