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变形实时监测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光纤光栅传感器 + 隧道围岩 ; 参考:《工程力学》2014年S1期
【摘要】:公路隧道工程的监测环境复杂,监测对象受到时空限制和施工环境制约,基于传统的机电测试技术的监测方法,很难实现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结合张涿高速东马各庄隧道工程实时监测数据库,采用光纤传感技术对张涿高速东马各庄隧道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测。通过对监测成果进行整理,得到不同级别围岩的变形量、变形稳定时间、变形速率,提高了围岩稳定性时间,对类似工程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monitoring environment of highway tunnel engineering is complex, and the monitoring object is restricted by time and space and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remote real-time dynamic monitoring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monitoring method of electromechanical test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database of Zhangzhao high-speed Dongma Gezhuang tunnel project, the remot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Zhangzhao high-speed Dongma Gezhuang tunnel was realized by using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Through sorting out the monitoring results, the deformation quantity, deformation stabilization time and deformation rate of different classes of surrounding rock are obtained, and the stability time of surrounding rock is improved, which is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similar projects.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保定市张涿高速公路筹建处;
【基金】:河北省交通厅基金项目(2010131)
【分类号】:U45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义磊;李晓红;杜云贵;康勇;;通渝隧道K21+780涌水突泥段的治理[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2 张进;;地质超前预报在铜锣山隧道中的应用成果[J];山西建筑;2007年01期
3 姚志国;;隧道开挖过程中施工监测及其数据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09期
4 张楠;王述红;王晓明;李飞;;含弱层围岩的隧道变形破坏过程模型实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5 杜转转;;浅谈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年14期
6 毛文宗;;浅谈笔架山隧道用全断面法开挖Ⅱ类围岩[J];山西建筑;2009年28期
7 吴耀宗;朱明;肖海波;;引水隧道围岩相似材料的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10年04期
8 许江,顾义磊,康骥鸣;隧道与地表构筑物相互影响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5年06期
9 张开银,陈发明,叶方千,薛光桥;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定的应变反演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10 赵存明;沈斐敏;;瑞利波探测公路施工隧道地质灾害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有财;谷婷;朱勇;白志勇;;模糊理论在隧道施工阶段围岩等级划分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维申;王可钧;刘艳青;马荣田;卢汝绥;;地下工程的监测与数值计算[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3 王唢;赵明阶;蒋树屏;林志;;基于渐进性破坏理论的隧道围岩压力预测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焦冬雪;刘元雪;陆新;;单洞双层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乔春生;张清;韩卫东;;隧道工程中的三维有限元方法[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6 阳友奎;;应变软化隧道围岩与支护相互作用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谭志宏;唐春安;曹武安;;顶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会军;;大断面公路隧道围岩变形地质因素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谭志宏;唐春安;曹武安;;顶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同庆;韩新节;;双河口隧道新奥法监控量测及数据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宝慧;安全责任岗为施工保驾护航[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2 陈戈 林清 吴楚楚 蔡华锋;隧道围岩试验系统国际领先[N];南方日报;2007年
3 董树国 褚铁成;围岩变形监测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7年
4 国海邋 南下 世玺;科技创新点亮隧道施工[N];中国建设报;2007年
5 刘志广;隧道断层破碎带控制爆破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7年
6 关书敏;隧道建设与养护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渝揭牌[N];中国交通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欢院邋通讯员 李战民 郭少言;高路入云端 豪情撼秦岭[N];陕西日报;2007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潘树涛;让道路更畅 让城市更靓[N];贵州日报;2011年
9 通讯员 陈国方 本报记者 罗先安 田丕;巨龙腾飞的基石[N];安康日报;2007年
10 张天翔邋秦军;铁一局特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世界领先[N];陕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念;原位扩建隧道围岩力学响应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黄强;基于黏弹性理论的隧道围岩应力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先国;隧道结构失稳及判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 叶英;岩溶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5 刘文剑;基于渗流场—损伤场耦合理论的隧道涌水量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尤哲敏;大断裂区深埋隧道地应力特征及围岩稳定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7 汪成兵;软弱破碎隧道围岩渐进性破坏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唐雄俊;隧道收敛约束法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文建华;隧道结构稳定性及其流固耦合损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毛树华;灰关联决策与灰生成算子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聪;义安隧道围岩破坏机制及支护设计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苏俊军;陡倾岩层中隧道围岩失稳机理及塌方处置对策探讨[D];长安大学;2011年
3 伍冬;山岭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谢震;小净距隧道围岩破碎段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5 李伟业;隧道围岩爆破振动及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6 舒宗运;隧道围岩流固耦合效应与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陈继华;降雨对山岭隧道围岩受力变形影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8 张先伟;渗流效应下隧道围岩弹塑性分析及施工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雷权有;黄土覆盖土、岩接触地层中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小军;铁路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判据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14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1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