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草原公路驾驶员时域分析指标与驾驶疲劳灰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7 11:48

  本文选题:交通工程 + 草原公路 ; 参考:《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草原公路具有直线长、纵坡小、景观单一的特点,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极易产生驾驶疲劳。通过采集、分析驾驶员以自由速度实驾试验的心率变异生理指标,通过定量分析得出驾驶员在连续驾驶120 min左右出现驾驶疲劳现象。运用灰度分析理论,分析驾驶员心率变异指标中时域分析指标与驾驶疲劳的关联性,得出各时域分析指标与驾驶疲劳的关联程度。
[Abstract]:Steppe highwa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line, small longitudinal slope and single landscape.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of the driver driving at free spe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river has driving fatigue phenomenon in continuous driving for about 120 min by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ime domain analysis index and driving fatigue of driver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dex is analyzed by using gray analysis theory, and th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each time domain analysis index and driving fatigue is obtained.
【作者单位】: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市政与路桥工程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基金】: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1610332012009)
【分类号】:U49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浩;张晓婷;;灰关联分析在评估投标公司综合实力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胜利;彭尚平;王旭嘉;;四川建筑业技术水平灰色预测及其比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2 丁萃华;;山东省四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预测分析及增产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3 魏中俊;太阳能热水器市场销售趋势的灰色系统分析[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田丽;张玉成;陈俊;王军;;基于灰色理论的ANFIS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肖懿群,唐家驹;灰色预测超前质量控制[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6 丁爱民;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方法[J];安徽建筑;2004年06期

7 陈平,潘荣山,李来根;宣城地区粮食总产的灰色马尔柯夫链预测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4期

8 胡以华,张取仁;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棉花品种综合评判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9 李翠华,张安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用地预测研究——大连市园地规模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10 辛举文;辛国胜;;灰色系统理论在高淀粉甘薯育种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晓莉;刘玉洲;;GM(1,1)模型在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施式亮;伍爱友;;GM(1,,1)模型与线性回归组合方法在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侯晓亮;谭晓慧;;灰色关联理论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4 顾永刚;李才媛;;长江中上游14个流域面雨量灰色预测的检验分析[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5 杨华;;基于加权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地面沉降研究[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耀年;汤德海;于贺;;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地区电网年用电量预测[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成旺;顾幸生;;组合优化灰色预测模型在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中应用[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支全全;;故障趋势分析技术现状及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虎平;李炜;赵志理;;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杭州市客流预测[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玉华;董立先;王勇;孙建波;邓化凌;;封孔铝涂层抗高温空气氧化性能的灰色预测[A];山东石油学会第三届腐蚀与防护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建军;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美玲;融合多元环境因子的水稻重金属污染水平遥感评估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冯启高;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蔡金燕;电子装备系统性能可靠性分析与评估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青松;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治理可液化砂土—淤泥质软粘土互层地基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周斌;基于全寿命周期中小航运企业船舶管理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时变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立敏;村落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芳;兵团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10 郭永奇;基于生态安全的新疆兵团农地利用评价及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红红;煤矿安全价值工程与投资决策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米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素娟;南水北调工程芳芝段开挖渠道边坡稳定敏感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申志涛;基于灰色系统预测理论的商品住宅价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秦真珍;露天矿边坡变形灰色系统预报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王明兵;港区道路软土地基相关问题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孙自来;基于IE-GRAP组合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模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彭戢放;浅埋暗挖法开挖地铁隧道地表沉降规律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9 周家甄;基于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的沙漠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崔巍;变权组合方法在滑坡预测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秀花,艾洪发,纪国庆,褚永凡;驾驶疲劳的原因及预防[J];林业劳动安全;2003年02期

2 张殿业;;致驾驶疲劳因素联合作用的机理辨识[J];学术动态;2003年03期

3 李建;驾驶疲劳防范[J];湖南农机;2005年03期

4 金锐;石磊;郭业伟;;缓解驾驶疲劳六法[J];汽车运用;2009年01期

5 陈建新;成鑫;陈飞;;高速公路驾驶疲劳影响因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6期

6 宋巍;;减轻驾驶疲劳的方法[J];驾驶园;2011年03期

7 刘果承;;农机驾驶疲劳的原因及预防[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2年06期

8 李美华;;汽车驾驶疲劳的控制与预防初步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3期

9 廖鹏宇;;谈谈驾驶疲劳的成因及其预防方法[J];汽车与安全;2007年06期

10 傅家振;怎样消除驾驶疲劳[J];解放军健康;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石乔莉;王磊;耿旭婧;葛伟豪;王洋;边京华;李颖;;基于脑电信号的驾驶疲劳状态分析[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灵聪;尹志勇;王正国;;驾驶疲劳的生理特点[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王猛;张春雨;汪林;焦伟峗;赵丽;;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驾驶疲劳检测技术研究[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宋国萍;;驾驶疲劳后情绪的变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刘鹏;江朝晖;熊进;冯焕清;;驾驶疲劳研究中的人眼状态检测[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洛中;消除驾驶疲劳有妙法[N];华东旅游报;2000年

2 陆杉;如何消除驾驶疲劳[N];华东旅游报;2003年

3 ;减轻驾驶疲劳几项提示[N];当代汽车报;2006年

4 高速公路支队张家寺大队 李莹莹;疲劳驾驶是高速隐形杀手[N];甘肃法制报;2006年

5 李宜;轻松缓解驾驶疲劳[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姜作金;疲劳 驾驶的潜在危险[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谢晓莉;驾驶疲劳生成机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毛科俊;道路环境单调性对驾驶疲劳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吴群;基于心电信号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郑培;机动车驾驶员驾驶疲劳测评方法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5 金键;驾驶疲劳机理及馈选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黄瀚敏;基于汽车驾驶员疲劳状态监测技术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海涛;不同休息模式对驾驶疲劳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2 房瑞雪;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预警对策有效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胡鸿志;机动车驾驶疲劳识别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祖怀;基于人体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研究方法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代世勋;汽车驾驶疲劳的近红外光谱法监测与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6 平永青;行车环境对营运客车驾驶员驾驶疲劳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张蓓;地铁司机驾驶疲劳状况调查与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8 石琦;色彩对汽车驾驶人体疲劳程度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赵有灵;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机车乘务员驾驶疲劳监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李啸;转向盘转角特性在驾驶疲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73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73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5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