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富水裂隙岩体探地雷达信号特性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2 13:48

  本文选题:探地雷达 + 富水裂隙岩体 ; 参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摘要】:针对探地雷达信号在富水裂隙岩体中的图像与频谱特征,开展了非频散介质与频散介质条件下时域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模拟结果体现了频散介质条件下电磁波在岩体与裂隙水之间的高衰减率、相位差、震荡反射、有限的探测深度以及频散等特性。利用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小波尺度谱,把模拟信号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内分解,显示了频散介质中低频信号产生过程。信号中低频成分逐渐增多,并且表现为从稳定到不稳定状态。与实测富水裂隙砂岩区的探地雷达信号分析对比,解释了探地雷达在富水裂隙岩体中信号特性。
[Abstract]:In view of the image and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signal in water-rich fractured rock mass, the forward simulation of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in non-dispersive medium and dispersive medium is carried ou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high attenuation rate, phase difference, oscillatory reflection, limited detection depth and dispers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between rock mass and fractured water in dispersive medium. Using the wavelet scale spectrum based on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the analog signal is decomposed in both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and the process of low frequency signal generation in dispersive medium is shown. The low frequency component in the signal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shows from stable to unstable state. Compared with th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signal measured in water-rich fissure sandstone area, the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in water-rich fissure rock mass are explained.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04012)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6JJ3030)
【分类号】:U452.11;P6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裂隙岩体精细结构描述及工程特性数值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2 赵旭平;;工程建设中裂隙岩体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S1期

3 张树光;赵亮;徐义洪;;裂隙岩体传热的流热耦合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刘泉声;吴月秀;刘滨;;应力对裂隙岩体等效渗透系数影响的离散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5 韩建新;李术才;李树忱;仝兴华;李文婷;;多组贯穿裂隙岩体变形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6 王月英;姚军;黄朝琴;;裂隙岩体流动模型综述[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杨建平;陈卫忠;吴月秀;谭贤君;;裂隙岩体等效渗透系数张量数值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8 周志芳;裂隙岩体三维渗流问题的边界元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年04期

9 刘培泰,张景德,王乃光,潘和平,,刘吉善;裂隙岩体强度试验单点法及其前景[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3期

10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永胜;魏安;李隽蓬;;非贯通裂隙岩体裂纹扩展规律及破坏机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2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吉小明;;裂隙岩体多重介质流固耦合分析的全耦合数学模型与有限元公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柴军瑞;;裂隙岩体水-岩-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梁作景;;坚硬裂隙岩体中洞库的锚喷支护[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6 蒋爵光;凌建明;;非贯通裂隙岩体的损伤模型及其强度预测[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7 李新平;朱维申;;裂隙岩体的损伤断裂模型与强度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8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刘顺贵;;裂隙岩体渗透性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刚;;裂隙岩体模型的卸荷破坏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10 郑少河;姚海林;葛修润;;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志伟;“杰青”催化出来的优秀科学家[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强;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莉丽;裂隙岩体渗透典型单元体存在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易小明;裂隙岩体损伤位移反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向文飞;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力学特性尺寸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路威;裂隙岩体水流—传热模型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杨建平;裂隙岩体宏观力学参数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8 路亚妮;裂隙岩体冻融损伤力学特性试验及破坏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勇;稀疏裂隙岩体三维饱和水流—传热及热应力半解析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薛娈鸾;裂隙岩体的渗流与应力应变耦合的复合单元算法[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辛;基于等效渗透张量的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存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王利戈;多裂隙岩体的破坏机理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白兰兰;裂隙岩体热流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张海波;动、静荷载作用下不同倾角裂隙岩体力学性能试验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韩松峰;裂隙岩体在水—岩作用下的损伤机理分析及其加固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6 项吕;渗流影响下裂隙岩体损伤断裂机制的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徐剑;层状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特性的分析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孙健;裂隙岩体热—水—力三场耦合米级尺度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齐曲;裂隙岩体的随机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赵林;基于分形理论的裂隙岩体注浆扩散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0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90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c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