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P-△效应的桥梁结构震后概率残余位移分析
[Abstract]:Residual displacement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the repairable and usability of bridge structure after earthquake, and P-effec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bridge structure.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P-effect and random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the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mpirical prediction equation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bridge structure after earthquake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a large number of ine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dynamic balance,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otion control for inelastic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bridge structures considering P-effect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69 strong earthquake records are selected. The effects of P-effect, post-yield stiffness ratio, normalized yield strength and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on the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earthquake residual displacement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means of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methods. Th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and the peak displacement is discussed, and the empirical predict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and the peak displacement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ffect, post-yield stiffness ratio and normalized yield strength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ean value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 while the variability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bridge structure after earthquake can be described as lognormal distribution or Weibull distribution random variable.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and the peak displacement, and the mean valu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e ratio increase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natural period and stability coefficient.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68003) 人社部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2012]258号)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2GXNSFEA053002) 主席基金项目(2010GXNSFD169008)
【分类号】:U44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余波;刘陶钧;洪汉平;;捏拢效应与P-Δ效应对地震延性需求和损伤指标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4期
2 陆本燕;刘伯权;邢国华;吴涛;;桥梁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目标与性能指标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11期
3 曾志和;樊剑;余倩倩;;基于性能的桥梁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03期
4 魏标;李欣;李建中;;以位移为基础的连续梁桥抗震设计[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年05期
5 司炳君;孙治国;杜修力;王东升;黄照南;;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弯剪破坏机理与震后快速修复技术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6 欧阳承新;刘畅;;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残余变形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01期
7 李芳宝;朱f^;;近场具有脉冲地层运动的单自由度双线性结构残余位移比谱[J];中国铁道科学;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莉;孙治国;王东升;;高地震烈度区含矮墩桥梁抗震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4期
2 宗周红;夏坚;徐绰然;;桥梁高墩抗震研究现状及展望[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3 曾兴贵;徐鑫城;巫文君;姜绍飞;;基于二次刚度的新型桥墩快速修复加固方法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4 邓江东;刘爱荣;宗周红;;初始损伤及加固对混凝土桥墩静动力性能的影响[J];公路;2013年09期
5 张行;张谢东;;钢筋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数值模拟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年05期
6 王一帆;李启才;方有珍;;承载力比值对摩擦型自复位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J];钢结构;2013年12期
7 宋梅;吴旭;;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桥墩基于性能的指标量化[J];混凝土;2012年05期
8 唐毅;郭新华;刘飞飞;;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位移反应谱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16期
9 余波;杨绿峰;;非弹性结构体系的概率地震损伤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年04期
10 张鹏翔;丁明波;;粘钢加固重力式桥墩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成;康军立;杜乔;李英民;;滞回模型修正和地震动特征对IDA的影响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2 郝建兵;吴刚;吴智深;;基于震后残余位移的结构可修复性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颖;钢筋混凝土柱地震破坏方式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孙治国;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变形能力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3 何铭基;带转换高层框架结构基于变形和损伤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陶冬旺;基于数据驱动和物理模型的结构地震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范振华;地震作用下超高墩刚构桥倒塌破坏关键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范增昱;铁路重力式桥墩外包混凝土抗震加固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2 熊锴;梁式桥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研究973项目之[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刘斌强;考虑P-Δ效应的大震下RC框架结构抗整体倒塌能力评估及残余侧移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4 孙希;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系统恢复力模型识别[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赵全成;震后钢筋混凝土桥墩CFRP加固与评价方法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6 李竟涛;钢筋混凝土桥梁高墩的性能指标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7 杜志涛;考虑人员疏散行为的结构地震损失评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陈伟;地震动强度指标与砖石古塔响应的相关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9 刘迪;非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概率峰值和残余位移分析[D];广西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应斌,刘伯权,史庆轩;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与展望[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4期
2 司炳君;李宏男;王东升;孙治国;王清湘;;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I):拟静力试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1期
3 杨伟;欧进萍;;基于能量原理的Park & Ang损伤模型简化计算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2期
4 孙治国;王东升;郭迅;孟庆利;于德海;李晓莉;;汶川大地震绵竹市回澜立交桥震害调查[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4期
5 孙治国;司炳君;王东升;黄照南;于德海;;钢筋混凝土桥墩震后修复技术研究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5期
6 谢礼立,马玉宏;基于抗震性态的设防标准研究[J];地震学报;2002年02期
7 王建民;朱f^;;地面运动强度度量参数与双线性单自由度系统变形需求的相关性研究[J];地震学报;2006年01期
8 ;Damage investigation of girder bridges und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corresponding seismic design recommendation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8年04期
9 申彦利;杨庆山;田玉基;;基于概率的多点激励地震场强度参数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1期
10 翟长海;孙亚民;谢礼立;;考虑P-Δ效应的等延性位移比谱[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强;框架结构P-△效应的简捷计算[J];工业建筑;1991年03期
2 兰朋,陆念力;复合载荷下高耸结构p-△效应的精确解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7期
3 叶文洪;考虑二阶效应时筒中筒结构的基本微分方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4 张平,吴德伦;动荷载下边坡滑动的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5 徐亚丰,贾慧端;高层组合框架P-Δ效应的差分计算[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3年04期
6 聂国隽,仲政;框架结构P-△效应分析的微分求积单元法[J];力学季刊;2004年02期
7 徐满华;考虑P-△效应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近似计算[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5年05期
8 赵凤新;张郁山;;拟合峰值位移与目标反应谱的人造地震动[J];核动力工程;2007年02期
9 唐志成;夏才初;黄继辉;宋英龙;;节理峰值后归一化位移软化模型[J];岩土力学;2011年07期
10 张亚飞,李云贵,邵弘,杨九宏;单筒式钢筋混凝土烟囱CAD研究[J];建筑科学;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娟婷;舒赣平;;考虑半刚性连接及二阶效应的钢框架弹性地震响应[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伟;刘汉龙;胡遵福;;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港湾设施受害简介[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徐伟良;蒋菡;;柔性连接钢框架P-△效应的简化计算[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刘锡良;王湘安;;轻型门式刚架结构的二阶内力分析法[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5 邱长林;闫s,
本文编号:2450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5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