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轴贯入试验的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asphalt variety and content, gradation type, nominal maximum particle size and porosity on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asphalt mixture, uniaxial penetration test was use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asphalt mixture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mixture with modified asphalt can be increased to the maximum when the pass rate of the sieve hole is 35 ~ 0.075 mm and the passing rate of the sieve hole is 35 ~ 0.075 mm, and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mixture can be increased by 22 ~ 25 ~ 25 ~ 2. 36 mm. The shear strength of asphalt mixture is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the nominal maximum particle size, and increasing the particle size of asphalt mixture is helpful to improve its shear strength.
【作者单位】: 西藏民族学院;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12KJZRZMY01) 西藏民族学院青年学人培育计划项目(13myQP08) 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3G1321038)资助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晓明,张晓冰,邓学钧;沥青路面车辙形成规律环道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2 黄宝涛;梁轶;崔娥;黄晓明;田伟平;李家春;;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分形描述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军;崔娟;史啸;万军;钱国超;;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环道试验[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彭衡和;李跃军;;山区高速公路陡长坡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1年04期
3 霍轶珍;梁轶;黄宝涛;黄芳;;半柔性路面路用性能的试验及机理分析[J];公路;2009年02期
4 张争奇;陶晶;;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成因分析[J];公路;2009年04期
5 蒋双全;张争奇;杨博;;分形几何理论在沥青混合料研究中的应用[J];公路;2009年10期
6 潘友强;杨军;;国内外足尺加速路面试验研究概况[J];中外公路;2005年06期
7 彭妙娟;薛继盛;许志鸿;;一种新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J];中外公路;2008年02期
8 张晨路;黄宝涛;;具有耐久使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J];中外公路;2009年03期
9 张秀成;陈渊召;;沥青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J];福建建材;2012年09期
10 冯彦彦;王二赞;李阿敏;;Aspha-min温拌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福建建材;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军;;收费公路收费系数模型建立与分析[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滨;基于半刚性基层适应性的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魏道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损坏模式与结构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王东升;沥青路面流动型车辙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忠达;沥青路面交通参数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朱洪洲;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胡光伟;大跨径钢桥面铺装体系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D];东南大学;2005年
7 王辉;重载高温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蔚旭灿;应用数学力学方法研究沥青路面结构特性[D];长安大学;2008年
9 黄成造;钢箱梁桥面铺装力学行为与结构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罗苏平;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环境与多场耦合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车辙问题的模拟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龙尧;沥青混合料车辙实验及粘弹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万平;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燕;半刚性沥青路面两阶段设计方法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5 王枫成;掺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黄俊;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夏季降温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董豫;沥青稳定碎石(ATB-30)下面层的应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孙旭峰;路面加速加载试验设备装配与使用技术[D];长安大学;2011年
9 咸红伟;基于路面芯样的抗车辙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曾冠博;基于分形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评价与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宝涛;廖公云;张静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层间接触临界状态值的计算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李维涛,孙洪泉,邢君;混凝土中的分形效应初探[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3 唐明;混凝土孔隙分形特征的研究[J];混凝土;2000年08期
4 徐皓,倪富健,陈荣生,刘清泉;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耐久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5 李立寒;曹林涛;郭亚兵;罗方艳;;初始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吕文江,陈爱文,郝培文,戴经梁;贝雷法参数CA比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陈忠达;袁万杰;薛航;刘绍宁;;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指标[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李家春;崔世富;田伟平;;公路边坡降雨侵蚀特征及土的崩解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陈忠达;袁万杰;高春海;;多级嵌挤密实级配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亚萍,马翔宇,王楷银;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6期
2 吴加山;;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交通;2008年08期
3 回尚勇;叶奋;;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J];上海公路;2008年03期
4 张建立;李元元;李玮健;;Superpave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的应用[J];今日工程机械;2008年11期
5 王文波;修林茂;;铺筑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6 魏安清;;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与四点弯曲动态模量对比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5期
7 胡其峰;;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杜玉兵;侯进军;;沥青混合料用集料的选择与级配组成优化设计[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9 郝孟辉;郝培文;杨黔;杨凯;;玄武岩短切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史宏斌;;外部因素在车辙病害中的影响[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起森;冯俊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沥青面层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志勇;李自光;;沥青混合料再拌运输车试验研究[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倪富健;;聚酯玻纤布加筋沥青混合料应力疲劳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朝晖;黄云涌;李宇峙;;沥青混合料大型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与技术标准探讨[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孙燕娜;陈传尧;;沥青路面的车辙损伤预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卢永贵;;沥青混合料结构参数探讨[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7 钟超敏;;城市桥梁面层沥青混合料特点及其技术对策初探[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王为标;杨全民;孙振天;王文进;屈漫利;;碾压混凝土坝的沥青混合料防渗结构[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03年度学术年会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9 刘大梁;刘小燕;罗立武;赵锋;;预拌式冷铺沥青混合料的研制与应用[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10 王随原;周进川;何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试验研究[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2 葛玲玲邋徐亚栋;南理工研发成功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3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4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5 任晓明;温拌沥青混合料首次用于省城道路养护[N];太原日报;2009年
6 交轩;应用温拌技术 筑路节能无污染[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记者袁岚 通讯员张东平;京西铺设北京首条低碳示范路[N];中国建材报;2010年
8 彭丽;长安街大修彰显绿色科技理念[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艳 实习生 宫玉斐;废钢渣旧轮胎成辅料[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郑宗杰 孟庆丰;温度一降 污染骤减[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俊;沥青混合料等效力热性质的细观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苑苗苗;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春;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叶永;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郭庆林;沥青混合料内部应力分布及其对粘弹性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李惠霞;基于细观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紫外光老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10 尹应梅;基于DMA法的沥青混合料动态粘弹特性及剪切模量预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红红;基于层位功能考虑的各结构层沥青混合料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闫超;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的弹粘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3 孙杰;基于应力控制模式下的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预估模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至飞;温拌助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谢君;活性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孔令然;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贾建峰;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面层与基层间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张慧鲜;基于抗剪强度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尚晋;不同温度和轮载下沥青混合料车辙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田世亮;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温拌效果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65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6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