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新本构的混凝土梁预应力损失识别方法

发布时间:2019-03-05 16:08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梁中剩余预应力大小是反应结构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结构的预应力损失进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一些大型桥梁在建设初期通过在结构中预埋传感器的方法对结构实时检测的方法外,我国还有一大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进入服役的中晚期,如何评估这些老桥中预应力损失的大小是预应力结构检测的关键。 相关研究理论表明: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梁自振频率不随预应力而改变。这与试验结果中梁的自振频率随预应力增大规律不符合。现有研究大都人为给出梁的刚度增大系数,缺乏理论依据与普遍适用性。 为了进一步寻找混凝土梁自振频率随着预应力变化而改变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大量混凝土实测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分析,基于混凝土受力后切线模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适用于预应力结构分析的混凝土新本构模型。该模型认为混凝土受压切线模量随着压应变的增大先线性变大后按二次抛物线规律减小,呈现两段式规律;受拉切线模量随着拉应变的增大分阶段单调线性减小,呈现三段式规律。通过大量的试验表明,这种本构关系是合理、准确的。利用这种新本构关系,能够很好地解释梁的动静力特性随预应力变化的规律。 针对有限元软件ANSYS在模态分析时对材料非线性特性不敏感的问题编写了参数化APDL程序,通过提取单元应力来修正材料切线模量的方式使该程序能够考虑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特征。当在不同试验情况下把新本构关系运用到程序中计算时结果均和试验结果总体趋势吻合良好。 为了研究新本构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动静力特性的影响,本文对支座约束形式、梁体裂缝、预应力筋偏心距、梁的跨高比、混凝土的初始标准弹性模量和标准拐点应变等诸多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表明,自振频率总体上呈现出随预应力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在应变达到拐点应变之前,预应力梁的静刚度都会随着预应力的增大而提高。针对预应力能同时改变梁的动刚度和静刚度的规律,本文提出了实际工程中检测预应力损失大小的无损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玉庆,卜伟筠,周海浪,尹荣;体外预应力梁的振动问题的研究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2 熊学玉,王寿生;体外预应力梁振动特性的分析与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2期

3 吕志涛;新世纪我国土木工程活动与预应力技术的展望[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肖诗云;田子坤;;历经荷载历史混凝土动态受拉损伤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1期

5 熊辉霞;司马玉洲;张耀庭;;基于损伤理论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弹性模量分析[J];工程力学;2010年S2期

6 董毓利,谢和平,李世平;砼受压损伤力学本构模型的研究[J];工程力学;1996年01期

7 薛苏泉;袁广林;吕志涛;;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温下(后)预应力损失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年03期

8 过镇海,张秀琴,张达成,王如琦;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82年01期

9 杜金龙;郭少华;;钢筋混凝土损伤梁动力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闫东明;林皋;;不同初始静态荷载下混凝土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435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35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a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