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抛物线翘曲函数组合箱梁剪力滞
[Abstract]:In order to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composite box girder considering the triplet effects of interfacial slip, shear deformation and shear lag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slip model of Newmark composite beam, different power parabola warping functions are introduced to describe the transvers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stress on the top and floor of composite box girder, and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simply supported composite box girder under uniform and concentrated loads are derive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analytical solution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of parametric analysi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ickness of concrete slab and the height of steel beam, the shear lag coefficient decreases at the mid-span web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roof. When the width-span ratio is reduced, the shear lag coefficient at the web decreases and the shear lag factor a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roof increases slightly, and compared with the uniform load, the effect of concentrated load on the shear lag factor of the middle span section is obviou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derived formula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slip stiffness on shear lag factor can be ignore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分类号】:U448.213;U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蒋丽忠,余志武,李佳;均布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及变形的理论计算[J];工程力学;2003年02期
2 孙飞飞,李国强;考虑滑移、剪力滞后和剪切变形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解析解[J];工程力学;2005年02期
3 蔺鹏臻;周世军;刘凤奎;;抛物线型剪滞翘曲位移函数引起的附加轴力分析[J];工程力学;2010年08期
4 李法雄;聂建国;;钢-混凝土组合梁剪力滞效应弹性解析解[J];工程力学;2011年09期
5 张彦玲;李运生;季文玉;;简支组合箱梁在横向对称荷载作用下的解析解及剪力滞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蔺鹏臻;周世军;;基于剪切变形规律的箱梁剪力滞效应研究[J];铁道学报;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育智;李乔;唐亮;罗刚林;;双索面斜拉桥主梁剪力滞效应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2 吴海林,季文玉,许克宾;秦沈客运专线箱梁空间应力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李达;邓新穗;谭文辉;牟在根;隋军;;考虑荷载长期作用时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4 屠义强,范华林,任俊宏,刘小斌;复合材料薄壁结构剪力滞效应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1年05期
5 付武荣;周仕刚;;考虑剪滞和高阶剪切效应的复合材料薄壁箱梁弯曲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年02期
6 靳欣华,郑凯锋,陈艾荣;分析桥梁结构剪力滞效应的新方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王运涛;张雪松;顾安邦;;大跨径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常用分析方法的评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陈常松;邓安;;高次位移函数时箱梁剪滞效应变分法解[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董宇路;汪罗英;;混凝土单箱多室宽箱梁剪力滞系数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12期
10 戴树才;张锋;;单层梁格分析宽翼缘箱梁剪力滞效应[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景全;吕志涛;刘钊;;部分剪力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计算的组合系数法[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2 罗旗帜;刘喜元;黄君毅;;横隔板及角隅承托对薄壁箱形梁剪力滞影响的研究[A];广东省公路学会桥梁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3 阳先全;陈卫东;梅春;;混凝土薄壁箱梁横向温度应力分析[A];湖北省公路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二○○八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伟;蒋益飞;;斜拉桥最大双悬臂施工阶段主梁剪力滞效应分析[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5 谭文辉;李达;;钢-混组合梁变形监测与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6 黄竹也;王国阳;;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剪力滞后效应的分析与计算[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7 黄景华;陈朝晖;马东升;李观宇;;简支矩形深受弯箱梁静力性能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8 马海英;石雪飞;;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横向应力分布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伍万军;;大跨宽幅连续刚构桥底板拉应力分析及防裂措施[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上)[C];2007年
10 郭健;孙炳楠;;型钢-混凝土箱形桥塔的剪力滞后效应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德增;斜塔斜拉桥施工与运营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林新元;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裂后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张志新;高墩曲线连续刚构箱梁桥空间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罗涛;大曲率连续钢箱梁桥结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蔺鹏臻;混凝土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6 盛兴旺;预应力混凝土斜交箱形梁分析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7 黄弘读;采用虚拟层合单元法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D];浙江大学;2001年
