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人行桥缩尺模型的TMD减振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3 07:30
【摘要】:为使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在人行桥减振控制中达到最佳效果,提高人行桥的安全性,以某人行独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根据现场实测数据与模型相似理论,设计与制作几何长度相似比为1/30的缩尺模型。根据TMD的基本工作原理,运用MIDAS/Civil确定TMD的最优参数,并制作TMD减振装置;采用单点激励的方式,确定TMD的最佳安装位置,并进行TMD减振试验,测试结构的最大加速度响应,分析TMD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安装TMD后,在不同激励频率下,结构的最大加速度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在共振工况下,最大减振率可达73.5%,有效降低人行桥的结构振动。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the tuned mass damper (TMD) achieve the best effect in the vibration control of the pedestrian bridge,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pedestrian bridge, take the single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the field measured data and the model similarity theory, design and make the scale model of the geometric length similar to 1/30. According to the basic working principle of TMD, the use of MIDAS/Ci VIL determines 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the TMD and makes the TMD damping device, uses the single point excita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the TMD, and carries out the TMD vibration damping test, tests the maximum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and analyzes the vibration damping effect of the TM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at different excitation frequencies has different degrees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TMD. The maximum vibration reduction rate can reach 73.5% under the resonance condition, which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structural vibration of footbridge.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17836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WUT:2014-IV-047)
【分类号】:U44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谢伟平;何卫;艾康伟;;车站结构人行荷载特性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12期

2 刘自明;桥梁结构模型试验研究[J];桥梁建设;1999年04期

3 钱骥;孙利民;;大跨径人行桥人致振动舒适性评估及减振措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孙利民,闫兴非;人行桥人行激励振动及设计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8期

5 樊健生;李泉;聂建国;;人群激励下梁式人行桥振动控制和MTMD优化设计[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6 苏冠兴;张志强;李爱群;;人行天桥的MTMD减振控制研究[J];特种结构;2010年01期

7 张渊,钟铁毅;高层建筑矩形Multi-TLD系统等效阻尼比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山雾;蔡敏;;结构模型试验的工程检测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杨欢欢;魏茂林;;某混合梁斜拉桥钢混接合段整体有限元分析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朱奕锋;冯健;曾滨;;斜拉人行天桥的动力性能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刘志才;唐颖;;人行天桥竖向振动控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12期

5 陆军;;人行天桥的竖向减振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6期

6 叶梅新;陈佳;;京沪高速大胜关桥钢桁梁段节段模型试验方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7 周凌宇;肖金敏;周朝阳;;某客运专线新站楼盖天桥人行激励下的振动舒适度计算[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8 孙广臣;傅鹤林;何山;巢万里;谭捍华;;软弱围岩中桥隧搭接多源损伤影响因素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9 包龙生,于玲,周晓丹,顾伟安,于健;大边梁加固旧桥的模型试验研究[J];东北公路;2003年02期

10 付一小;叶见曙;;道路交通引起城市人行钢桥振动特性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丁鲲;吕西林;翁大根;施卫星;;世博文化中心TMD减轻人致振动分析与实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2 赵银飞;孙永明;黄侨;;大跨度提篮式人行拱桥动力性能改造方法研究[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勇勤;杨洁琼;孙庆云;顾奇佳;胡亚琴;;大跨径斜拉桥稳定性试验研究[A];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高明;颜锋;钱基宏;;人行激励不同加载方式的区别分析[A];第十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邢英兴;汪大海;管永林;;人行天桥的动力模型设计方法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6 吴涤;施嘉;兰军;刘少乾;王万全;;大悬臂桥墩极限承载能力验证模型试验结果分析[A];成都市“两快两射”快速路系统工程论文专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密布横梁与混凝土板组合桥面系高速铁路下承式钢桁梁桥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康省桢;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破坏机理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胡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徐变效应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4 卫星;钢筋混凝土肋拱二阶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李立峰;正交异性钢箱梁局部稳定分析理论及模型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袁旭斌;人行桥人致振动特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徐文平;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承载能力实桥试验及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李军;超大吨位球型支座的结构设计[D];重庆大学;2006年

9 贾宁;悬索桥施工猫道抗风减振性能精细化分析和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狄谨;钢箱梁梯形肋加劲板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剑;矮寨特大悬索桥缩尺模型设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汪小娣;高层建筑风效应及风振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寅;人行天桥振动舒适度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灵勇;CFRP筋应用在系杆拱桥中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程亮;桥梁检测车上车结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6 韩亮;桥墩结构模型与水相互作用的水下振动台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赵立菊;高速铁路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曼亚平;洋浦大桥钢—混结合段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尹雪倩;京沪高速铁路96m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模型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曹升;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模型桥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林生;李宏男;;大跨人行过街天桥利用MTMD减振控制的理论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2 黄孟雅;张志强;;大跨楼盖TMD减振系统的刚度优化问题研究[J];福建建筑;2008年07期

3 张志强;李爱群;徐幼麟;何建平;王建磊;;合肥电视塔TMD的地震响应控制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05期

