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季冻区路基温度湿度远程采集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2 14:28
【摘要】:为获取季冻区路基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变化规律,实现全天候、自动化、智能化的测试手段,开发出由核心控制器、温度采集单元、湿度采集单元、GPRS通信模块和用户端数据接收软件组成的远程温湿度采集系统,并且对采集系统进行了验证,实现了对季冻区路基温湿度数据的长期、全面、连续采集和24h不间断远程传输。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variation law of temperature field and humidity field of subgrade in seasonal frozen area and to realize all-weather, automatic and intelligent test means, the core controller and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unit are developed. The remot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cquisition system is composed of GPRS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data receiving software at the user end, and the system is verified, which realizes the long-term and comprehensive data of the subgrad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e seasonal freezing area. Continuous acquisition and 24 hours continuous remote transmission.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TP274.2;U4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丽;道路结构温度场实测研究[J];公路;2003年S1期

2 毛雪松;王秉纲;胡长顺;李宁;;冻土路基水热迁移问题的理论模型及数值模拟[J];中外公路;2006年01期

3 赵延庆;白琦峰;宋宇;;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场测量与分析[J];中外公路;2006年06期

4 毛雪松,王秉纲,胡长顺,李宁;路基冻结过程中温度场对变形场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5 韩春鹏;何东坡;程培峰;任贵波;王海鹏;;寒区公路路基温度场的自动监测与特性[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广利;;我国冻土路基工程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2 由明卓;王建省;;冻土水—热耦合模型在某铁路路基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赵延庆;于新;谭忆秋;;行车速度对沥青路面力学参数及响应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4 赵延庆;潘友强;黄荣华;;基于动态模量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赵延庆;潘友强;;沥青路面结构内荷载频率分布与变化规律的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徐峰;刘建军;庞巧东;;寒冷地区渠道基土温度场特性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11期

7 何东坡;任贵波;韩春鹏;张鸿儒;;DS18B20在季冻土区公路路基温度场测量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10年04期

8 胡昌斌;曾惠珍;;福建省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温度场监测试验研究[J];公路;2007年08期

9 李春雷;李春香;陈光营;马亦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力断裂力学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10期

10 李雪连;陈宇亮;张起森;;高温条件下上坡路段沥青路面结构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韩春鹏;石灰处治土路基冻融作用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杨让宏;运营期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李杨;季节冻土水分迁移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子龙;季节性冻土区雪被—土壤联合体水热耦合运移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赵刚;寒区高等级公路路堑边坡春季浅层滑塌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孙红燕;沥青路面低温开裂力学分析[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其践;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与老化梯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任贵波;季冻区沥青路面纵向裂缝破损状况评价与成因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明朝晖;阻热式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王辉辉;广元至陕川界高速公路新旧路堤搭接段变形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赵秀云;多年冻土地区桩基温度场及其调控效果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11年

6 黄俊;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夏季降温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陈森;沥青路面FWD标准检测规程与弯沉温度修正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方晓青;热辐射型沥青路面面层温度场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梁若筠;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冻土水分迁移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余晓英;人工冻结壁力学特性的数值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令锋,吴紫汪;渗流对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2 何平,程国栋,朱元林;土体冻结过程中的热质迁移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1年01期

3 汪海年,窦明健,吴敏慧;青藏高原冻土区路面类型对路基温度场影响的非线性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4 吴紫汪,朱林楠,郭兴民,王晓阳,房建宏;青康公路多年冻土区路堤的临界高度[J];冰川冻土;1998年01期

5 郑健龙,周志刚,应荣华;沥青路面温度应力数值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周志刚,,李宇峙;气温和交通荷载对低温缩裂的影响[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7 何东坡;任贵波;韩春鹏;张鸿儒;;DS18B20在季冻土区公路路基温度场测量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10年04期

8 王丽;道路结构温度场实测研究[J];公路;2003年S1期

9 梁广瑞;方羽;罗覃东;;基于DS18B20的分布式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10 李洪升,刘增利,梁承姬;冻土水热力耦合作用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J];力学学报;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芸,田波,邴文山;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内温度场、湿度场耦合计算[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武鹤,崔楠,郭立叶;东北季冻区浅层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J];森林工程;2001年04期

