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混合非机动车流特性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8 15:54
【摘要】:我国大城市交通非机动车流主要由普通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构成,二者具有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速度、横向位移意愿以及随机扰动引起的减速状态的差异,并具体表现为车辆影响域、横向位移倾向值、随机慢化概率的不同。采用多车道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型对混合非机动车流进行模拟研究。基于此分析了车辆构成比例对速度-密度、流量-密度及可实现的横向位移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电动自行车的构成比例与前二者关系紧密;实现的横向位移数目,即横向位移率随密度的增长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且上升阶段会出现驻点,该点的产生表明低密度条件下出现了明显的偏析现象。
[Abstract]:The non-motorized traffic flow in large cities of China is mainly composed of ordinary bicycles and electric bicycles, which are heterogeneou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differences in speed, lateral displacement intention and the deceleration state caused by random disturbance. The difference of vehicle influence domain, lateral displacement tendency value and stochastic slowness probability is also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multi-lane cellular automata (Cellular Automata,CA)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mixed non-motor vehicle flow. Based on this, the influence of vehicle composition ratio on velocity-density, flow-density and realizable lateral displacement behavior is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ion ratio of electric bicycl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er two; The number of lateral displacements realized, that is, the transverse displacement rate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 and the standing point will appear in the rising stage. The occurrence of this point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n obvious segregation phenomen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density.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7254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31001)
【分类号】:U491.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晋;王慧;李平;;基于元胞自动机(CA)的自行车流建模及仿真[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2 史丹丹;朱正旺;刘好德;;考虑车-车通信的双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S1期

3 梁肖;毛保华;许奇;;自行车微观行为的心理生理力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保忠;段永灿;严娜;;中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支撑技术体系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11期

2 陈虹;余立建;龚炯;;基于CTM的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控制与仿真[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S1期

3 陈晨;陈建桥;;基于CA方法的交通流数值模拟及信号灯感应控制策略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6期

4 李克平;高自友;唐涛;;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for Train Movement Control Using Car-Following Strategy[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1年01期

5 赵小梅;宋桂翠;宋玉鲲;;Traffic Congestion Mechanism in Two Ramp Systems[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1年01期

6 刘泓;王慧;沈逢春;;基于混合交通流下的交叉口延误[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S1期

7 邓建华;;自行车CA模型的元胞长度动态修正[J];计算机工程;2012年03期

8 邓建华;朱从坤;;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自行车流模型[J];计算机仿真;2010年12期

9 王怡;王炜;李志斌;付茜;;物理分割的非机动车道超车事件延误动机模型[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年03期

10 邓建华;;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自行车流蛇行、穿插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Bicycle Flow Modeling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a[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毅;姚丹亚;苏岳龙;;混合交通环境下交通参与者行为分析与研究[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Tao Wang;;A new lattice hydrodynamic model based on ITS environment[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Tao Wang;;A new macro model for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driver's delay effect[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晨;基于细胞自动机方法的城市交通流模拟及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华东;城市混合交通系统的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景春光;平面交叉口机非冲突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蒋海峰;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干扰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陈振起;混合交通交叉口直行机动车运行特性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梁肖;自行车微观行为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李珊珊;平交路口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及其相互干扰微观行为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段鹏飞;面向校园疏散的均衡模型与疏导优化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赵玲;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分析及其对交通流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向郑涛;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建模及实时诱导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颢;改进的元胞自动机车辆微观行为仿真模型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邱建新;基于相位无交错点设计的交叉口信号配时及交通控制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3 吴文静;交通警告标志设置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朱波;基于元胞自动机和多智能体的混合微观交通仿真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冯毅恒;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建模与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陆续;城域混合交通仿真中的动态对象建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7年

7 朱海明;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交通流仿真系统[D];天津大学;2007年

8 李艳霞;基于多值元胞自动机的自行车流模型模拟及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贺正冰;面向控制与诱导协调系统的仿真平台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杜少娜;城市公交站点自行车对公交车的干扰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兰辉,关宏志;机非混合交通流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2 关宏志,陈艳艳,刘小明,任福田;基本路段机非混合交通流的解析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薛郁,董力耘,戴世强;一种改进的一维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及减速概率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1年03期

