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及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分析
[Abstract]:In order to discuss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the same kind of anti-rutting agent on the rutting resistance of asphalt mixture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an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egree of improving the rutting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measures against rutting, we rely on solid engineering. The rutting resistance of asphalt mixture was improved by adjusting gradation and adding KTL anti-rutting agent. On the basis of rutting test and uniaxial dynamic creep tes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ways on rutting resistance of asphalt mixture were compared. Firstly, Marshall test is used to design the gradation of seven kinds of asphalt mixture and determine the optimum oil content. The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indoor rutting test and uniaxial compression dynamic creep test, the effects of gradation and anti-rutting agent on rutting resistance of asphalt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rutting resistance of asphalt mix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effect depends on the particle size of asphalt mixture. In contrast,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adding anti-rutting agent is more obvious, and the dependence on particle size is les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159,51008099)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HIT.NSRIF.2009103)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伍石生,徐希娟;掺加PR PLASTS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公路;2005年01期
2 金保铜;;PR PLAST.S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J];石油沥青;2009年04期
3 刘红瑛,戴经梁;不同级配对沥青混合料车辙性能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4 郝培文,吴徽,张登良;不同沥青用量与级配组成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凤晨;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林;王海峰;;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级配设计和施工方法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4期
2 汪勇;;抗车辙剂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5期
3 鹿传建;马跃;;掺加PR PLAST.M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1期
4 谢晶;;对掺加PR.S添加剂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改善措施[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张玉秀;郭瑞;;影响SMA高温稳定性因素的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10期
6 赵雄伟;刘细军;;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成因与防治措施[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7 张端良;李跃军;;Duroflex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09年04期
8 陆长兵,黄晓明,顾江鸣,薛华;大粒径碎石沥青稳定排水基层高温稳定性能研究[J];公路;2004年02期
9 季节,罗晓辉,李霞;浸水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分析[J];公路;2004年04期
10 卢亮;王端宜;詹小丽;;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与抗车辙性能临界关系研究[J];公路;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袁万杰;王钊;孙长新;;PE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应用研究[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彭波;原万杰;戴经梁;;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徐希娟;周新锋;岳卫民;;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雄伟;刘细军;;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成因与防治措施[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彭波;原万杰;戴经梁;;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彭波;原万杰;戴经梁;;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滨;基于半刚性基层适应性的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辉;重载高温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艾长发;高寒地区沥青路面行为特性与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吴传海;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蔚旭灿;应用数学力学方法研究沥青路面结构特性[D];长安大学;2008年
7 肖庆一;掺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8 袁宏伟;沥青路面典型基层材料和结构性能试验与工程对比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刘克非;极端气候下沥青路面破坏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纪小平;基于足尺ALF车辙预估模型的甘肃地区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标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万平;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枫成;掺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段晶晶;城市特殊路段沥青加铺层结构和材料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蔡慧悦;陡坡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成因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王毅;新疆地区沥青混合料车辙标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邵立波;基于使用功能的小粒径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曾冠博;基于分形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评价与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孙宗杰;路面结构动力响应信息初步监测及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赵岩;沥青混合料细集料标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安希杰;基于伯格斯模型的沥青混合料高温变形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辰刚 ,武星 ,葛春风 ,张瑞峰;关于光纤光栅应力传感及解调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01期
2 陈少幸;张肖宁;徐全亮;孟书涛;;沥青混凝土路面光栅应变传感器的试验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2期
3 袁峻;贾璐;孙立军;;沥青混合料抗永久变形特性试验方法评价[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瞿伟廉,李卓球,姜德生,官建国,袁润章;智能材料,
本文编号:2313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1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