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动载作用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21 20:32
【摘要】:为探讨动载效应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动力响应规律,建立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开展了连续模型与接触模型的力学响应对比,并分析了车辆荷载参数对路表弯沉、面层层底拉应变、基层层底拉应力、路基顶面压应变及面层内剪应力等动力力学响应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模型比连续模型更加符合路面实际工作状态,采用接触模型进行路面动力响应分析更加合理;路面结构各动力响应量随轴重的增加均有显著提高,并且各动力响应量的峰值与荷载大小之间近似呈线性增长关系;随着车速的提高,路表弯沉与面层底拉应变响应逐渐减小,基层层底拉应力先增大后减小,面层内剪切应力逐渐增大;行车速度对路基顶面压应变影响作用较小。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law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under dynamic load effect,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structure with semi-rigid bas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echanical responses of continuous model and contact model are compared. The influence of vehicle load parameters on the dynamic mechanical responses such as the surface deflection, the tensile strain of the bottom layer, the tensile stress of the base layer, the compressive strain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roadbed and the shear stress in the surface layer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act model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working state of the pavement than the continuous model, and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use the contact model to analyz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pavement.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pavement structur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axle load, and the peak value of each dynamic response quantity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load magnitude. With the increase of speed, the deflection of the road surface and the tensile strain response of the bottom layer gradually decrease, the tensile stress of the base layer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and the shear stress in the surface layer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effect of the driving speed on the compressive strain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roadbed is relatively small.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德南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10B28-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SWJTU12ZT05
【分类号】:U41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峰,张宏超,孙立军;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上海公路;2004年02期

2 胡浩;马殙;王静;;温度非均匀分布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J];公路;2010年07期

3 陈冰;;离析对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8期

4 廖公云;路畅;黄晓明;;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分层检测与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胡小弟,孙立军,刘黎萍;非均布轮载下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变化时的力学响应分析[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张光杰;;路面结构对路基不协调变形的力学响应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23期

7 杨昌斌;赵蕾;;隧道动态开挖施工围岩与初期支护的力学响应关系[J];水运工程;2010年10期

8 伍永芳;;重交通荷载下的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6期

9 郑景轩,蒋勇,胡小弟;我国公路车辆轴载特性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分析[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邓云纲;许志鸿;;水对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光;;重载下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的ANSYS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德海;胡德亮;;沥青加罩水泥砼旧板不同处理方式时力学响应分析[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蒋勇;李成现;;非均布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分析[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永顺;王林;高雪池;贾海庆;马士杰;;山东永久性路面试验路设计与施工[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曹阳;吴国雄;王涛;;透水性半柔性复合路面荷载应力影响因素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富海鹰;蒋鑫;;杭州湾大桥X标段预制场运梁通道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7 刘新宇;;隧道结构力学响应的动态分析实用方法[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8 杨建军;周志刚;;钢箱梁桥面铺装体系超载敏感性静力学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9 刘新荣;;通过深埋隧道围岩变形演化过程探讨围岩分区破裂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1:深部岩石工程围岩分区破裂化效应[C];2008年

10 乔春生;张清;韩卫东;;隧道工程中的三维有限元方法[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机场沥青道面设计指标及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管延华;强度衰减路基稳定性及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林小平;复杂条件下机场跑道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D];同济大学;2007年

4 彭念;原位扩建隧道围岩力学响应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吴克新;青岛地铁交叠隧道施工力学响应与地面建筑变形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车法;HMAC性能评价及其在特殊路段应用的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11年

7 王国忠;高寒地区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柔性路面适应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王东升;沥青路面流动型车辙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吴浩;陡长上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郑仲浪;重载车辆作用下沥青路面层间力学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阳;陡坡急弯路段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及其设计方法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星;车辆动荷载与路面力学响应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郭金晓;黄土区大型立交箱涵逆作法的力学响应测试与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4 徐占磊;基于抗车辙功能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力学响应与结构设计[D];长安大学;2011年

5 刘红坡;层间接触对半刚性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商丽娜;朔黄铁路路桥过渡段力学响应及加强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刘宁;半刚性基层长寿命路面力学响应的现场测试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刘英伟;基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的沥青路面结构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姚学亮;沥青类路面结构力学响应与检测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朱耀庭;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粘弹性有限元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48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48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f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