8 颜娟;金马大桥工程的结构分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程海根;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邱波;曲线梁桥的非线性计算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博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蔡汶珊;薄壁曲线箱梁剪力滞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肖杰;斜拉桥分离式混凝土双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汤德亮;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尹磊;薄壁箱形截面桥梁弯扭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鹏;弹性剪切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文浩;冷弯U型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8 赵倩倩;外包U型钢与混凝土组合梁主次梁节点抗剪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张睿;空间预应力束作用下箱梁横向应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彭蓉;多室带肋钢箱梁弯曲与扭转性能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长江;滑移对组合梁的影响[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孙飞飞,李国强;考虑滑移、剪力滞后和剪切变形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解析解[J];工程力学;2005年02期
3 周世军;;箱梁的剪力滞效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8年02期
4 蔺鹏臻;周世军;刘凤奎;;抛物线型剪滞翘曲位移函数引起的附加轴力分析[J];工程力学;2010年08期
5 聂建国,沈聚敏,袁彦声;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变形计算的一般公式[J];工程力学;1994年01期
6 姜绍飞,刘之洋;底包钢-火山渣混凝土组合梁在部分交互作用下的有限差分分析[J];工业建筑;1997年09期
7 王连广,,刘之洋,曹阅;钢-火山渣混凝土组合梁连接件及交界面滑移分析[J];工业建筑;1995年03期
8 王力,杨大光,孙世钧;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及掀起的理论分析方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9 罗旗帜;薄壁箱形梁剪力滞计算的梁段有限元法[J];湖南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10 胡少伟,聂建国;组合梁受力分析──级数法[J];力学与实践;199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海根;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朋钦;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施工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防治措施[J];交通标准化;2005年07期
2 李夏业;党红;;混凝土组合箱梁施工工艺改进[J];青海交通科技;2007年04期
3 陶志刚;;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施工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2期
4 杨永中;;组合箱梁施工控制要点[J];科技风;2008年11期
5 聂建国;唐亮;胡少伟;朱红超;;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的抗扭强度[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6 方达志;;预应力混凝土砼组合箱梁施工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4期
7 邵长宇;;主跨105m连续组合箱梁桥的技术特色与创新[J];桥梁建设;2008年03期
8 陈冰;王磊;;预应力混凝土砼组合箱梁施工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9 冯建刚;秦志军;赵秀文;;钢混组合箱梁桥设计与施工[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6期
10 李瑛;殷颇;李明;;钢-混组合箱梁桥的稳定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长宇;;主跨105m连续组合箱梁桥设计构思[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邵长宇;;组合箱梁桥连接件受力分析与设计建议[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王宝强;李运生;王元清;石永久;;组合箱梁异型岔口的受力性能分析综述[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大亮;李爱群;郭彤;;预应力组合箱梁桥的使用寿命分析[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乔永爱;;预应力砼组合箱梁施工质量缺陷及防治处理措施[A];2013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陈晓强;;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日照温度场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7 魏广胜;;南京二桥组合箱梁的设计与施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邢继胜;李运生;王元清;石永久;;北京南站进站立交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的设计与分析[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荣霞;郑刚;李建军;;预制倒T截面组合箱形梁的抗弯性能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10 汤筱蔚;杨文武;杨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设计[A];预应力混凝土现况与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邵长宇;大跨度钢—混凝土连续组合箱梁桥关键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周凌宇;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受力性能及空间非线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3 何余良;多梁式钢—混凝土组合小箱梁桥受力特性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卢彭真;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空间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立荣;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受力性能与工程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2 李方方;钢—混凝土简支组合箱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3 杜星申;钢—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箱梁空间扭转效应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2年
4 王军;预应力钢—混组合箱梁受力分析及设计参数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李娜;变截面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结构性能仿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伍亮;斜交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空间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7 邓青儿;大跨度连续组合箱梁桥连接件设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李爱军;空腹式组合箱梁的剪力滞效应理论及试验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9 李平;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剪刀滞效应的试验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10 孙林林;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37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3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