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无砟轨道桥面竖向静力刚度特性

发布时间:2018-12-28 18:01
【摘要】:为了解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无砟轨道桥面竖向静力刚度特性,以某铺设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钢桁梁无砟轨道桥面局部精细化模型,分析不同道床板布置情况下轨道整体刚度在桁架节间内的变化规律,对比钢桁梁斜拉桥、普通线路及混凝土简支桥上无砟轨道桥面的轨道整体刚度差异。结果表明:钢桁梁斜拉桥正交异性板桥面的自身刚度变化对轨道整体刚度均匀性有一定的影响,道床板接缝对轨道整体刚度均匀性有较大的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vertical static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s of ballastless track deck of long-span steel truss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a local fine model of steel truss track deck is established by taking a large-span steel truss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double-block ballastless trac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riation of track stiffness in truss join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track slab arrangement, and compares the overall track stiffness difference of steel truss cable-stayed bridge, ordinary track and concrete simply supported bridge with ballastless trac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iffness of orthotropic plate bridge surface of steel truss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uniformity of the overall track stiffness, and the track bed joint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overall stiffness uniformity of the track.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
【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10G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08036)
【分类号】:U213.244;U448.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树礼;张文建;王召祜;苏伟;吴彩兰;卜庆颢;;京津城际铁路无砟轨道桥梁设计[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化建;谢永江;谭盐宾;易忠来;万广培;;碳酸盐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浆体的电学特性[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2 黄志伟;刘成龙;王化光;何波;赵梦杰;;高速铁路CPⅢ平面控制网相邻区段搭接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3 季顺迎;苏勇;严颖;;含沙铁路道碴弹性模量和沉降量的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4 侯震宇;高仕斌;阮阳;;无砟轨道条件下钢轨阻抗的研究[J];电气化铁道;2009年04期

5 全敏;黄恒禹;;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及沉降估算[J];大众科技;2010年05期

6 胡新明;李良余;;无砟轨道道床翻浆修复技术[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0年01期

7 田春香;颜华;;高速铁路岔区无砟轨道选型分析[J];高速铁路技术;2010年01期

8 林红松;颜华;田春香;;单元板式无砟轨道路桥过渡段搭板结构方案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11年06期

9 段玉振;王睿;董营;杨荣山;;250 km/h城际铁路的扣件间距选取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年08期

10 马昆林;龙广成;谢友均;;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碳化及力学性能演变的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洪波;李业富;赵丽云;;复杂地基条件下轨道基础的研究及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东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控制精度的新理念及过程控制标准[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赵体波;葛凯;胡所亭;牛斌;;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滑动层性能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涂玉波;郝挺宇;任雪梅;吴志刚;;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用CA砂浆现状与发展趋势[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文功启;金福海;徐勇;;武广客运专线140 m钢箱拱系杆拱桥在无砟轨道中的应用[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张峰;王怀海;张洪涛;;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飞;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机理与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海平;高速铁路轮轨滚动噪声建模、预测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金守华;无碴轨道设计理论与工艺装备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赵曼;高速铁路RPC板式轨道的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任娟娟;桥上无缝道岔区纵连式无砟轨道受力特性与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余泽西;客运专线固定设备综合维修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赫丹;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高速列车走行安全性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葛勇;无碴轨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及舒适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曲村;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王炎;铁路减隔震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及易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岩;高速铁路尼尔森体系系杆拱桥设计参数分析及调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姬来;京津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路基结构稳定性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09年

3 刘翔;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和标准跨径桥梁动力特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宋照清;多跨简支梁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成晓;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田辉;水性环氧改性CRTSⅡ型砂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苏勇;含沙铁路道碴力学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曹良华;RHEDA 2000轨道形式平顺性的控制方法[D];中南大学;2010年

9 易南福;高速铁路不同类型无砟轨道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委玉奇;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利强;;无砟轨道客运专线路基检测指标初探[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3期

2 宣言;石现峰;王澜;;客运专线土质路基上无砟轨道结构的振动特性仿真研究[J];铁道建筑;2008年04期

3 刘艳青;;师家沟隧道内无砟轨道基础沉降的观测与分析[J];铁道建筑;2008年07期

4 ;无砟轨道[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石现峰;宣言;王澜;;土质路基上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动力学性能仿真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8年04期

6 贾振功;;无砟轨道桩板结构路基施工技术[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8年04期

7 范学波;;浅谈无砟轨道混凝土浇筑前的绝缘测试[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8年04期

8 赵东田;;温福铁路八仙仑双线隧道无砟轨道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8年05期

9 杨艳丽;陈秀方;;我国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设计荷载取值探讨[J];铁道建筑技术;2008年05期

10 汪晓臣;沈东升;史天运;蒋秋华;;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铁路;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成;;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技术[A];中国铁道学会2009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C];2010年

2 赵东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误差组成及其权值分析[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赵东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控制精度的新理念及过程控制标准[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王清江;隋建丛;乌健;黄旭升;秦宏文;;无砟轨道路基桩网结构钢筋混凝土桩施工技术研究[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5 沈东升;;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技术再创新总体方案设计[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张红平;魏周春;畅德师;;严寒地区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结构选型及关键技术研究[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7 魏永幸;;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后沉降评估技术[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8 江成;王继军;胡所亭;姜子清;;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结构及关键技术[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何思形;周靖;;博格板式无砟轨道在凉水河特大桥简支箱梁上的施工方案[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10 王玲;高春勇;白杰;;无砟轨道结构混凝土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佳;国内首条无砟轨道进入铺设阶段[N];中华建筑报;2007年

2 记者 蔡崇金 通讯员 陈幼林;客专隧道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3 刘爱平邋易善伟;全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进入全面施工阶段[N];人民铁道;2008年

4 通讯员 刘庆玉;武广客专无砟轨道先行段召开观摩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5 通讯员 刘庆玉 陈本林;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培训到工地[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6 通讯员 苏喜娥 记者 张丽辉;国内首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浇筑机在我省问世[N];河北日报;2008年

7 晓慧;国产无砟轨道混凝土浇筑机工作状态良好[N];中国建材报;2008年

8 记者 侯小健 实习生 吴雨倩;东环铁海口段将铺设无砟轨道板[N];海南日报;2009年

9 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 王晓州;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N];人民铁道;2009年

10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赵国莹;以世界一流为目标 强力推进标准化管理 全面提升无砟轨道施工水平[N];人民铁道;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鹏;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力学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石现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的设计理论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3 赵健;高架车站到发线框架梁式无砟轨道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林红松;基于断裂和损伤力学的无砟轨道静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Ammar A.M.Shubber(夏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动力特性及相关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任娟娟;桥上无缝道岔区纵连式无砟轨道受力特性与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罗震;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受力及轮轨动力作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刘晓红;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红黏土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和振兴;板式无砟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魏强;高速铁路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台后锚固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扬;无砟轨道耐久性研究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胡传武;无砟轨道性能综合评价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宫海鹏;无砟轨道施工精测技术及其运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王冠通;地震作用下桥上无砟轨道的力学特性[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陈文;桥上纵连板无砟轨道的垂向动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易南福;高速铁路不同类型无砟轨道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李攀;高速列车—无砟轨道—桥梁系统竖向动力响应仿真计算[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文茂;重载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选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姜海凤;高速列车引起无砟轨道—地基—基础—结构体系振动的计算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10 王健;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动力特性分析的移动单元法[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94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94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c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