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黄土偏压隧道开挖侧向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Abstract]:When the large section loess partial pressure tunnel passes through the slope, because the tunnel excavation section is big, the construction frequent disturbance soil, easy to induce the landslide, the collapse and so on engineering risk.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test section of pre-reinforcement of tunnel slope, taking the stability calculation of slope as the core, the improved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is selected, and the reduction of tensile strength index and shear strength index is considered at the same tim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FLAC3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ree construction methods, short step and CD,CRD, on slope stability wa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on the lateral slope stability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improved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potential slip surface of the excavated side slope of the large section partial compression loess tunnel is not clear.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continuous excavation of the tunnel has an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lateral slope,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lope support, the CRD method should be used to excavate the loess tunnel with large cross-section bias pressure by synthesizing all the factors.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K12B07)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107RJYA276)
【分类号】:U4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红;宫必宁;陈琰;;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边坡失稳判据[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2 陈力华;靳晓光;;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边坡三种失效判据的适用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3 肖锋;仝浩;;七里坪隧道浅埋偏压段支护措施优化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1期
4 黄润秋;;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5 周翠英,刘祚秋,董立国,尚伟,林鲁生;边坡变形破坏过程的大变形有限元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04期
6 王军;曹平;李江腾;刘业科;;降雨入渗对流变介质隧道边坡稳定性的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07期
7 裴利剑;屈本宁;钱闪光;;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边坡失稳判据的统一性[J];岩土力学;2010年10期
8 吴红刚;吴道勇;马惠民;张红利;;隧道-滑坡体系类型和隧道变形模式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2期
9 杨灵;韩立军;蔚立元;;浅埋隧道洞口段Ⅳ级围岩开挖方案比选数值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立新;;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影响因素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2 朱吉祥;张礼中;周小元;霍志斌;陆琰;王乾;蔡子昭;石磊;王伟;;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有效性周期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3期
3 唐胜传;杨伟;张昌林;;国道317线汶川-理县段边坡地震破坏模式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4 赵信文;金维群;彭轲;常宏;黎清华;黎义勇;薛永恒;;清江中游隔河岩库区偏山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徐黎明;王清;陈剑平;栾海;周福军;;二密滑坡形成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4期
6 许建聪;尚岳全;;碎石土古滑坡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稳定性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许建聪;尚岳全;孙红月;;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与极限平衡法滑坡耦合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8 魏云杰;陶连金;王文沛;朱志刚;;顺层岩质边坡变形机制分析与治理效果模拟[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邹兵华;李占斌;李鹏;鲁克新;朱冰冰;;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拦渣坝坝坡稳定性分析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3期
10 邹丽芳;徐卫亚;宁宇;郑文棠;;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破坏机理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晓光;陈卫东;施裕兵;;滑坡治理工程实践——以某水电站古滑坡体为例[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祝建;雷英;蔡庆娥;;西藏樟木口岸滑坡机制与位移监测初探[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 李维朝;戴福初;李宏杰;许领;赵春宏;刘振波;;220kV盐津变电所开挖边坡变形机制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4 吕远强;李寅良;;禾草沟煤矿工业场地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特征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传正;王恭先;崔鹏;;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8—2009地质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6 赵鹏洲;印长俊;陈锡阳;;考虑土体流变特性的降雨入渗土坡稳定性研究[A];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7 刘开富;谢新宇;张继发;朱向荣;;基于强度折减的土质边坡破坏及稳定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余子华;晏鄂川;;基于大变形数值方法的某滑坡防治方案优化设计[A];第一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谢和平;邓建辉;台佳佳;何昌荣;陈继平;李小余;;汶川大地震灾害与灾区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10 胡卸文;黄润秋;施裕兵;吕小平;朱海勇;汪雪瑞;;唐家山滑坡堵江机制及堰塞坝溃坝模式分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洪涛;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黄光东;基于智能算法的滑坡稳定性建模与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军霞;西藏隆子县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非线性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辉;珠三角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非线性预测[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6 孟庆华;秦岭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7 方薇;残积层红黏土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周保;黄河上游(拉干峡—寺沟峡段)特大型滑坡发育特征与群发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徐兴华;公路边坡信息综合管理与安全评判决策[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宋玉环;西南地区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卫;陡倾顺层岩质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的合理配置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刘华磊;丁家坟滑坡失稳机制及变形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红晓;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高速远程崩滑流事件多因素复合约束机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裴利剑;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陈莹;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方法在滑坡体提取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江红;陇中盆地滑坡的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胡浩;山区公路滑坡灾害的研究与防治[D];中南大学;2011年
8 张克亮;滑坡运动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成大业;略阳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典型灾害形成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羊炜;软土地基上模袋围堰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承菘;中国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工作[J];中国地质;2000年04期
2 段永侯;我国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J];第四纪研究;1999年03期
3 张倬元,刘汉超;地下采掘环境效应的一个特殊实例——韩城电厂地基隆起机制及其控制措施[J];地学前缘;2001年02期
4 张倬元;滑坡防治工程的现状与发展展望[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2期
5 殷跃平;中国地质灾害减灾回顾与展望——从国际减灾十年到国际减灾战略[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年03期
6 柴宗新;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对策[J];大自然探索;1988年04期
7 栾茂田,武亚军,年廷凯;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中边坡失稳的塑性区判据及其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8 李红;宫必宁;陈琰;;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边坡失稳判据[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9 王思敬;工程地质学的任务与未来[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3期
10 林懂明,皮有良,黄海浪,曾向林,邱海涛,赵永贵;南昆线八渡K343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治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陶志平;滑坡地段隧道变形机理及灾害预测和治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袁海平;诱导条件下节理岩体流变断裂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彦亮;;偏压隧道的进洞处理[J];科学之友;2012年08期
2 管桂平;李春峰;;浅埋偏压隧道冒顶机理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9期
3 吴青华;;对偏压隧道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2年20期
4 陈涛;;合福铁路浅埋偏压隧道溜坍分析及整治方案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5 郑天中;浅埋、软岩、大跨、偏压隧道施工新技术通过鉴定[J];铁道标准设计;1995年02期
6 钟新樵;土质偏压隧道衬砌模型试验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7 王兵,谢锦昌;偏压隧道模型试验及可靠度分析[J];工程力学;1998年01期
8 姜勇,朱合华;岩石偏压隧道动态分析及相关研究[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9 路军富;朱文喜;李月;;岩土偏压荷载对隧道的影响及其防治[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王萍;周小波;;偏压隧道施工中变形开裂处理案例分析[J];职业圈;2007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川;;地形偏压隧道的模型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2 鲁光宏;许云跃;;对偏压隧道施工方法的初探[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3 王联;邓刚;;都汶路浅埋偏压隧道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磊;傅钢;汪振伟;黄志强;;关于浅埋偏压隧道合理开挖进尺的讨论[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高广运;杨长;冯世进;刘松玉;;浅埋偏压隧道动态模拟工程实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文学;侯炳晖;孙西o,
本文编号:2289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28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