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季冻区粉质黏土冻胀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13 20:56
【摘要】:粉质黏土属冻胀敏感性土,为了研究其冻胀率随含水率、压实度和冻结温度3个因素的变化规律,对取自黑龙江省境内哈大二级公路的粉质黏土进行了闭式冻胀模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闭式冻胀单因素条件下,粉质黏土冻胀率与3个因素分别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低冻结温度、高含水率以及高压实度会加剧土体冻胀;含水率对冻胀率的影响最大,压实度次之,冻结温度最小;粉质黏土的起始冻胀含水率ω0=0.89ωp,临界冻胀含水率ωc=0.97ωp。此外,在冻胀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还应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了冻胀率为因变量,含水率、压实度和冻结温度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模型可以用于粉质黏土的冻胀率预测。
[Abstract]:Silty clay is a frost heaving sensitive soil. In order to study the variation of frost heave rate with moisture content, compaction degree and freezing temperature, a closed frost heave simulation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silty clay from the second class highway of Harbin Univers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losed frost heaving single factor, the frost heaving rate of silty clay is correlated with three factors, and low freezing temperature, high moisture content and high pressure density will aggravate the frost heave. The effect of water content on frost heaving is the biggest, the compaction degree is the second, and the freezing temperature is the smallest, and the initial frost heave moisture content 蠅 _ 0O _ (0.89) 蠅 p and critical frost heave water content 蠅 _ (c) 0.97 蠅 _ p of silty clay. In addi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frost heaving test, a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with frost heave ratio as dependent variable, moisture content, compaction degree and freezing temperature as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predict frost heaving rate of silty clay.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2011319774060)
【分类号】:U41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冷毅飞;张喜发;张冬青;;季节冻土区公路路基细粒土冻胀敏感性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2期

2 牛兆君;张喜发;冷毅飞;;大兴安岭多年冻土起始冻结温度测试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6期

3 宇德忠;程培峰;;季冻区粉砂土冻融循环后的强度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3期

4 李雨浓;张喜发;张冬青;;季冻区公路路基细粒土冻胀性分类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2期

5 王书娟;陈志国;秦卫军;于丽梅;;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冻胀机理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7期

6 程培峰;宇德忠;徐云哲;;季冻区粉砂土冻胀试验及路基冻胀模型[J];中外公路;2011年02期

7 夏琼;窦顺;赵成江;;兰新铁路路基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及冻胀规律试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玲,章劲松,孙东根;用数值分析方法求解材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张平;吴昊;;地下水非稳定流理论在饱和土渗透固结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3 胡可;;“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形通道”联合作用体系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4 朱强,付思宁,武福学;砂-砂砾换基防治渠道冻胀的研究[J];冰川冻土;1988年04期

5 童长江,俞崇云;超载压力对浅基础冻胀的影响[J];冰川冻土;1990年03期

6 刘鸿绪;对切向冻胀力沿桩侧表面分布的探讨[J];冰川冻土;1993年02期

7 门兆和;钢筋砼条形基础在永冻层上的实践[J];冰川冻土;1993年02期

8 刘世峰,邹信庆;用降低地下水水位法解决多年冻土地区地基的冰锥冻胀[J];冰川冻土;1993年02期

9 李洪升,刘增利,杨海天;地基土冻胀位移分析及计算模式[J];冰川冻土;1995年S1期

10 汪仁和;王伟;程永锋;;冻土中单桩抗拔承载力的模型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常玉;冻融循环与列车动载耦合作用下高速铁路地基沉降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施烨辉;列车荷载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冻土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冷毅飞;中俄石油管道多年冻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及温度场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翟莲;季冻区湖岸构筑物冻害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韩春鹏;石灰处治土路基冻融作用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张凯之;盾构机冗余驱动回转系统动态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铁行;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计算原理及临界高度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8 侯作富;融雪化冰用碳纤维导电混凝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王志亮;软基路堤沉降预测和计算[D];河海大学;2004年

10 王念秦;黄土滑坡发育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俊;冻融循环作用下季冻区高铁路基沉降预测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龙尧;沥青混合料车辙实验及粘弹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彬;砂性土路堤内部含水率变化规律室内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明兵;港区道路软土地基相关问题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文建;百色膨胀土堑坡开挖的演化规律及柔性支护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博;应用DCP快速检测土基压实质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向烨;基于行车舒适性的高填方路基差异沉降指标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江唯伟;洞庭湖区硬壳层软土地基一维固结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贺拿;矸石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克红;粉煤灰处理软基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萍,徐学祖,陈峰峰;冻结缘和冻胀模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冰川冻土;2000年01期

2 程国栋,马巍;国际冻土工程研究进展——第五届冻土工程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冰川冻土;2003年03期

3 张喜发,辛德刚,张冬青,汪雪瑞;季节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土中的水分迁移变化[J];冰川冻土;2004年04期

4 徐学祖,张立新,,王家澄;土体冻胀发育的几种类型[J];冰川冻土;1994年04期

5 杜兆成;孙瑛琳;蒋大恩;;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土的冻胀特性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6 程国栋;冻土力学与工程的国际研究新进展——2000年国际地层冻结和土冻结作用会议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7 姜龙;王连俊;张喜发;;季冻区公路路基砂类土冻胀分类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5期

8 杜兆成,张喜发,辛德刚,张冬青;季节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冻胀试验观测研究[J];公路;2004年01期

9 马殙;鲍燕妮;姬杨蓓蓓;;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不均匀融沉变形计算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10 汪双杰;李祝龙;;中国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原国红;季节冻土水分迁移的机理及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06年

2 谷宪明;季冻区道路冻胀翻浆机理及防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赵安平;季冻区路基土冻胀的微观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冬青;季节性冰冻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倪铁山;季冻区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分析与整治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唐生;;道路工程委员会1963年学术会议纪要[J];公路;1964年01期

2 滕小平;;国外道路工程标价计算[J];中外公路;1990年01期

3 宋长松;路线勘察设计一体化[J];公路;1995年05期

4 刘山洪;GPS技术在道路工程中应用展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5 张旭;梁辰;;土木工程软件EaglePoint道路工程图纸的本地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S3期

6 郑峡龙,杨赞锋,方子帆;道路工程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应用;1999年01期

7 汪海霞,田丽荣;浅析道路工程监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06期

8 罗庆森;粉喷桩在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加固施工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05年06期

9 孙国建,徐海香,卢彭真;山区改建公路选线的探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仁河,石海山,张培杰;道路工程中压实度与弯沉值关系的研究与探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希娟;周新锋;岳卫民;;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建华;张金喜;刘英;;不同含气量的混凝土孔隙结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朱旭红;王纯鸣;;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4 范啸;沈烨;;关于道路安全评价模型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艾力·斯木吐拉;;新疆高等级公路灾害性天气事故预防系统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傅工范;赵文琴;;破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再生利用的研究[A];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朝晖;李振科;李九苏;;道路再生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兵兵;刘佳;范志勇;周明凯;;水泥-脱硫渣稳定碎石作路面基层材料的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家主;;级配碎石最佳含水量与有效水膜厚度的关系[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10 喻湘秀;余剑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离析的预防[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靳晓磊;一批道路工程相继竣工通车[N];石家庄日报;2006年

2 孙滨;武汉六大道路工程昨日通车[N];湖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林U

本文编号:2330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30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8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