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墩高度对桥梁隔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Abstract]:Taking an isolated continuous beam bridge in offshore traffic engineering of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chanics model of isolation i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isolated bridge. Finite element program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time-history response of isolated bridge model in order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implified mechanical calculation model. According to the model, the influence of pier height on seismic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bridge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pier height, the quality of pier increases correspondingly, and the natural period of bridge structure prolongs. The second order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of the isolated bridge approaches to the first order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For low-pier bridges, pier heigh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eismic isolation performanc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ier height, pier height still has influence on seismic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bridges, but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gradually decreases.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广东省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013606,2012CB723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10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07B02)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1KB1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K2201219) 番禺区珠江科技新星专项项目资助(2013-专15-6.05) 博士点基金项目(20124410110004) 地震行业基金项目(201008006)
【分类号】:U44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建文,朱f^,张静;隔震桥梁结构的简化反应分析及设计参数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王丽,阎贵平,孙立;LRB隔震桥梁减震效果分析[J];工程力学;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建文,朱f^,张静;隔震桥梁结构的简化反应分析及设计参数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王维;何丽丽;李涛涛;黄信;;基于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桥墩地震响应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6期
3 余钱华;夏培华;宋泽冈;张凯;;大跨长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地震响应[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李逢宝;朱东生;;上承式拱桥横向结构减震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张锴;郭文华;;大跨度斜拉桥铅芯橡胶支座的参数优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李思东;赵智慧;;倾斜岩面场地的桥梁地震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S1期
7 李子奇;樊燕燕;孙明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桥梁抗震的影响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5期
8 张辉;戴公连;;武广高速铁路陈村水道特大桥地震响应及支座优化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7期
9 夏修身;陈兴冲;张永亮;王常峰;;非线性对大跨度拱桥地震反应的影响[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4期
10 奚灵智;李小刚;韦华;;大跨度斜拉桥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价[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春光;贾玲玲;;考虑余震影响的大跨度斜拉桥抗震反应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2 杨风利;钟铁毅;夏禾;;铁路简支梁桥减隔震体系参数化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龙晓鸿;李黎;;不同地震波输入对连续梁桥隔震性能的影响[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4 雷力;陆建飞;;周期性高架桥在面外振动下的缺陷态能带与模态[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5 丁明波;陈兴冲;;客运专线桥梁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陈宝春;余健;吴庆雄;;活性粉末混凝土箱形拱桥地震响应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韦建刚;缪锋;陈宝春;吴庆雄;;钢腹杆混凝土拱桥地震响应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韩强;杜修力;;双向水平近断地震作用下非规则隔震梁桥设计参数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李自林;喻春林;常汝鸿;;绍兴解放三桥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解欣;沈火明;;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地震响应分析[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寰宇;上海长江大桥地震响应与抗震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贺钢锋;不对称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设计参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芮伟国;双菱塔斜拉桥地震反应与推倒分析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巩朝;拱梁组合体系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邓志荣;公路斜交桥的地震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许准;独塔混合梁不对称索斜拉桥非线性动力特性的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子昱;大跨度双塔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措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欧阳坚;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结构仿真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9 陈杰超;自锚式独塔悬索桥结构参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姚盛丹;动水效应下拱桥的地震响应及船桥碰撞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昱,冯启民;地震加速度相位差谱分布的数字特征[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年02期
2 周锡元,韩淼,曾德民,马东辉;组合橡胶支座及橡胶支座与柱串联系统的水平刚度计算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4期
3 周锡元,韩淼,曾德民,马东辉;橡胶支座与R/C柱串联隔震系统水平刚度系数[J];振动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作玉,程树良,王焕定;隔震换能系统的换能效率及振动控制效果的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02期
2 孙作玉;程树良;王焕定;;隔震换能系统的性能及其参数影响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6年01期
3 魏陆顺;周福霖;任珉;刘文光;谭平;黄襄云;陈建秋;;三维隔震(振)支座的工程应用与现场测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3期
4 尚守平;周志锦;刘可;姚菲;;一种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的性能[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5 肖文凤;叶明河;唐旭升;赵安;;汶川第二小学隔震过道板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0年S2期
6 尚守平;姚菲;刘可;;一种新型隔震层的构造及其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7 李泽;卢文胜;翁大根;;某隔震建筑隔震层结构性能现场试验方法[J];结构工程师;2012年06期
8 郝章程;;建筑隔震橡胶技术经受住强震考验[J];中国橡胶;2013年10期
9 尚守平;周浩;朱博闻;鲁华伟;;钢筋沥青隔震层实际工程应用与推广[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10 尚守平;李晓辉;;钢筋沥青隔震层计算减震系数修正方法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尚守平;易春荣;;一种贫民百姓用得起的优效隔震层[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2 曾聪;吴斌;陶忠;潘文;白俊峰;;昆明新国际机场主航站楼A区隔震效能分析[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3 韩淼;郭俸铭;姜岳;;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层组合限位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4 曹海韵;杨军;潘鹏;王飞;狄启腾;申金昌;;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隔震分析和设计[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作玉;王晖;;隔震换能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A];机床与液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孙作玉;王晖;;隔震换能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A];第三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4年
7 牛力军;张文芳;;橡胶隔震采用摩擦消能的减震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8 吴国勤;傅学怡;施永芒;莫世海;;浅谈设隔震垫框架结构设计方法[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韩淼;王秀梅;伍大维;;基础隔震层软碰撞对结构反应的影响[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10 韩淼;杜红凯;李仙华;;基础隔震层软碰撞限位实验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马敏;隔震橡胶:支起“楼坚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记者 王燕宁 通讯员 徐少亚 杨芳;专家推介隔震抗震新技术[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任小昌 刘仁;隔震新技术 为建筑物安全“加分”[N];广元日报;2009年
4 任松筠 南工萱;隔震新技术可为建筑物安全“加分”[N];新华日报;2008年
5 夏杨邋韦英哲 朱玉尊;广东新技术助力隔震房建设[N];中国建设报;2008年
6 迟妍玮;“弹簧隔震”,托稳不倒的大楼[N];工人日报;2013年
7 于莘明;小胶垫岂能“隔离”大地震?[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 陆建衡 王尚 陈永祁 罗琦 荆闻 何闻;人类防震技术,要镇住背驮大地的“鳌鱼”[N];广东建设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谈琳;人命关天:鲁甸民居的不能承受之重[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云峰;立式储罐并联隔震基础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2 魏陆顺;组合隔震与三维隔震(振)理论及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刘可;基础隔震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孟庆利;基底隔震混合控制和三维隔震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5 黄襄云;层间隔震减震结构的理论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田力;地下爆炸波冲击下地面结构动力响应及滑移隔震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商昊江;高层钢筋混凝土基础隔震结构减振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8 苏键;叠层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和高架桥及高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涛;新型钢筋隔震层抗震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郜志远;复合隔震墩隔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黄群堂;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墩砌体模型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李荻;二维周期板结构隔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孙兰玉;金属滑移支座隔震性能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赵玉成;基于性能的隔震加固实用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7 周可威;复合隔震墩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武辉皎;基于隔震层位置变化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9 朱娜;大型隔震与抗震试验模型的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黄海生;改性沥青隔震垫隔震性能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33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3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