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抽提回收过程对不同沥青结合料适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4 14:04
【摘要】:将70#道路石油沥青、SBS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分别采用三氯乙烯溶解,再用旋转真空回收仪回收后进行系列试验,并将经抽提回收后的沥青及未经抽提回收沥青各项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旋转真空回收仪回收道路石油沥青,其各项性能指标影响均较小,可忽略抽提回收过程对道路石油沥青各性能指标的影响,该回收方法可用于评价老沥青路面普通道路石油沥青结合料老化程度。对SBS改性沥青,抽提回收过程对其各项性能指标影响较大,在进行老路面改性沥青结合料老化程度评价时,需要充分考虑抽提回收方法对SBS改性沥青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经过三氯乙烯溶解后,胶粉颗粒从中脱离出来,故不宜采用抽提回收方法对结合料进行回收评价,对旧橡胶沥青路面结合料的性能评价,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Abstract]:The 70# road petroleum asphalt, SBS modified asphalt and rubber asphalt were dissolved by trichloroethylene, and then recovered by rotary vacuum recovery instrument. The performances of asphalt recovered by extraction and without extraction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each performance index on the recovery of road petroleum asphalt by rotary vacuum recovery instrument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influence of extraction and recovery process on the performance indexes of road petroleum asphalt can be neglected.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aging degree of common road petroleum asphalt binder on old asphalt pavement. For the SBS modified asphalt, the extraction and recovery proces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its performance index. When evaluating the aging degree of the old pavement modified asphalt bi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raction and recovery method on the SBS modified asphalt performance index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For rubber asphalt mixture, after dissolving of trichloroethylene, rubber powder particles are separated from the mixture, so it is not suitable to use extraction and recovery method to evaluate the recovery of binder, an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ld rubber asphalt pavement binder.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基金项目(编号:12ZB334)
【分类号】: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子政,杨力,莫淑虹;浅谈道路石油沥青蜡含量的测定[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2期

2 田荫怀;浅议道路石油沥青标准及其试验方法[J];交通标准化;2004年Z1期

3 孙昭潢;;对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的探讨[J];公路;1988年10期

4 ;C级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J];天津建设科技;2006年04期

5 ;交通产品认证公告[J];交通标准化;2009年Z2期

6 孙昭潢;对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1988年02期

7 ;AST—3路用石油沥青抗剥剂[J];中外公路;1993年02期

8 周天复;;沥青混合料加工过程中沥青的老化[J];市政技术;1990年04期

9 吴向蓉,张兰竹;针入度指数作为沥青质量分级指标的利弊[J];石油沥青;2005年05期

10 文勇;;沥青材料技术性能测试与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庆国;朱建民;倪立宾;秦爱军;;用天然沥青改善沥青路用性能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2 梁伟光;卢铭伊;许先琴;;我国城市废旧沥青料的再生利用[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3 柳浩;李自明;李桂军;冯润;苏玉昆;李宝生;黄颂昌;秦咏春;;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技术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4 陶永久;孟青华;杨向东;;砾石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型式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刘韩英;张忠光;孙红兰;;浅谈沥青路面的养护与维修[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6 白琦峰;张志祥;曹荣吉;;新型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性能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7 董刚;王海燕;;应力吸收层在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中的应用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刘阳子;我国公路废旧料再生技术获突破[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2 王虎军;冷补沥青材料的使用技术[N];伊犁日报(汉);2006年

3 记者 杨宝众邋实习记者 李春晓;质量水平有提高 诸多问题待解决[N];中国交通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飞;新型聚合道路石油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赵迁乔;天然沥青对石油沥青路用性能改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王晓燕;国内外天然沥青路用性能比较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贺孟霜;道路石油沥青结构行为与性能表征[D];长安大学;2013年

5 樊兴华;城市道路交叉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刘涛;彩色路面用材料性能及施工工艺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袁清光;天然岩沥青在等级路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8 张立科;氧化、蒸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杨磊;废旧沥青再生利用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李春武;沥青碎石排水基层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00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00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f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