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复合侵蚀路基孔隙特征的微细观试验研究
[Abstract]:Wind-snow combined erosion is the result of wind, snow melting and temperature in natural environment. Taking the sand fill section of Xilingol League in Inner Mongolia as an example, considering the bare slope without slope protection as the most disadvantageous situation, the optical microscope test technique an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method are used in this paper. By defining the pore area ratio of soil mass, the po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before and after erosion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depth of each test layer is analyzed after the subgrade filler is subjected to freeze-thaw wind erosion composite eros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re area ratio of each layer and freeze-thaw erosion and wind erosion caused by snow-thawing infiltration.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composite erosion on the shoulder of roadbed slope is the greatest, and the influence depth of composite erosion is about 1 / 6 times the height of subgrade model. After three times of freeze-thaw wind erosion, the ratio of pore area at the shoulder of the slope increased by 50.1%, and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the shoulder to the foot of the slope, and the ratio of the pore area at the foot of the slope increased by only 30.7%. Under the same number of cycles, the damage caused by wind erosion on the shoulder of roadbed slope is greater than the frost-thaw damage caused by snow-thawing infiltration.
【作者单位】: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68035,50868010)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 11 1016)
【分类号】:U4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光辉;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2 刘敬辉,洪宝宁,张海波;一种土体微细结构连续变化过程的试验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10期
3 李驰;黄浩;孙兵兵;高利平;刘霖;;沙漠路基边坡抗风蚀能力现场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4 冯夏庭,赖户政宏;化学环境侵蚀下的岩石破裂特性——第一部分: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5 宁宝宽,陈四利,刘斌;水泥土的环境侵蚀效应与破裂过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6 李驰;高瑜;;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风蚀破坏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2 于兴修,杨桂山,王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动向[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3 傅世锋;查轩;;基于GIS和USLE的东圳库区土壤侵蚀量预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8年03期
4 刘延保;曹树刚;李勇;郭平;张遵国;;含瓦斯煤体破坏过程中AE序列关联维数演化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林云腾;;浅谈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因素[J];福建建设科技;2011年06期
6 焦凤红,于显威;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概述[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5年02期
7 韩鹏举;白晓红;任杰;王梅;;硫酸镁腐蚀环境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J];腐蚀与防护;2009年01期
8 黄润秋;徐德敏;;高渗压下水—岩相互作用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9 王德;傅伯杰;赵文武;陈利顶;;土壤侵蚀模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干旱区地理;2007年03期
10 杨昌键,李邵军,赵蔚东,韩艳芬;水化学作用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初探[J];公路交通技术;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星才;李嘉峻;许有鹏;唐郑亮;;GIS在土壤侵蚀模型中的应用及展望分析[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2 王瑞芬;张贤瑞;方天纵;史明昌;;水蚀定点监测数据库系统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王艳梅;刘宝林;贾苍琴;;岩石细观力学试验方法研究综述[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白晓红;赵永强;韩鹏举;乔俊义;吴植安;;污染环境对水泥土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龚家国;周祖昊;贾仰文;王文龙;牛存稳;王喜峰;;黄土丘陵沟壑区浅沟侵蚀野外放水冲刷实验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可钧;;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几个研究热点[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韩鹏举;白晓红;贺武斌;王梅;;腐蚀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机理及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亮;冻融条件下水泥及石灰路基改良土的动静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傅晏;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林杰;基于植被结构特征的土壤侵蚀遥感定量反演[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王建秀;腐蚀损伤岩体中的水化—水力损伤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门明新;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土壤侵蚀和碳氮储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黄荣珍;南京市水土保持GIS研制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韩建刚;紫色土丘陵区土壤及养分流失机制与预测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周为峰;基于遥感和GIS的区域土壤侵蚀调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10 霍润科;酸性环境下砂浆、砂岩材料的受酸腐蚀过程及其基本特性劣化规律的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翠翠;基于遥感和GIS的三北地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苗佳丽;海水环境对水泥加固粉煤灰强度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余芬;石台县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光堂;水泥改良砂质粉土低温直剪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练雄;上海滴水湖集水区土地利用动态及其对径流污染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瑜;水—岩作用下裂隙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场—渗流场耦合作用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杜卫卫;含硫化物矿山AMD蚀化诱发滑坡的宏观力学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艳丽;黄土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生态修复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
9 王涛;黄河三角洲咸水区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与沉降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车华桥;黄河三角洲咸水区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劣化规律与耐久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向军,杨国春;防治海水对水泥土侵蚀的试验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蔡强国,陈浩;影响降雨击溅侵蚀过程的多元回归正交试验研究[J];地理研究;1989年04期
3 吴义祥;工程粘性土微观结构的定量评价[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1年02期
4 宫必宁,李淞泉;软土地基水泥深层搅拌加固土物理力学特性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5 郑晓静;;风沙运动的力学机理研究[J];科技导报;2007年14期
6 黄秉},
本文编号:2465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6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