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楔形效应的隧道锚抗拔承载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3 18:37
【摘要】:悬索桥隧道锚因楔形体外观特征具备强大的抗拔承载能力。基于匀质围岩假定和Mohr-Coulomb强度准则,研究锚碇围岩系统两种破坏模式即岩锚界面摩擦破坏以及围岩受侧向挤压后产生的破裂,根据岩锚界面受力特点建立界面平衡条件,分析围岩破裂面应力状态的改变,并将其与等截面体的抗拔承载力相比较,分别得到对应两种破坏模式的楔形效应系数,由此推导出两种破坏模式下隧道锚抗拔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隧道锚抗拔承载力的楔形效应对于不同类别的围岩表现出明显规律。通过与已建隧道锚承载力的研究结果相比较,验证计算较为吻合,进一步证实了考虑楔形效应的简化公式计算隧道锚承载力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Abstract]:The anchor of suspension bridge tunnel has strong uplift bearing capacity because of its wedge appearance.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homogeneous surrounding rock and Mohr-Coulomb strength criterion, two failure modes of rock Anchorage surrounding rock system, I. e., frictional failure of rock anchor interface and fracture of surrounding rock under lateral compression, are studied, and interface equilibrium conditions a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anchor interface. The change of stress state in the fracture surface of surrounding rock is analyzed, and the wedge effect coeffici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two failure modes is obtained by comparing it with the pull-out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iso-section body.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uplift bearing capacity of tunnel anchors under two failure modes are deri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dge-shaped effect of uplift bearing capacity of tunnel anchors is obviou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urrounding rock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unnel anch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ion is in good agreement, and the correctness and rationality of the simplified formula considering the wedge effect in calculat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unnel anchors are further confirm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云南普宣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基金】: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No.云交科2011(LH)12-a)资助~~
【分类号】:U448.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海斌;于新华;彭运动;蒋中明;;坝陵河大桥隧道锚围岩力学特性原位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樊敬亮;金雪莲;梁玉红;曾钱帮;;高山峡谷地区坝陵河大桥西岸边坡稳定性及工程效应[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胡波;曾钱帮;饶旦;王思敬;彭运动;刘波;刘环宇;赵海滨;;锚碇 围岩系统在拉剪复合应力条件下的变形规律及破坏机制研究——以坝陵河特大岩锚悬索桥为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4 胡波;赵海滨;王思敬;刘海宁;彭运动;刘晓丽;张晓平;;隧道锚围岩拉拔模型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9年06期

5 焦长洲;高波;;隧道式锚碇与上覆隧道相互作用的力学性能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8年05期

6 胡波;曾钱帮;彭运动;刘波;赵海滨;;隧道锚碇围岩稳定分析及破坏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张奇华;胡建华;陈国平;廖建宏;张永健;边智华;;矮寨大桥基础岩体稳定问题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8 张奇华;余美万;喻正富;夏国邦;王世谷;边智华;汪宏;;普立特大桥隧道锚现场模型试验研究——抗拔能力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焦长洲;地震作用下隧道式复合锚碇动力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爱清;彭元诚;黄正加;朱杰兵;;超大跨度悬索桥隧道锚承载特性的岩石力学综合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2 ;中国首座隧道锚跨海大桥合龙[J];中外公路;2014年04期

3 赵海斌;梅松华;彭运动;刘波;;大型隧道锚施工优化及其稳定性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孔宪全;;澜沧江悬索跨越隧道锚施工技术[J];门窗;2013年11期

5 ;长江科学院承担的普立特大桥隧道锚抗拉拔模型现场试验完成[J];人民长江;2013年05期

6 黄东;姚建军;汪宏;;山区公路悬索桥隧道锚设计[J];桥梁建设;2010年03期

7 朱玉,卫军,李昊,杨曼娟;悬索桥隧道锚与下方公路隧道相互作用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8 周程;景锋;边智华;彭建国;;薄层状灰岩区大型隧道锚碇承载力特性的岩石力学综合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6期

9 胡中超;杨钊;陈培帅;;隧道锚开挖循环进尺的时空效应分析[J];中外公路;2012年04期

10 朱玉;廖朝华;彭元诚;;悬索桥隧道锚设计[J];公路;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玉;廖朝华;卫军;;隧道锚锚体长度估算公式[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赵克烈;李光耀;;乌江大桥隧道锚围岩承载特性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黄坤全;;坝陵河大桥隧道锚施工地质综合预报技术[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4 卫军;李昊;杨曼娟;朱玉;;基于ABAQUS平台的四渡河悬索桥隧道锚围岩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隋业辉 张新海 记者 阎友华;“世界第一隧道锚”成功开挖[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冯楣 郑秀;复合式隧道锚:为长江二桥打造强力心脏[N];广东科技报;2004年

3 ;核心技术铸就建桥品牌[N];中国交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玉;隧道锚设计体系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锦;悬索桥隧道锚数值模拟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明;山区悬索桥隧道锚围岩质量评价与破坏模式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3 罗莉娅;四渡河悬索桥隧道锚围岩的蠕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30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30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1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