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桥梁健康监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Abstract]:From 3 aspects of sensor monitoring project optimization, quantitative optimization and location optimizati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ensor optimization layout is reviewed. The location optimization of sensors is discussed. The optimal layout criteria based on modal observability and damage identifiability, layout method and layout evaluation criteria are introduced, and various kinds of cloth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cement methods, the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discussed. Finally, some shortcomings of the research on optimal placement of sensors and it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rend are pointed out.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长安大学桥梁结构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重大工程专项项目(2011-01-0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HD2012JC077) 长安大学基础研究支持计划专项资金项目
【分类号】:U4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晓丹;欧进萍;;结构损伤参量灵敏度分析的传感器数量位置优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2 李守巨,刘迎曦,冯颖;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动力系统阻尼参数识别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4年05期
3 刘福强,张令弥;作动器/传感器优化配置的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0年04期
4 徐廷学;王杰;顾钧元;;基于最小不可识别损伤模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晓马;智能结构的损伤诊断及传感器优化配置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孙小猛;基于模态观测的结构健康监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玲,张利;桥梁结构健康监测[J];华东公路;2002年04期
2 李广;;大跨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改造[J];华东公路;2010年06期
3 赵青;孙强;;拉索损伤对斜拉桥自振特性的影响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袁旭东,周晶,黄梅;基于静力位移及频率的结构损伤识别神经网络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张连振,黄侨,郑一峰,王宗林;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理论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6 高维成;徐敏建;刘伟;;基于遗传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刘效尧,刘晖;桥梁的损伤识别[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8 侯本权;孙琳;罗雄麟;;基于结构可控性分析的换热网络旁路优化设计[J];化工学报;2011年05期
9 邓长根;胡松涛;高丽亚;;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稳定性监测方法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陈仲生;杨拥民;李聪;尹剑飞;;基于振动传递符号有向图的齿轮箱嵌入式传感器优化配置模型与算法[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要强;基于空运行激励的数控机床结构实验模态分析新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谭林;基于动力指纹的结构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白羽;梁、板、网架结构损伤诊断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赵俊;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测点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金恩平;空间网格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狄生奎;基于动力参数的损伤识别及嵌入SMA的钢筋砼结构自监测与自修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今朝;大跨斜拉桥断索危险性理论分析及健康监测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8 方玺;树脂基碳毡复合层力阻特性的细观统计建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芦吉云;光纤光栅在智能结构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杨小森;大跨度斜拉桥全寿命健康监测几个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克,陶宝祺,姚恩涛;形状记忆合金扭力驱动器的力学模型和实验研究[J];航空学报;2001年04期
2 陶宝祺,梁大开,陶云刚,,秦太验,王征,袁慎芳;强度自适应智能复合材料结构[J];航空学报;1994年03期
3 李俊宝,刘华,张令弥;自适应桁架结构振动控制中主动构件的最优配置[J];航空学报;1996年06期
4 梁大开,陶宝祺;智能复合材料结构中偏振式光纤传感器系统的研究[J];航空学报;1998年03期
5 刘娟,黄维平;模态试验中传感器优化配置的逐步削减法[J];海洋工程;2004年01期
6 张菊辉;胡世德;;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现状[J];结构工程师;2005年06期
7 熊海贝;李志强;;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现状[J];结构工程师;2006年05期
8 陈振荣;;浅谈公路桥梁施工过程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J];今日科苑;2008年11期
9 田东平;迟洪钦;;混合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22期
10 徐倩,文祥荣,孙守光;结构动态载荷识别的精细逐步积分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冯新;土木工程中结构识别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宋雨;文晖大桥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主要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郭健;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何旭辉;南京长江大桥结构健康监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张清华;基于概率可靠度的结构损伤识别理论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黄天立;结构系统和损伤识别的若干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姚昌荣;基于小波与分形理论的斜拉桥健康监测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长虎;;浅谈桥梁健康监测系统[J];北方交通;2006年11期
2 谢晓尧;严新平;;基于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方法研究[J];贵州科学;2007年02期
3 卢江;王炳辉;;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若干理论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4期
4 邢绍红;王红亚;;桥梁健康监测研究发展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9期
5 陈勇;叶雨清;孙炳楠;楼文娟;俞菊虎;;模型预测技术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1期
6 赵文秀;;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若干问题[J];世界桥梁;2008年04期
7 张连振;李惠;;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概念设计[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万秀红;;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简要介绍及设计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10期
9 张涛;郭斌;;浅谈桥梁健康监测系统[J];山西建筑;2009年28期
10 陈泽雄;;小议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新概念与设计[J];今日科苑;200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立群;刘逸平;刘泽佳;何庭蕙;黄小清;;集中式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与健康监测分析[A];第三届二十一世纪的实验力学学科发展——海峡两岸实验力学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2 邬晓光;陈长海;赵建良;偠洁;;大型桥梁健康监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刘西拉;杨国兴;;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发展与趋势[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4 吴皓莹;姜德生;;桥梁健康监测的无线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器的设计[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汤立群;黄培彦;黄小清;;基于互联网的集中式远程实时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技术[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张奔牛;周志祥;李星星;张开洪;;机敏膜技术及其在桥梁健康监测工程中的应用[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刘进明;董书伟;应明;沈松;;桥梁健康监测的动态参数识别技术[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8 袁万城;崔飞;张启伟;;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的应用与发展[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亓跃峰;毕卫红;卢辉斌;;大型桥梁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赵启林;龚小波;陈浩森;;桥梁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田翔;桥梁健康监测争议中走向前台[N];中国交通报;2011年
2 记者 王瑞水 通讯员 朱振宇;江苏成立长大桥梁健康监测数据中心[N];中国交通报;2010年
3 王瑞水、刁骋;百余专家交流桥梁“把脉”术[N];中国交通报;2005年
4 记者 沐滟;桥梁健康监测用上“心电图”[N];无锡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世民;桥梁监测系统中海量数据分析理论与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2 孙磊;小波分析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孙汝蛟;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马广;软计算研究及其在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5 吴春利;基于应变模态桥梁健康监测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刘胜春;光纤光栅智能材料与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宫亚峰;城市立交桥梁健康监测理论与实践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杨栋;桥梁健康监测信号的递归特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9 张敏;基于无线智能传感器Imote2的桥梁健康监测的分布式算法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永鹏;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数据通信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赵贵斌;大型桥梁健康监测视景仿真系统设计与研究[D];五邑大学;2009年
3 朱秋红;大型桥梁健康监测自动化及安全评估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陈红波;大型桥梁健康监测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5 郑连生;天津市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2年
6 金先涛;桥梁健康监测通用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邓文权;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胡怡然;基于数据驱动的桥梁健康监测数据预处理[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乔丽霞;动挠度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谭政贵;桥梁健康监测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67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67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