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裂隙水涌突机制与处治对策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5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志芳,顾长存;裂隙水研究进展[J];河海科技进展;1994年01期
2 王如宾;柴军瑞;陈兴周;丁红瑞;张超;;单裂隙水流稳定温度场理论分析[J];人民黄河;2006年05期
3 速宝玉,詹美礼,赵坚;光滑裂隙水流模型实验及其机理初探[J];水利学报;1994年05期
4 周志芳,李艳;解裂隙水运动问题的混合网络有限元法[J];河海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5 沈洪俊,张奇;岩石面糙率的分布及其对裂隙水流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6 张曙光,王久田,李文;“下排上隔”是治理裂隙水的好方法[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2年01期
7 沈洪俊,张奇,夏颂佑;裂隙水流规律试验研究进展[J];河海科技进展;1994年03期
8 张发旺,侯新伟,裴玉华;裂隙水偏流── 一种寻找岩溶洞穴靶区的实用理论[J];中国岩溶;1998年03期
9 于华远;王晓东;;裂隙水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研究[J];硅谷;2013年04期
10 秦进生;山西西部地区三迭系裂隙水研究[J];山西水利;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必红;楼凯峰;吴志斌;;氡及其子体测量方法寻找裂隙水[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咏;钱家忠;赵卫东;;窄缝裂隙水流雷诺数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3 彭步涛;;浅谈楚雄州红层地区地下裂隙水的勘探及认识[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朱俊臣;;用~(218)Po法寻找新构造裂隙水[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锦平;张铁军;牛立军;;小青矿西二采区裂隙水特征及分布预测[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冰宇;不同水流、几何及基质属性条件下裂隙水运移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梁敏;基于Fluent的粗糙单裂隙水流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文剑;裂隙水对越岭隧道的影响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35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35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