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粗集料接触分布特性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asphalt mixture gradation with dense anti-rutting framework, the contac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rse aggregate in asphalt mixture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rutting test of asphalt mixture.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asphalt mixture, the contact development law of coarse aggregate under repeated load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coarse aggregate to contact point are studied by using two-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asphalt mixture, such as the number of contact points around the coarse aggreg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ming a more stable skeleton structure from coarse aggregate mainly include less "free" coarse particles without contact point. The number of aggregate with more than 3 contact points in the periphery of a single aggregat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total aggregate, and the total quantity of coarse aggregate with two contact points is the peak value. The rutting resistance of asphalt mixture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adopting asphalt with high PG grade and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coarse aggregate above 4.75mm.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203)
【分类号】: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军;冷铺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及强度形成机理[J];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08期
2 朱亚萍,马翔宇,王楷银;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6期
3 吴加山;;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交通;2008年08期
4 回尚勇;叶奋;;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J];上海公路;2008年03期
5 张建立;李元元;李玮健;;Superpave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的应用[J];今日工程机械;2008年11期
6 王文波;修林茂;;铺筑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7 魏安清;;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与四点弯曲动态模量对比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5期
8 胡其峰;;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杜玉兵;侯进军;;沥青混合料用集料的选择与级配组成优化设计[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10 郝孟辉;郝培文;杨黔;杨凯;;玄武岩短切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起森;冯俊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沥青面层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志勇;李自光;;沥青混合料再拌运输车试验研究[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倪富健;;聚酯玻纤布加筋沥青混合料应力疲劳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朝晖;黄云涌;李宇峙;;沥青混合料大型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与技术标准探讨[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孙燕娜;陈传尧;;沥青路面的车辙损伤预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卢永贵;;沥青混合料结构参数探讨[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7 钟超敏;;城市桥梁面层沥青混合料特点及其技术对策初探[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刘大梁;刘小燕;罗立武;赵锋;;预拌式冷铺沥青混合料的研制与应用[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9 王随原;周进川;何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试验研究[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金豹;;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段)沥青混合料的配比[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葛玲玲邋徐亚栋;南理工研发成功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2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3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5 任晓明;温拌沥青混合料首次用于省城道路养护[N];太原日报;2009年
6 交轩;应用温拌技术 筑路节能无污染[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记者袁岚 通讯员张东平;京西铺设北京首条低碳示范路[N];中国建材报;2010年
8 彭丽;长安街大修彰显绿色科技理念[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艳 实习生 宫玉斐;废钢渣旧轮胎成辅料[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白洪文 实习记者 吴洋 李靖 杨淑华;广巴高速是这样“炼”成的[N];广元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永;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郭庆林;沥青混合料内部应力分布及其对粘弹性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吴俊;沥青混合料等效力热性质的细观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苑苗苗;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惠霞;基于细观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紫外光老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9 王春;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刘慧;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至飞;温拌助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曹红红;基于层位功能考虑的各结构层沥青混合料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闫超;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的弹粘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4 孙杰;基于应力控制模式下的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预估模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谢君;活性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孔令然;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贾建峰;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面层与基层间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张慧鲜;基于抗剪强度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尚晋;不同温度和轮载下沥青混合料车辙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田世亮;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温拌效果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1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2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