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对跨海桥梁震浪响应的半主动控制策略

发布时间:2018-07-15 09:15
【摘要】:建立了桥梁震浪响应的磁流变液阻尼器(MRD)控制方程,首先将MRD在下一时刻的出力预测值作为半主动控制系统的限界约束,并构造适合MRD的剪切型最优(CO)半主动控制目标函数;然后基于精细积分法把MRD半主动控制策略等效为一列在附加限界约束内使目标函数取最小值的方程组;最后利用可靠区理论求解方程组得到MRD的半主动控制力.以一座三跨跨海公路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分别对其在未控制、TRIO半主动控制、CO半主动控制和线性二次型最优(LQR)主动控制下的各评价指标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TRIO半主动控制策略在降低桥梁震浪响应方面比传统的CO半主动控制的效果显著;TRIO半主动控制的MRD控制力峰值逼近LQR主动控制的,对外界能源的利用率比LQR策略的要高得多.
[Abstract]:The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 (MRD) governing equation of bridge shock wave response is established. First, the prediction value of MRD force at the next moment is taken as the limit constraint of semi-active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hear optimal (CO) semi-active control objective function suitable for MRD is constructed. Then, based on the precise integration method, the semi-active control strategy of MRD is equivalent to a set of equations in which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 minimized within the additional limit constraints, and the semi-active control force of MRD is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equations by using the reliability region theory.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of a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of a three-span cross-sea highway,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bridge under semi-active CO control and linear quadratic optimal (LQR) active control of uncontrolled trio are calculated numericall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rio semi-active control strategy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nventional CO semi-active control in reducing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bridges. The MRD control peak of trio semi-active control approaches the LQR active control. External energy utilization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LQR strategy.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8077)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J14B00)
【分类号】:U442.5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楼群;施养杭;;基于改进Skyhook算法的MRFDA系统抗震性能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5期

2 江小燕;王建国;;非线性动力方程的精细时空有限元方法[J];工程力学;2014年01期

3 陈忠海;杨全;宁响亮;涂奉臣;韩鹏飞;谭平;;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试验及其减振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1期

4 涂建维;余杨;黄龙;;新型可调刚度黏弹性阻尼器的设计制作、性能试验和力学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1期

5 鹿攀;张栋省;邓涛;仇磊;;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电机集成动力系统模型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年02期

6 黄海宏;;集美大学新校区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比选与可行性研究报告[J];安徽建筑;2014年01期

7 黄海宏;;厦门某大桥和挡潮闸工程结构水文基本情况调查[J];安徽建筑;2014年02期

8 S.D.Bhart;S.M.Dumne;M.K.Shrimali;;Earthquake response of asymmetric building with MR damper[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4年02期

9 彭剑;赵珧冰;孙测世;王连华;;磁流变阻尼器—斜拉索控制系统中的时滞效应[J];工程力学;2014年04期

10 刘红军;上官士青;王虎;;水平受荷桩p-y曲线法的数学规划法求解[J];工程力学;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大庆;罗春晖;钱立;;二环路成温立交C匝道倒L形桥墩设计[A];成都市“两快两射”快速路系统工程论文专辑[C];2014年

2 张培权;薛俊青;Briseghella Bruno;陈宝春;;全整体式桥台桥梁桩基形式参数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3 尹尚之;周纲;胡玉锋;;大直径袋装混凝土灌注桩现场试验研究[A];第十届建构筑物改造和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谭德盼;;微型桩在旧桥基础加固中的应用与试验检测[A];2012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琚泽进;;新濉河大桥施工钢便桥设计与施工[A];2012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姚嘉凌;邹明森;郑加强;;磁流变减振器复合多项式模型的建立[A];200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燕斌;冯云成;;厦漳跨海大桥南汊北引桥减隔震方案设计[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路;朱炳寅;;新型MR阻尼器出力状态设计方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尹尚之;周纲;胡玉锋;;大直径袋装混凝土灌注桩现场试验研究[A];第十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0 陈露晔;孙章校;童庆;雷波;;独柱墩桥梁抗倾覆稳定验算方法及参数影响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志平;黄河凌汛期大跨径桥梁的安全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潘玉华;指数型阻尼模型及其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分析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张挣鑫;斜拉桥拉索参数振动的半主动控制及MR阻尼器优化布置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王建;非线性不确定性结构自适应模糊分散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李周;大跨度悬索桥悬吊体系参数振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陈景星;高速公路梁桥加宽桩基础沉降差异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董晓明;基于黄土非均匀湿陷变形的桥梁群桩基础承载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徐明;碰振/滞迟随机系统的响应与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孙松建;连续梁桥地震损伤控制与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杨东;现浇薄壁筒桩工作性状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坚;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结构仿真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周文辉;苍溪嘉陵江特大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方法与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董正阳;大跨连续刚构桥过度下挠问题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方鸿;跨铁路高墩连续刚构桥稳定性研究及风险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5 习胜明;九孔拱桥施工图设计计算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6 缪华;南方地区小型机电灌区田间配套建筑物标准化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7 郭e,

本文编号:2123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23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1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