4 李春祥,黄金枝,刘艳霞,王肇民;高层钢结构地震反应控制的MTLD系统优化设计[J];工程力学;2000年02期

5 刘海燕,陈开利;在既有人行天桥栏杆上设置薄型TMD进行减振[J];世界桥梁;2004年01期

6 孙利民,闫兴非;人行桥人行激励振动及设计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8期

7 叶正强,李爱群,丁幼亮,车向东,牟小倩;某大跨人行天桥的消能减振设计(一)[J];特种结构;2003年01期

8 丁幼亮,李爱群,叶正强,杜东升,车向东,牟小倩;某大跨人行天桥的消能减振设计(二)[J];特种结构;2003年01期

9 法永生;李东;孙翠华;;人行桥随机人行荷载下的振动分析及其舒适度评价的新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8年01期

10 何勇;金伟良;宋志刚;;多跨人行桥振动均方根加速度响应谱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旭斌;人行桥人致振动特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杰,叶衡,谢军龙;一种可减小高层房屋结构地震剪力的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0年05期

2 苏荣华,梁冰,宋维源;结构-TMD系统抗震的优化参数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1年04期

3 田志昌,王俊臣,马志忠;摩擦力在P-TMD中的应用[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李春祥,刘艳霞,熊学玉;TMD系统最优参数的实用设计方法[J];工业建筑;1999年01期

5 李建中,扬益谦,苏木标;TMD 抑制既有钢桥提速时发生振动的研究[J];铁道学报;1999年01期

6 刘晓娟,陈玲俐,朱伯龙;七层混凝土空心小砌块房屋的减震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3期

7 李创第,黄天立,李暾,邹万杰,林志兴;带TMD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复模态法[J];振动与冲击;2003年01期

8 张开鹏,张耀庭;TMD在多层房屋加层减震中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4年01期

9 马星,刘学利,陈亦;TMD控制下钢塔结构风振系数的计算方法[J];结构工程师;1998年02期

10 谢军龙,周福霖;多层房屋结构TMD“加层减震”试验研究和应用[J];世界地震工程;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鲲;吕西林;翁大根;施卫星;;世博文化中心TMD减轻人致振动分析与实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2 刘娟;沈火明;;TMD对中小跨度桥梁振动控制的影响[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阎英;王建华;;磨牙症与TMD关系的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志光;;TMJ流体力学特性在TMD诊疗中的应用和进展[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吴宁;;中德两国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比较[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曹均凯;刘洪臣;;咬合垂直距离减低的无牙颌TMD患者治疗前后面部形态的变化[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张伟华;余丽霞;杨征;易新竹;李晓箐;;TMD患者口腔不良习惯与CBCT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黄熙明;周福霖;;TMD—结构体系模型试验研究和计算机仿真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9 刘鲲;朱航;欧进萍;;TMD在半潜式平台垂荡响应控制中的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10 邓华东;;脉动风压下多棱插接式钢管塔TMD振动控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义忠;TMD到底是啥货色[N];解放军报;2001年

2 郑羽;俄罗斯:以TMD迎战NMD[N];中国矿业报;2001年

3 诗文;集成DVI芯片与TMDS传输将成主流[N];电子资讯时报;2002年

4 胡学兵;台湾也想编“天网”[N];中国国防报;2001年

5 特约撰稿人 常欣欣;盾牌后的暗箭[N];中国质量报;2000年

6 柴永忠;中国反对美国搞NMD[N];解放军报;2001年

7 王如晨;步日立、夏普后尘 东芝将淘汰液晶生产线卖给中国[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长讯;日本又在叫嚷中国威胁[N];湖南经济报;2000年

9 楚山;美国发展NMD大事记[N];人民日报;2000年

10 记者 王如晨;友达并购东芝新加坡中小尺寸面板业务[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国雄;高耸结构基于性能的TMD/AMD设计及其动力可靠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卜国雄;高耸结构基于性能的TMD/AMD设计及其动力可靠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汪志昊;自供电磁流变阻尼器减振系统与永磁式电涡流TMD的研制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4 鲁志雄;高柔结构质量阻尼器振动控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黄东阳;调频类阻尼器的性能改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海霞;精神心理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7 吴存利;随机结构与随机动力系统中的响应、分岔与混沌及其控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杨磊;hCtr1跨膜肽的结构和聚集及模型肽与脂质体相互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萨依德;长期的磨牙缺失同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罹患风险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小康;典型超高层建筑风效应及风振控制[D];汕头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继鑫;双塔斜拉桥-TMD体系的减震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晓华;考虑TMD碰撞的结构减振和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胡萍萍;基于RDC/TMD数字化问卷的临床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4 周小波;人行桥TMD半主动控制试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5 师少辉;多TMD对斜拉桥减震设计与效果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毕莹莹;TMD质量调谐阻尼器减振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7 崔琼;悬吊式TMD对近海风机的振动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薛倩;超高层建筑结构TMD振动控制分析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4年

9 路晶晶;基于MR-TMD的某煤制气厂房振动控制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马傲玲;梁式TMD系统对斜拉桥的振动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38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38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1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