4 彭麟,谭惠丽,孔令江,刘慕仁;开放性边界条件下双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耦合效应研究[J];物理学报;2003年12期

5 李新刚;高自友;赵小梅;贾斌;;混合非机动车流的多值元胞机模型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08年08期

6 李建新,毛保华;混合交通环境下有信号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年02期

7 贾顺平;彭宏勤;郭谨一;陈海波;;城市混合交通中自行车对机动车行驶影响的定量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年02期

8 王炜;道路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延误分析法[J];中国公路学报;1998年S1期

9 王炜,李文权,邓卫,卢林,葛苏闽;无信号交叉口多车型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J];中国公路学报;2000年02期

10 王华东,吴铁军;一种新的交通流矢量场微观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玲;混合交通流无信号交叉口自行车微观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勇飚;钟诚文;李芸;李兵强;;一种改进的Nagel-Schreckenberg模型及速度-流量关系研究[J];系统工程;2006年08期

2 孟宪强;廖明军;王凯英;王显利;;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轨道站非收费区活动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年06期

3 史丹丹;朱正旺;刘好德;;考虑车-车通信的双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S1期

4 杨远舟;毛保华;张建鹏;高利平;陈绍宽;;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快速公交信号优先仿真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05期

5 石琴;黄志鹏;张卫华;;基于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车辆当量换算[J];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04期

6 钱蓓蕾;王慧;闻育;;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车队散布模型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7 马明全;耿国华;;微观交通模型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王晓杰;王海洋;马立辉;;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绿地系统探讨[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年06期

9 李捷;朱明皓;;道路交通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及其分析[J];物流技术;2010年Z2期

10 ;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J];公路运输文摘;199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宇;;浅析农村公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的特点、要点及应注意的问题[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范旭;;大型交通工程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陈玺;李春芳;;光束穿过负折射率介质板的横向位移[A];第六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钟东宁;陈森发;;道路交通系统之复杂多尺度建模[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前言[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6 段小梅;张怡伟;;广州市内环路交通工程标志标线设计与思考[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徐文立;田锡唐;刘雪松;;随焊锤击防止高强铝合金薄板焊接热裂纹的研究[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8 郭洪民;杨湘杰;京玉海;;铝合金凝固微观组织数值模拟[A];第八届全国塑性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孝宽;曹静;赵晓华;;交通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周商吾;吴娇蓉;;交通工程的发展与展望[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利;包扶路上写春秋[N];通辽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庆;地下立体交通网络将服务金融街[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叶云 本报驻浙江记者 徐文潇;杭州将实施9大交通工程[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木子;市领导视察交通工程[N];宜兴日报;2006年

5 通讯员 杨永凤邋记者 沈英甲;国内首个大规模地下交通工程破难点[N];科技日报;2008年

6 记者 沈英甲邋通讯员 杨永凤;我国首条大规模地下交通工程具通车条件[N];科技日报;2007年

7 记者 王文霞 实习生 陆颖;今年开建一批交通工程[N];郑州日报;2010年

8 华欣;安徽启动六大交通工程[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9 记者 孙凯;市领导查看交通工程施工进度[N];商丘日报;2007年

10 通讯员  刘国瑛 吴风鸣 庹文举;郧西建成19个廉政交通工程[N];湖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菅肖霞;基于数学和物理机理分析的行人流费用势场元胞自动机模型[D];上海大学;2013年

2 李新刚;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交通系统微观建模与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贾宁;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解析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启朗;路口瓶颈处交通状态的相图及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丁中俊;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中的相变现象和解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孙舵;道路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中的相变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孙晓燕;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张莉;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的分形理论与系统模拟[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慈玉生;快速路匝道连接段通行能力与匝道设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熊杰;枢纽机场近机位分配及其容量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魏娜;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公交车运行仿真与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傅玲;教学楼学生紧急疏散的自动机模拟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驰宇;基于驾驶员博弈行为的城市交通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学兵;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交通事故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5 田钧方;交通流复杂特性的微观建模与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马玉婷;基于驾驶员行为的入匝道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长波;基于OpenGL的交通工程结构物视景建模软件的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罗小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分析[D];长安大学;2005年

9 潘士虎;用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教学楼疏散过程[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婧;车辆排队的链式反应模型及其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67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67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0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