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桥墩考虑地震反应与能力相互作用的抗震设计方法
[Abstract]:The necessity of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ismic response and capacity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pier is pointed out. The design flow is established preliminarily and the realization flow of finite element program is put forward. A new plastic hinge element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Opensees2.0.0 version source code.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realize the negative stiffness segment of the pier skeleton curve, thus avoiding the difficulty of non-convergence of the negative stiffness segment in th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method can well simulate 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of bridge pier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modes. This shows that the method can reflect the state of the component in real time and modify its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 thus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sponse and capability.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九七三”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036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373) 贵州省科技厅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1]6014)
【分类号】:U443.22;U44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曲哲;叶列平;;基于有效累积滞回耗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退化模型[J];工程力学;2011年06期
2 郭进;王君杰;黄勇;;Park-Ang损伤模型在弯矩-转角层面的三维拓展[J];世界地震工程;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艳;朱宝龙;;中日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若干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2 张凯;朱f^;陈思孝;江辉;江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的地震经济风险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杨涛;;竖向地震动作用下的高墩桥梁P-△效应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吴伟;姚令侃;陈强;;坡形和加筋措施对地震响应影响的振动台模型实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彭凯;李建中;朱宇;彭天波;;独柱双层高架桥墩柱振动台试验研究-Ⅰ:结构动力特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邱燕玲;姚令侃;秦伟;;汶川地震路基挡墙震害特征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7 王景梅;姚令侃;杨明;;汶川震区路肩墙抗震能力检算与震害机理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张辉;戴公连;;武广高速铁路陈村水道特大桥地震响应及支座优化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7期
9 秦伟;姚令侃;蒋良潍;邱燕玲;;地震作用下岩质地基挡墙土压力变化特性数值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1年01期
10 罗如登;叶梅新;莫朝庆;;桥梁支座水平静力约束方向抗震中的弹簧刚度取值方法对比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殷晓波;徐升桥;张世基;;晋中南铁路通道黄河特大桥基础设计[A];发展重载运输技术适应经济社会建设——铁路重载运输货车暨工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工务部分)[C];2011年
2 倪永军;李慧杰;江辉;;城市轨道交通简支梁桥基于模态分析的Pushover方法[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蒋丽飞;孙卓;吴有明;钟铁毅;;国内外铁路桥梁抗震设计反应谱比较与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朱颖;魏永幸;;汶川大地震道路工程震害特征及工程抗震设计思考[A];中国铁道学会2008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C];2009年
5 杨梦蛟;;汶川大地震既有铁路桥隧建筑物震害情况与思考[A];中国铁道学会2008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C];2009年
6 刘长利;余扬武;谷元平;;国内外高速铁路接触网供电线上网方式分析及“门型架构”新技术[A];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朱颖;魏永幸;;铁路工程震害特征分析与研究综述[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8 冯俊德;姚令侃;王智猛;;强震区路基工程震害模式与分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9 张建经;陈列;韩鹏飞;;地震桥梁破坏特点及阻尼支座抗震作用分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10 韩康;;汶川地震对山区铁路选线的启示[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成浩;基于桩土共同作用理论的高层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郭晓云;汶川地震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3 林宇亮;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刘鹏;地震作用下桥梁梁体与横向挡块动态碰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建;地震作用下路基工程破坏机理及抗震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唐亮;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于芳;列车荷载及地震作用下隔震铁路桥梁的动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曲哲;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王璐;地下建筑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彭艳菊;基于渤海地震环境的海洋平台抗震设防标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奕琴;基于Pushover分析的桥梁结构抗震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章文西;北江特大桥的施工监控仿真分析与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王轶霞;四线铁路独塔斜拉桥内力分析及变形限值检算[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钊;“站桥合一”式车站结构简化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雪枫;可液化场地及桥梁桩基地震反应的数值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慎丹;近场地震下RC梁式桥抗震设计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杨明松;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典型洞口形式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王丽萍;高速铁路桥梁减隔震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钟正;铁路路堤震陷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户东阳;高速铁路大跨度钢箱提篮拱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伯权,白绍良,徐云中,黄宗明;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4期
2 吕大刚,王光远;基于损伤性能的抗震结构最优设防水准的决策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3 王东升,冯启民,王国新;考虑低周疲劳寿命的改进Park-Ang地震损伤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船;钟铭;;钢筋混凝土桥墩震后损伤评估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10年10期
2 汪日光,叶献国,左晓明;钢筋混凝土桥墩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5年02期
3 卢震;;泸州长江公路桥下部构造施工简介[J];公路;1980年01期
4 葛继平;王志强;李胡生;;基于小波包能量统计方法的桥墩振动台试验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陈春艳;;钢筋混凝土桥墩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28期
6 卢红琴;许琦;张南;;撞击荷载下带吸能装置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动力响应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7 魏标;李建中;;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有效截面抗弯刚度[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8 刘玲;;侧向撞击荷载下桥墩动力响应有限元分析[J];公路工程;2010年05期
9 顾毅云,卓卫东;浅论强震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残余抗剪强度[J];福建建筑;2003年02期
10 许琦;张南;;车辆碰撞钢筋混凝土桥墩撞击力计算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永顺;卢明奇;刘浩;;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数值仿真试验模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2 谢楠;陈英俊;;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延性抗震分析[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3 陈幼平;周宏业;陈英俊;;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延性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项贻强;唐国斌;晁春锋;胡开建;刘成熹;程坤;;某连续箱梁桥钢筋混凝土独柱桥墩开裂机理的弹塑性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白植舟;崔宏;甄东晓;;轴力对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戴建国;上田多门;;大应变FRP约束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水平往复加载试验研究[A];工业建筑(2009·增刊)——第六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坚;熊健民;余天庆;张伟;陈亮;;强地面运动的反应谱特性对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需求的影响[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8 金德印;甲斐义隆;富冈和之;;应用多层板单元模拟壁式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地震破坏[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李勇;闫维明;陈彦江;郭恩;;汶川地震中百花大桥地震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10 王东升;翟桐;冯启民;;碰撞对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任江;雪的战争·雪的幻灭(二)[N];阿勒泰日报;2010年
2 兰州交通大学 提供;努力提高客运专线桥梁抗震性能[N];人民铁道;2010年
3 马兰;日本“山寨潜艇”曾想奇袭苏军大动脉[N];中国国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艾庆华;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态数值评价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司炳君;普通及高强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抗剪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孙治国;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变形能力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4 陆本燕;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桥梁结构性能量化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王常峰;桥梁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研究(支座摩擦·限位装置·基础非线性)[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6 李正;复杂受力条件下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及钢筋混凝土桥梁地震损伤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安静;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力学性能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2 赵全成;震后钢筋混凝土桥墩CFRP加固与评价方法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3 袁宁宁;基于压电智能骨料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船—桥碰撞监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邓晓琼;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弹塑性力学特性及抗震加固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鲁伟;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6 高波;钢筋混凝土桥墩开裂刚度理论与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7 李贵乾;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8 纪厚强;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黄照南;CFRP修复震后严重破坏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汪日光;基于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剪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64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6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