3 徐亮;于建民;;浅谈季冻区沥青路面抗冻融性能研究发展历史与现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09期

4 汪海年,窦明健,吴敏慧;青藏高原冻土区路面类型对路基温度场影响的非线性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5 田亚护;刘建坤;张鲁新;;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碎石护坡路基非线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4期

6 程文龙;赵锐;黄家荣;卢威;;载人航天器独立飞行时密封舱内流动换热及热湿分析研究[J];宇航学报;2009年06期

7 于水;张旭;;围护结构内热湿耦合数值模拟分析[J];建筑节能;2010年07期

8 李双洋;张淑娟;赵德安;杨玉贵;;冻土路基动力分析模型及青藏铁路地震灾害评估[J];岩土力学;2010年07期

9 李小军;;季冻区春融期间融雪水对沥青路面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9期

10 戴惠民,高伟,王兴隆,杨猛,滕竣常;季冻区公路基垫层材料与路基强度变化规律探讨[J];东北公路;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巫江虹;王惜慧;唐永柏;陈云贵;;旋转式室温磁制冷机主动式回热器周期性温度场实验研究[A];全国磁热效应材料和磁制冷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飞虎;崔玲丽;;用有限元法进行低温磨削钛合金温度场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蒲亮;张华俊;;商用冷库温度场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张新宇;高建岭;王晓纯;;U型埋管土壤源热泵土壤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先锋;杨广衍;;区域熔融温度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要兵;余伟;;船板钢轧制过程中的一种温度模型的建立[A];全国炼钢连铸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邵军;牟锋;项宗方;;钢筋混凝土板火灾温度场参数化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6年

8 胡国林;张维江;蒋方乐;;辊道窑生产瓷质砖烧成过程的计算机仿真[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专辑(上)[C];2006年

9 王新志;丁雪兴;苏培仁;;多层圆薄板在温度场内的大变形[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1998(7)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7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郑永乾;韩林海;;钢骨混凝土柱耐火极限的计算[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变压力为动力 是挑战更是机遇[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韩应 车艳平 岑正权;乐宜高速犍为段建设顺利推进[N];乐山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姜峰;坚实而稳固的路基[N];人民铁道;2009年

4 记者 李晓东;北茂公路擂禹段路基全线贯通[N];四川日报;2008年

5 记者 李全宏 通讯员 牛前进;阳翼高速路基贯通在望[N];山西日报;2009年

6 任继萍 高腾;广阳路工程路基建设完成70%[N];阳泉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陈诺;佛江路右幅路基换填基本成形[N];巴中日报;2011年

8 记者 燕明邋通讯员 学峰 许雯雯;承朝高速近半路基已经成型[N];承德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李娟 甄永峰 兰献岗;深州至大名段节约买土钱逾两亿[N];河北日报;2009年

10 郭春杨;建虎高速路基主体工程完工[N];北大荒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铁行;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计算原理及临界高度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2 张旭芝;高原多年冻土涵洞温度场及地基土冻融变形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龚灵力;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混凝土多场耦合时变性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翟莲;季冻区湖岸构筑物冻害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勇军;水工混凝土温度与防裂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6 张敏;采后果蔬热导率测试系统研究及其内部传热温度场模拟[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王瑞骏;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温度应力与干缩应力及渗流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孙红燕;沥青路面低温开裂力学分析[D];长安大学;2013年

9 李国恒;季冻区填土路基沉降预测及其附加应力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柳雁玲;草炭土路基沉降与变形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彬彬;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永胜;多热源合成碳化硅炉温度场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学院;2002年

3 刘庆才;火箭发射药非稳态传热及温度场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4 丁旭春;大型气轮机强迫冷却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5 王海燕;炉膛内空间温度场检测与显示系统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6 柯尊礼;大跨度PC连续箱梁桥的温度场及其效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王晓东;二滩水电站初期蓄水拱坝温度场及对大坝结构特性作用与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董晓芳;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气舵热分析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9 王晓霞;基于CCD比色法的篦冷机熟料温度场检测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10 陈静;非金属补偿器温度场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59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59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5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