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板式支座与铅芯支座连续梁桥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06 11:15
【摘要】:通过对分别采用板式支座和铅芯支座的2座3跨连续梁桥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了这2类桥梁的动力特性、破坏过程及2种支座对连续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特性对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有较大影响,在对桥梁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需选择合理的地震动输入;在地震强度较小时,板式支座的滑动能够起到一定的隔震效果,铅芯支座的隔震性能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在地震强度较大时,铅芯支座的隔震性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采用铅芯支座的桥梁地震反应不一定小于普通桥梁;通过合理的设计,2类桥梁都完全可以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Abstract]:Based on the shaking table test of two 3-span continuous beam bridge models with plate bearing and lead bearing respectivel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failure process and the effect of two kinds of support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continuous beam bridge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ismic wave characteristic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bridge structure, so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reasonable ground motion input in seismic design of bridge structure. When the earthquake intensity is small, the sliding of the plate bearing can play a certain isolation effect, and the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lead bearing can be played well. When the earthquake intensity is large, the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lead bearing can not be well played, and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bridge with the lead bearing is not necessarily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ordinary bridge. Through reasonable design, the two kinds of bridges can completely realize the fortification target of strong earthquake.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220)资助
【分类号】:U4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俊平,周福霖,廖蜀樵;桥梁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Ⅰ)──试验意义与模型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4期

2 张俊平,周福霖,闫维明,廖蜀樵;桥梁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Ⅱ)——主要测试结果介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1期

3 李忠献;张勇;岳福青;;地震作用下隔震简支梁桥碰撞反应的振动台试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2期

4 田国伟;韩晓健;徐秀丽;刘伟庆;;基于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的振动台试验动态位移测量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11年03期

5 范立础;袁万城;;桥梁橡胶支座减、隔震性能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6 韩强;杜修力;刘晶波;刘文光;;多维地震作用下隔震桥梁地震反应(Ⅰ)——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J];振动与冲击;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飞;张虎;於亚辉;徐斌;;大跨度拱塔斜拉桥减震隔震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王丽,阎贵平,方有亮;隔震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王丽,闫维明,阎贵平;铅芯橡胶支座参数对隔震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钱胜国,徐德毅,陈玲玲;振动控制及水工结构制振研究应用前景[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5期

5 王东升,冯启民;活动支座摩擦力对简支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4期

6 张俊平,周福霖,闫维明,廖蜀樵;桥梁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Ⅱ)——主要测试结果介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1期

7 张俊平,周福霖,廖蜀樵;桥梁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III)——测试结果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2期

8 张俊平,周福霖,廖蜀樵,顾玉龙;桥梁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IV)——隔震桥梁的设计方法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9 高玉峰;蒲黔辉;李晓斌;;梁式桥地震碰撞响应及防碰撞与落梁措施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1期

10 李建中,辛学忠;连续梁桥减震、隔震体系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鸿儒;阎贵平;夏禾;;高速铁路桥梁支座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2 孙卓;阎贵平;张鸿儒;;板式支座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3 陈兴冲;;采用不同隔震支座时桥梁隔震性能的比较[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周高瞻;闫维明;李素梅;;橡胶支座和粘滞阻尼器在连续梁桥减、隔震中联合应用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5 范立础;袁万诚;姜林;;橡胶支座连续梁桥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6 范立础;胡世德;袁万城;;大跨桥梁抗震设计若干建议[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董高红;曹海滨;赵宏;冯蕴生;;抗震消能支座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等效线性化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6年

8 陈兴冲;;铅芯橡胶支座桥梁的隔震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8年

9 韩强;杜修力;刘晶波;刘文光;;隔震梁桥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李晓斌;郜进良;蒲黔辉;高玉峰;;桥梁结构地震碰撞响应相关问题研究述评[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静;LRB隔震桥梁的可靠性与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玉峰;考虑碰撞效应的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党育;复杂隔震结构的分析与软件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彬;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及其在桥梁工程中减、隔震应用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朱文正;公路桥梁减、抗震防落梁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6 田力;地下爆炸波冲击下地面结构动力响应及滑移隔震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吴高峰;大跨度箱形梁结构剪力滞效应及非线性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8 丁海成;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的随机最优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4年

9 刘金云;软弱土层输水隧道地震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何敏;基于智能理论斜拉桥EMD系统主动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习勇;大跨度混合梁独塔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思佚;某公路桥非隔震和隔震方案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孙聪;榫减震系统的研究及其在大跨度连续梁桥上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陈海鹏;网壳结构平板橡胶支座受力全过程及动力响应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孙晓宇;隔震桥梁动力响应分析及限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丽萍;高速铁路桥梁减隔震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陶少俊;LRB隔震简支梁桥支座参数影响及碰撞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洪静;设置E型钢阻尼装置的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文波;隔震技术在变电建筑物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10 宗德玲;基于PUSH-OVER分析的桥梁抗震能力评估方法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强;杜修力;刘文光;廖维张;;橡胶隔震支座拉伸性能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张俊平,周福霖,廖蜀樵;桥梁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Ⅰ)──试验意义与模型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4期

