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交通流速度-密度模型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26 08:32
【摘要】:描述交通流流量、速度和密度关系的基本图是交通流理论与交通工程领域的基础模型之一。本文通过对10种典型的速度-密度模型的总结分析,采用北京快速路实测数据时上述模型进行参数标定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速度-密度模型的拟合误差在不同的数据集下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自由流速度、阻塞密度等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参数会随着不同数据集合发生较大的变化;Newell模型和Logisitic模型在不同的数据集下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上述研究将为速度-密度模型结构优化、模型参数标定提供实践支撑。
[Abstract]:The basic graph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raffic flow, velocity and density is one of the basic models in the field of traffic flow theory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10 typical velocity-density models, the parameters calibration and error analysis of these models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measured data of Beijing Expressw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tting error of the velocity-density model does not change greatly under different data sets, such as free flow velocity, blocking density and so on. Newell model and Logisitic model show good stability under different data sets. The above research will provide practical support for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the velocity-density model and the calibration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作者单位】: 浙江警察学院;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六三计划)项目(2012AA112309)
【分类号】:U491.1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宇星,陈德望,吴建平;北京市快速环路速度-密度模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刘俊娟;王炜;肖美丹;;单中心城市内部车流密度和行车速度模型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3 杨旭华;王万良;孙优贤;;一种基于幂级数展开和最小二乘法的高速公路稳态速度-密度平衡关系式的辨识算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4 王欣;李文权;王炜;;基于驾驶行为共性建模的速度-密度关系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9期

5 马钧;张卫华;黄志鹏;;基于小波变换的交通流速度-密度关系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沧海;马新民;;摩托化行军模拟分析与设计[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孙宇星,陈德望,吴建平;北京市快速环路速度-密度模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黄迪;钱大琳;赵春龙;;平交口右转机动车穿越直行自行车行为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董春娇;邵春福;熊志华;;基于优化SVM的城市快速路网交通流状态判别[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胡显辉;冯旭;李明;;基于DSP图像处理技术的孤立交叉口自适应控制[J];兵工自动化;2007年12期

6 杨永勤;刘小明;于泉;褚世新;;交通流三参数关系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梁春岩;王殿海;;自行车群时间长度计算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8 陆建;姜军;吴靖;;普通公路典型车速控制措施的综合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9 任雪梅,朱英平,王武宏,黄鸿;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车辆跟驰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卢鸿;;基于WITNESS的港口物流系统瓶颈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家宝;姚宁波;张玉民;;基于网络道路交通流仿真平台的研究与设计[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王青;雷丽;;基于熵的油耗率相对增量理论模型的建立及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3 项俊平;李书杰;陈宗海;;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交通网络绿波协调控制方法[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胡中梅;;快速路合流区上游车头时距分布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兆升;王彦新;保丽霞;陈昕;刘新杰;;高密度区匝道控制和诱导在高速公路通道管理中的协同运作[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付毅;姚丹亚;;城市信号灯交叉口混合交通问题研究综述[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段青;赵建国;丁青艳;潘景山;;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判别方法探讨[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曾滢;杨晓光;;信号控制交叉口动态车道功能设置模型[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段青;李艳东;;城市道路交通路面车流量拥堵程度算法探讨[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少辉;马林;陈莎;;对我国城市交通控制理论研究的思考[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东繁;基于微观模型的城市道路交通流若干典型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董春娇;多状态下城市快速路网交通流短时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韩萍;环形交叉口交通流运行特性[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彪;高速公路作业区行车风险与安全控制策略[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郭伟伟;适应展宽段设置的信号交叉口控制方案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昕;基于IPv6的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邻;城市交通与居住地选择之间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贾宁;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解析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祝站东;基于道路环境的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10 刁阳;城市路网动态OD矩阵估计仿真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善智;基于时间窗口的高速公路交通分析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铁成;信号交叉口间路段上的车辆排队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志强;Q学习在单路口交通信号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祖威;基于WITNESS集装箱码头道路交通系统仿真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任重;机非混行条件下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伟;平面交叉口机动车XDL逆序左转方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曹更立;高速公路视频检测器优化布设方法研究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芝;交通流仿真评价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姜涛;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研究[D];五邑大学;2010年

10 丁茜;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观测站布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芳明;朱顺应;;基于小波的短时交通流预测[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秦中元,牟轩沁,洪伟;基于小波变换的交通车流密度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3 陈德望,高海军,陈龙,章长彪,侯慧林;城市高速道路微波检测器RTMS的检测精度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5期

4 焦朋朋;陆化普;杨朗;;Disaggregate Traffic Mode Choice Model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Revealed and Stated Preference Data[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年03期

5 罗赞文,吴志坚,韩曾晋;高速公路交通流宏观模型的一种分类辨识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7期

6 雷丽;宋涛;董力耘;刘春芝;;城市高架道路交通流三参数的现场实测和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1期

7 姜紫峰;高速公路交通流动态模型的参数辩识[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8 贺国光,马寿峰,李宇;基于小波分解与重构的交通流短时预测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鹏,刘儒勋;交通流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和模拟(Ⅰ)[J];计算物理;2001年04期

2 王晓原,隽志才,贾洪飞,朴基男;交通流突变分析的变点统计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2年04期

3 俞礼军,成耀荣;交通流统计分布密度函数优度拟合方法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王晓,隽志才,朴基男,贾洪飞;局部比较的变点统计理论及其在交通流突变研究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6期

5 李进平,张乐文;交通流的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6期

6 关伟;宏观交通流的定性建模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7期

7 贺国光,王东山;仿真交通流混沌现象的传播特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8 熊烈强,李杰;基于流体比拟的交通流宏观模型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吴清松,姜锐,李晓白,贾斌,胡茂彬;微观宏观方法相结合推进交通流理论新发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年03期

10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鹏;戴世强;刘儒勋;;多等级交通流中的非线性波及其数值模拟[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2 戴世强;;交通流研究与技术科学思想[A];祝贺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应用力学报告会——应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3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A];2005年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二)[C];2005年

5 陈建阳;孙立军;杨东援;;交通流及其复杂性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于建玲;关积珍;刘静;李军;王贞君;;交通流的多重分形性质与交通拥堵关系的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邝华;张国新;;城市路网四向交通流的时空斑图动力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李军;朱雪良;关积珍;;快速路交通流检测器干扰问题[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范炳全;李宝强;马春林;童道琴;;高架道路交通流的控制方法[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赵慧;于雷;耿彦斌;;国内外实时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比较与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交通流的非线性分析、预测和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高坤;从基本图方法到三相交通流理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彭光含;交通流复杂耦合动态特性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曹宝贵;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与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星毅;基于相似性的交通流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张莉;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的分形理论与系统模拟[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李松;交通流混沌转化现象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田钧方;基于基本图和三相交通流理论的离散建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李兴莉;交通流的随机因素分析和相变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10 庞明宝;交通流混沌智能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瑶;交通流压缩与粘滞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许得杰;考虑不同弯道条件的交通流建模及模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3 宋超超;基于交通流的车辆合乘匹配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剑;城市道路动态交通流仿真的研究与实践[D];厦门大学;2014年

5 王蕾;基于蚁群算法的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刘钊;船舶交通流特征统计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赵博涵;基于三相流理论的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的微观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张涛;天津港主航道拓宽工程(营运期)交通流组织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宇;交通流仿真系统研究与软件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韦艳芳;交通流的数值模拟、相变特性分析及应用[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95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295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2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