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岩石弹塑性损伤MHC耦合模型及数值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8 11:45
【摘要】:岩体工程大多数不是赋存于单一的地质环境中,而是处于复杂的多场环境下,如:应力场(Mechanical)、渗流场(Hydrological)、温度场(Thermal)以及水化学场(Chemical),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研究的热点问题,即“岩石多场耦合问题”。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岩体工程建设,岩体工程在载荷和水-岩作用下的应力-渗流-化学(MHC)耦合问题日趋重要。本文以数值计算手段为主,试验手段为辅,以岩石弹塑性损伤MHC耦合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程序开发为线索层层递进最终实现问题的研究,揭示多场耦合之间的相互作用、破坏机理为研究目标,以大连地铁隧道工程、吉林抚松隧道工程、贵阳地铁隧道工程为背景,从而体现所做研究工作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 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079010:渗流-应力耦合海床基岩开挖损伤机理和模型研究)和大连海事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资助项目(No.2013YB03:海水作用下隧道围岩MHC损伤耦合机理试验及模型研究)下围绕“岩石弹塑性损伤MHC耦合问题”开展研究,具体将其细化为5个子问题进行研究,岩石超声损伤、冻胀力及渗透性试验,岩石弹塑性软化、损伤模型建立及数值算法,岩石弹塑性损伤MH耦合模型及程序实施,岩石弹塑性损伤MHC耦合模型及程序实施,同时为了准确的进行计算,解决复杂模型中参数无法确定的瓶颈,进行参数反演研究。具体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岩石压缩过程伴随着岩石微裂纹闭合、萌生、扩展和贯通等,宏观表现为岩石变形、破坏过程。在此过程中声波波速随着损伤、破坏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运用这种变化规律预测岩体工程结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声波波速的角度出发,测试无受力和受力状态下干燥、饱水裂隙片岩的纵波波速,研究饱水天然裂隙片岩的波速特性及压缩全过程中波速随应变的变化规律,波速变化与岩石损伤、破裂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进行受压饱水裂隙片岩断裂与损伤分析,基于张开型裂纹推导Drucker-Prager准则的尖端塑性区半径,以此反应压缩过程中产生的水压力对尖端塑性区的影响。关于岩石饱水冻胀力试验装置、环向渗流-应力耦合岩石渗透性试验装置还鲜见报道,为了研究岩石冻胀损伤及环向渗流-应力耦合下渗透性的变化规律问题,自主研制相应试验装置。采用饱水岩石冻胀力试验装置进行不同冻融温度、不同岩石含水率、不同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岩石冻胀力测试试验。采用环向渗流-应力耦合岩石渗透性试验装置进行不同渗透压、不同轴压条件下岩石渗透性试验。 (2)搭建岩石弹塑性损伤MHC耦合程序框架,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分别针对各部分程序进行开发,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调用,以这种方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开展岩石多场耦合问题提供数值计算手段。基于von Mises本构模型、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的完全隐式返回映射算法(Fully implicit return mapping algorithm)以及相对应的一致切线模量(Consistent tangent modulus),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利用C++语言编制相应求解程序,作为主控力学程序基本部分。返回映射算法可避免预测应力漂移屈服面的现象,对于准静态变形条件下的本构方程可以获得准确的解,在迭代中使用Newton-Raphson法可获得近似平方的收敛速度,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算法的优越性、程序的正确性和工程中的实用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将岩石弹塑性损伤MHC耦合程序嵌入到差异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DE)中,开发智能反分析程序,对相关程序的计算效率、正确性等进行验证,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3)岩石的软化、损伤特性对渗流场、化学场有重要影响,在展开岩石弹塑性损伤MHC耦合问题研究时,针对岩石软化、损伤特性进行研究,建立相应本构模型并开发求解程序。关于岩土工程材料应变软化问题及有限元对其数值计算时切线刚度矩阵负定造成求解困难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建立基于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的岩石弹塑性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其次,考虑弧长法在判断切线刚度矩阵正定性导致效率低的缺点,在弹塑性增量有限元方程的迭代计算中尝试采用Newton-Raphson法和Arc-Length法(NR-AL法)联合迭代求解的思路,即在结构未达到极限荷载前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而当结构接近极限荷载时转换为Arc-Length法控制迭代,从而使结构越过峰值点进入软化区直至破坏,NR-AL法汲取了2者迭代求解中具有的优势。最后,利用C++语言对所建应变软化模型的本构求解和弹塑性增量有限元方程迭代求解过程给予程序实现,应用所编程序进行数值计算,分析Drucker-Prager理想弹塑性模型、应变软化模型、应变硬化模型计算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区别,同时将应变软化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建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岩石材料的峰后软化特性,能够揭示峰后应变软化特性和破坏机制,NR-AL法能够求解由于应变软化造成的负刚度问题,也克服了单独使用弧长法时判断切线刚度矩阵正定性效率低的缺点。 (4)在实际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开挖引起地下岩体应力重分布使得围岩的微裂纹扩展损伤,并伴随有塑性流动变形。为研究损伤引起的刚度退化和塑性导致的流动两种破坏机制的耦合作用,从弹塑性力学和损伤理论的角度出发,同时引入修正有效应力原理来考虑孔隙水压力的作用,建立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针对该本构模型推导了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数值积分算法-隐式返回映射算法。大多数弹塑性损伤模型中涉及参数多且不易确定的问题,采用反分析方法获得损伤参数,解决损伤模型参数不易确定的难题。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使用C++语言编制了弹塑性损伤本构求解程序,并对所建弹塑性损伤模型和所编程序进行试验和数值两方面的验证;最后将其在吉林抚松隧道工程中进行应用,模拟了塑性区和损伤区的发展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弹塑性伤损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的力学性能、塑性和损伤变化趋势,所编程序能够进行实际工程问题的模拟,对现场施工给予一定的指导。同时基于Lemaitre等向硬化弹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模型,采用C++语言在Visual6.0环境下编制有限元本构求解程序,在塑性损伤修正步中求解返回映射方程时,选取一种简单的形式,只需迭代求解一个标量非线性方程,计算效率较高。通过缺口圆棒数值算例初步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同时丰富了岩石弹塑性损伤MHC耦合程序中主控力学程序的本构模型,为研究岩石等材料损伤问题提供方法和途径。 (5)在地下水渗流场、应力场、损伤场的耦合作用下,更易造成隧道围岩坍塌或涌水等灾害。首先,将围岩材料视作各向同性连续介质,采用基于前文Drucker-Prager准则建立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其次,根据岩石处于弹塑性状态时渗透系数动态演化公式,建立岩石弹塑性损伤MH耦合模型,并给出三场耦合情况下的数值求解迭代方法。同时针对耦合模型中涉及参数较多且不易测定的问题,基于前文差异进化算法原理建立的智能反分析方法,对耦合模型中的损伤参数进行反演。最后,利用C++语言编制相应的岩石弹塑性损伤MH耦合程序,利用所编程序进行以下计算:①分别采用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损伤模型进行隧道围岩位移场、应力场的计算。②不考虑力学作用的情况下进行孔隙水压力、渗流量的计算。③采用所建耦合模型计算得到隧道围岩应力场、渗流场以及损伤场的相互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耦合模型通过应力、渗流和损伤的相互作用更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岩石材料的宏观破坏现象,所编计算程序能够模拟地下水渗流场、应力场、损伤场之间的耦合特性,为受地下水影响严重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方法。采用上述所建模型及程序对大连地铁海事大学试验线路过河段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稳定性进行计算。 (6)关于岩石MHC耦合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其中大多数是围绕试验展开的,涉及岩石MHC耦合模型及相关数值程序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建立岩石应力-渗流-化学耦合作用的定量关系和数学模型,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题。考虑应力场、渗流场、化学场三者的耦合作用,根据力学损伤变量和水化学损伤变量推导岩石弹塑性MHC耦合损伤变量。①基于已有试验研究得出的水化学损伤与超声波速之间的经验公式给出水化学损伤变量的动态演化规律。以耦合损伤变量代替力学损伤变量,采用所编制的弹塑性损伤MH耦合程序进行数值计算,此耦合属于单向耦合方式,只能够反映出水化学场对应力场、渗流场的作用。②基于水化学动力学的计算,采用孔隙度的形式给出水化学损伤变量,将岩石弹塑性损伤MH耦合程序与水化学动力学软件phreeqc结合,开发岩石弹塑性损伤MHC耦合程序,此耦合方式属于松弛耦合方式,通过耦合损伤变量将化学场与应力场、渗流场联系起来,能够反映三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采用该程序对受水化学溶液作用影响的问题进行模拟计算。最后对贵阳地铁1号线下穿南明河段隧道进行数值模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2 孙玉杰;邬爱清;张宜虎;张家发;;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0期

3 郑贵平;赵兴东;刘建坡;李元辉;;岩石加载过程声波波速变化规律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4 王大兴;辛可锋;李幼铭;高静怀;伍向阳;;地层条件下砂岩含水饱和度对波速及衰减影响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5 汤连生,王思敬;工程地质地球化学的发展前景及研究内容和思维方法[J];大自然探索;1999年02期

6 孙培德,鲜学福,钱耀敏;煤体有效应力规律的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1999年02期

7 周应华;周德培;封志军;;三种红层岩石常规三轴压缩下的强度与变形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4期

8 徐德敏;黄润秋;张强;邓英尔;;高围压条件下孔隙介质渗透特性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6期

9 王媛;多孔介质渗流与应力的耦合计算方法[J];工程勘察;1995年02期

10 李元齐,沈祖炎;弧长法中初始荷载增量参数符号确定准则的改进[J];工程力学;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2385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85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d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