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沥青路面双层摊铺与传统摊铺等效厚度转换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0 17:18
【摘要】:双层摊铺压实质量控制较传统摊铺更为重要,为了建立在同等压实功下沥青路面双层摊铺与传统摊铺厚度等效转换关系,以中面层AC-20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正交试验设计借助非标准马歇尔试验分析了温度、厚度对混合料压实度的影响程度并进行对比分析,在柯布-道格拉斯方程基础上应用麦夸特(Marquardt)方法并借助DPS数据处理系统获得混合料压实度与温度、厚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料温度对压实度的影响比厚度对压实度影响大,保证了在一定范围内的双层摊铺混合料压实度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混合料密度同温度、厚度存在定量关系ρ=2.162T0.119H-0.113;依据混合料密度同温度、厚度定量关系得到,双层摊铺10 cm沥青混凝土相当于传统摊铺8.8 cm。
[Abstract]:The quality control of double-layer pav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paving.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equivalent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double-layer paving and traditional paving thickness of asphalt pavement under the same compaction work, Taking AC-20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thickness on the compaction degree of the mixture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non-standard Marshall test through the laboratory orthogonal test design. Based on Cobb-Douglas equatio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action degree and temperature and thickness of mixture was obtained by using Marquardt method and DPS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mixture temperature on compactnes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ickness, which ensures that the compactness of double-layer paving mixture in a certain range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pecification, and the mixture density is the same as the temperature. There is 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ckness 蟻 _ (2.162T) _ (0.119H-0.113), and according to the mixture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ckness and thickness is obtained. The 10cm asphalt concrete with double-layer spreading is equivalent to the traditional paving (8.8 cm).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七设计院;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
【基金】: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09-03R)
【分类号】:U416.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卫国;;沥青混凝土路面双层摊铺技术的施工应用[J];公路;2007年06期

2 王志军;;双层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与质量控制[J];公路;2008年08期

3 王艳丽;张争奇;王秉纲;;沥青混凝土路面双层摊铺技术及性能[J];中外公路;2007年06期

4 张阔;;沥青混合料双层式摊铺机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Z1期

5 王选仓;穆柯;王朝辉;石鑫;;沥青路面双层摊铺技术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年01期

6 穆柯;王选仓;王朝辉;石鑫;韩振河;;双层摊铺的温度散失规律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穆柯;沥青路面面层双层一体摊铺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自道;;潮湿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水损害结构分析及对策设计研究[J];公路;2008年12期

2 杨育生;穆柯;王选仓;王朝辉;;沥青路面双层摊铺层间效果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3期

3 李爱国;王选仓;尹敏;;沥青路面双层一次性摊铺施工组织与关键施工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3期

4 张军辉;郑健龙;;沥青路面面层摊铺和碾压工艺[J];中外公路;2011年03期

5 梁天剑;;浅论沥青路面施工监理质量控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年03期

6 张益;;沥青路面施工监理质量控制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23期

7 王选仓;穆柯;王朝辉;石鑫;;沥青路面双层摊铺技术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年01期

8 穆柯;王选仓;王朝辉;石鑫;韩振河;;双层摊铺的温度散失规律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年01期

9 王联芳;;双层摊铺路面抗剪性能的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0年04期

10 刘刚;谭国湖;;双层摊铺在浏醴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应用[J];公路工程;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穆柯;沥青路面面层双层一体摊铺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王黎明;沥青混合料低温铺筑热扩散过程及改进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石福周;沥青路面双层连续摊铺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韩振河;沥青路面新材料合理压实方法及机械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卓建敏;桥面压实方法技术及机械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龚红仁;双层摊铺沥青路面应力分析与压实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楚宣,刘涛,但淑英;电湛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拌和机配置方案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杨咏梅;庄月明;;沥青路面连续变温温度场模拟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周志刚,李宇峙;气温和交通荷载对低温缩裂的影响[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黄宝涛;廖公云;张静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层间接触临界状态值的计算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王志军;;双层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与质量控制[J];公路;2008年08期

6 金晓宏;;斜拉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仿真分析[J];公路;2010年12期

7 李立寒;曹林涛;殷治宁;卞国炎;;沥青路面施工温度分布特征及其对压实质量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3期

8 李峰;孙立军;;沥青路面Top-Down开裂成因的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6期

9 秦健;孙立军;;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8期

10 王晖光;陆键;;道路平整度指数值时空动态变形模型与预报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石福周;沥青路面双层连续摊铺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张占军;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3 贾璐;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王正文;沥青路面基面层粘结材料与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侯金成;纤维沥青混凝土粘弹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冯师蓉;沥青玛蹄脂粘弹性特性的DSR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段小琦;永久性沥青路面疲劳性能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秋丽,刘冶平;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10期

2 林桂清;;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探[J];交通标准化;2005年12期

3 李奇峰;;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分析[J];职业圈;2007年03期

4 罗凯军;刘朝伟;;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0期

5 侯继先;徐永丰;;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J];民营科技;2007年07期

6 邓长江;;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探[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年16期

7 王俊道;;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J];湖南农机;2008年07期

8 田巧娥;赵江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J];经营管理者;2009年18期

9 胡宏为;;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J];青海交通科技;2010年02期

10 张新全;;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涝谦;;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A];长治—晋城高速公路总结大会专辑[C];2004年

2 喻湘秀;余剑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离析的预防[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志华;黄伍勇;;浅谈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及防治[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齐建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修技术探讨[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平;张娟;;旧沥青路面水泥现场冷再生施工工艺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晓光;;重载下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的ANSYS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程杰;;如何避免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产生[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8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孟书涛;;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结构设计的关系[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肖宁;;沥青路面技术研究的思考与探索[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忻州公路分局 张建强;浅析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措施[N];山西科技报;2010年

2 吴泗珍 谢培宁 刘玉琴;江苏高速公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N];新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刘布阳;苏交科:在改制“炼丹炉”中浴火重生[N];中国交通报;2011年

4 杜贵昌;浅谈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和预防措施[N];晋中日报;2010年

5 朱振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损沥青路面[N];中国交通报;2011年

6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7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8 记者 王远洋 通讯员 陈丁丁;沥青路面封层工效提高近百倍[N];蚌埠日报;2009年

9 朱玉清 谢春霖;市区六条主干道将铺设沥青路面[N];湄洲日报;2009年

10 李闯民;让路面告别“水世界”[N];中国交通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鸥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张鑫;沥青路面热反射与热阻技术降温机理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杨博;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分析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王虹;基于融雪化冰的传导沥青路面优化设计及粘弹性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福明;长寿命沥青路面损伤行为及其结构寿命合理匹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克非;极端气候下沥青路面破坏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扈惠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陈廷方;西部山区道路工程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机制及其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董忠红;重型车辆—沥青路面系统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正军;基于表面裂缝的沥青路面疲劳断裂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2 贾淑俊;沥青路面冷再生工艺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张其践;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与老化梯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姜华木;再生型沥青路面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薛文;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6 蔡云梅;沥青路面水损害——孔隙水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7 郭毅;西藏地区柔性粒料基层沥青路面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8 孙岩松(Xayasone Xongyongyar);老挝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及混合料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刘斌清;基于控制反射裂缝的沥青路面复合基层合理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任继仓;粉土地区路基路面病害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34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34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7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