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变形监测方法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optical fiber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in tunnel,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unnel deformation optical fiber monito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unnel optical fiber sensor are analyzed synthetically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layout form is studied and the method of data processing is discuss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optical fiber tunnel deformation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precision, real-time, dynamic and all-weather intelligent remote sensing, and has a certain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subway and tunnel engineering safety monitoring.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the automation, intelligence and network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作者单位】: 河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U1261206/E0422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092102210252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10A420001 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21PPTGG357
【分类号】:U45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海涛;李川;刘建平;;基于BOTDR的隧道应变监测与数值模拟[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12期
2 卫建东;;现代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测绘科学;2007年06期
3 李宏男,李东升,赵柏东;光纤健康监测方法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6期
4 王霆;周正康;徐玉桂;;南京九华山隧道主体结构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应用[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8年03期
5 丁勇;施斌;隋海波;;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与光纤传感技术[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6 张丹,施斌,徐洪钟;基于BOTDR的隧道应变监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4期
7 陈炳云;胡隆华;霍然;杨瑞新;;FBG和BOTDR在隧道中的联合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10期
8 杨枫;罗才松;祁春罗;;BOTDR隧道应变监测数据拟合与表达[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9 苏胜昔;刘春辉;王秀;;光纤光栅传感器在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变形实时监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01期
10 刘绍堂;张慧锋;;隧道结构围岩变形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公路;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书剑;刘西拉;方从启;;混凝土结构埋入式传感器的耐久性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2 叶为民;李秋芳;陈宝;黄雨;梅正君;;施工对土体扰动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3 刘胜春;张顶立;黄俊;张成平;;大型盾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4 刘永莉;尚岳全;于洋;;BOTDR技术在边坡表面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高占凤;杜彦良;;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光纤应变测试系统[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6期
6 刘永莉;孙红月;尚岳全;于洋;;基于BOTDR的传感光纤固定方式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9期
7 毛江鸿;何勇;金伟良;;新型埋入式长距离应变光纤传感器研制及性能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8 毛江鸿;何勇;金伟良;邵剑文;;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应变传递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10期
9 冯春;李世海;刘天苹;许利凯;王观石;谷雨雷;;光纤光栅传感系统在打入桩中的埋设工艺试验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09期
10 邱海涛;李川;刘建平;;基于BOTDR的隧道应变监测与数值模拟[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蔡来良;吴侃;;平面拟合在三维激光扫描仪变形监测中的应用[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2 施斌;张丹;王宝军;;地质与岩土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及其发展[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骥;柳锋;孙潇潇;;施工监测技术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施斌;余小奎;张巍;索文斌;刘杰;隋海波;;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桩基分布式检测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R壢獉r;白山栻;肖春喜;高tK;;基于现场监控量测的龙潭隧道施工期围岩稳定性研究[A];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定洪;张军民;谢全敏;刘雄;;光纤岩体裂缝计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时以亮;施斌;童恒金;魏广庆;张昊宸;;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在古建筑监测中的应用研究[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8 程刚;施斌;魏广庆;童恒金;吴静红;张弛;;煤层采动覆岩变形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现场试验研究[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浩;基于序列编码探测脉冲的布里渊光纤传感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静;光纤光栅多参数传感理论技术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3 林强;隧道支护体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刘永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边坡工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艺霖;基于影响线二次差值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何俊;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昆;激光非接触位移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4年
8 刘德华;超长距离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滇军;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导电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王建有;测试信息不完备下结构物理参数识别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鸿;形状记忆合金用于结构自修复的设计和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2 魏国亮;利用光纤光栅测量技术研究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朱亚超;混凝土中砂浆—骨料界面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向前;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主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凯;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中电光调制器调制特性研究与控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奚魏征;全站仪在公路隧道变形量测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党晓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物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吴耀宗;强震区公路隧道结构安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唐钰;基于C#在高速公路智能光纤软基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赵玉玺;基于DSP的光纤传感测量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大刚,王明年;数码摄像技术在隧道位移信息采集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2 郑永来,潘杰,韩文星;软土地铁隧道沉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3 孙平贺;何中导;赵仁明;乌效鸣;Siddharth Banerjee;;基于Photogrammetry的地表变形监测技术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4 张家坤,弓俊青,岳清瑞,佟晓利,姚谦峰;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监测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胡友健;梁新美;许成功;;论GPS变形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测绘科学;2006年05期
6 罗德安,朱光,陆立,廖丽琼;基于3维激光影像扫描技术的整体变形监测[J];测绘通报;2005年07期
7 刘国林,张连蓬,成枢,江涛;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与全球定位系统数据融合监测矿区地表沉降的可行性分析[J];测绘通报;2005年11期
8 张学庄,王爱公,张驰,柯天河,罗德祁,田大贵,邝定清,简务人;测量机器人系统在五强溪大坝的应用[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9年03期
9 何秀凤,华锡生,丁晓利,陈永奇,孙永荣;GPS一机多天线变形监测系统[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2年03期
10 李宏男,阎石,林皋;智能结构控制发展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施斌;张丹;王宝军;;地质与岩土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及其发展[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强;隧道支护体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桑中顺;隧道变形监测中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贵慧宏;多传感器变形监测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3 托雷;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地铁隧道变形监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令永;张世青;李宏超;黄献芳;韩万梅;;桥梁变形监测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2 陈敦云;;变形监测应用技术[J];福建地质;2006年04期
3 李俊峰;郑华茂;;某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变形监测与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年09期
4 王雷;;高速公路工程测量中GPS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4年04期
5 陈翔;;变形监测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J];广东科技;2007年06期
6 岳建平;方露;黎昵;;变形监测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J];测绘通报;2007年07期
7 严伯铎;杜云飞;田洪祯;;新建粮库钢板立筒库与工作塔的变形监测与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08年02期
8 陈文涛;;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变形监测技术探讨[J];山西焦煤科技;2008年09期
9 熊思;;两种算法在高铁桥墩沉降趋势中的比较[J];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04期
10 牛永力;;建筑工地基坑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方案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翔;;变形监测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2 陈翔;;变形监测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秀晗;杨文钦;王永军;;济宁二号矿工广区第四系取水及其影响分析[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4 房华光;姜岩;崔广刚;张晓刚;;井筒变形监测方法与数据处理[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本文编号:2165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6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