3 张俊平,周福霖,闫维明,廖蜀樵;桥梁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Ⅱ)——主要测试结果介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1期

4 李忠献,岳福青;城市桥梁地震碰撞反应研究与发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4期

5 李忠献;岳福青;周莉;刘旭锴;;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确定桥梁地震碰撞的临界间隙[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4期

6 聂利英,李建中,范立础;地震作用下结构碰撞的模型参数及其影响分析[J];工程力学;2005年05期

7 杜修力;韩强;刘文光;;考虑双向耦合非线性的LRB隔震桥梁地震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8年03期

8 李加武,卢斌,刘健新;连续梁减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桥梁建设;2002年06期

9 李忠献;岳福青;周莉;刘旭锴;;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的城市高架桥梁地震碰撞响应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10 范立础;袁万城;;桥梁橡胶支座减、隔震性能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思;;浅谈连续梁桥肋板梁施工工艺[J];林业建设;2006年01期

2 吴定俊,曹雪琴,许恺;上海地区铁路桥梁基础沉降和高速铁路桥式性能比较[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3 刘跃华,李国平;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挠度控制的因素分析[J];上海公路;2000年02期

4 蔡婧,雷洁,强士中;高速铁路斜交刚构连续梁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J];桥梁建设;2001年02期

5 李林安,成广庆,佟景伟,李鸿琦,王世斌,岳澄,周四思,李风芹;钢筋混凝土斜交刚构连续梁桥的实验与数值分析[J];实验力学;2003年03期

6 赵文友,姜波;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挠度控制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7 姜增国,邢尚青;连续梁桥的系统可靠度分析[J];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8 耿波,张谢东,沈成武,向木生;大跨径连续箱梁桥静载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4年05期

9 王法武,石雪飞;浅谈东海大桥辅通航孔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J];上海公路;2004年04期

10 邸巨翁;范振华;;内蒙古磴口黄河大桥静载试验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强;杜修力;刘晶波;刘文光;;隔震梁桥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罗玲;;介绍一座钢箱连续梁桥的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3 王东升;翟桐;冯启民;;碰撞对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4 周仁忠;郭劲;曾健;王紫超;;大跨径钢箱连续梁桥临时结构加固计算[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朱东生;;连续梁桥横向地震反应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8年

6 杜思义;陈淮;殷学纲;;基于应变模态的连续梁桥损伤识别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7 钟栋青;王曙光;徐秀丽;肖蔚;;滑移支座在连续梁桥中的模拟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钟栋青;王曙光;徐秀丽;肖蔚;;滑移支座在连续梁桥中的模拟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剑英;张芳生;;内环线四平路连续梁桥的设计研究[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10 徐光辉;赵军;;支座摩阻力对长大连续梁桥上部结构的影响[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通讯员 吴玉龙 陈春华 李崇智;高铁128米连续梁桥转体施工技术行业领先[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2 文雨;展望未来世界桥梁发展趋势[N];中国建设报;2003年

3 记者 陈茗佳 韩红新;南坡坪黄河特大桥主跨合龙[N];兰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瑶;一桥飞架东西 双城变通途[N];大同日报;2010年

5 记者 张倩;兰渝铁路兰州枢纽南坡坪黄河特大桥主跨合龙[N];甘肃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雪飞;茜草长江大桥年底贯通[N];泸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勇;非一致地震激励下高架连续梁桥动力响应与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2 周大兴;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大跨径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3 龙晓鸿;斜拉桥及连续梁桥空间地震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岳福青;地震作用下隔震高架桥梁的碰撞反应及控制[D];天津大学;2007年

5 王蕾;大跨刚构—连续梁桥结构性能的运营环境影响与规律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孙松建;连续梁桥地震损伤控制与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12年

7 艾庆华;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态数值评价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闫斌;高速铁路中小跨度桥梁与轨道相互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陈海全;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的大跨桥梁结构振动控制理论研究与振动台试验[D];天津大学;2003年

10 熊峰;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菁华;大跨径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2 沈文兵;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列车荷载动力效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马亚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健康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4 张利宁;地震作用下连续梁桥动力反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期星;直线梁桥汽车冲击系数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6 张应宏;山区连续梁桥横桥向抗震性能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7 林万杰;大跨长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胡如成;高速铁路斜交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1年

9 邹海云;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10 田春野;陶赖昭松花江特大桥设计与施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14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14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1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