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紫外光老化性能变化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change of asphalt under UV aging, three kinds of modified asphalt with different propertie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UV aging of nature in laboratory, and the conventional indexes of asphalt were studied. The rotational viscosity and creep properties at low temperatur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three kinds of asphalt are aged by ultraviolet light, the penetration of rubber asphalt before and after aging is the highest, the prolongation of SBS asphalt is the highest, and the softening point of Sasobit is the highest. The viscosity ratio and aging index of SBS asphalt are the highest. The viscosity ratio and aging index of rubber asphalt are the smallest. It is found that the anti-aging properties of asphalt obtained by different evaluation indexes are not consistent.
【作者单位】: 攀枝花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U4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郝增恒;张肖宁;盛兴跃;王佳妮;;超热老化条件下改性沥青的老化机理[J];建筑材料学报;2009年04期
2 李宁利;张彩利;肖庆一;李户辉;;沥青抗老化性能评价指标[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栗培龙;张争奇;王秉纲;丁湛;;沥青野外热氧老化模拟试验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何文华;郭韦韦;杨群;;氙灯加速老化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李变华;刘其城;贺平均;;复配抗紫外光老化剂对改善沥青光老化性能的影响[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王丽红;夏野;;改性沥青中SBS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2年02期
5 张俊;廖克俭;闫锋;姜殿东;;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老化性能分析[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8年03期
6 张华;钱觉时;吴文军;张锋;郝增恒;;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疲劳寿命的能量法[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年04期
7 孙式霜;王彦敏;;纳米TiO_2改性沥青抗光老化性能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李严;王大明;白崎峰;;再生剂改善废旧沥青性能的试验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年Z1期
9 苗英豪;王秉纲;;中国沥青路面气候影响分区方案[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10 李立寒;陈春羽;王飞;;涂料型防滑表层体系界面强度的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玉;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慧;废轮胎热解油的资源化利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珏;机场沥青道面施工质量变异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张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GA)疲劳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陈静云;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梁春雨;30~#硬质沥青用于沥青路面中下面层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芦军;沥青路面老化行为与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耿九光;沥青老化机理及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王佳妮;模拟紫外环境下沥青流变行为及老化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罗苏平;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环境与多场耦合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仕峰,张玉军,王迪珍,罗东山;SBS改性沥青的老化行为[J];合成橡胶工业;2003年05期
2 水恒福,沈本贤,高晋生,周华;~1H-NMR和IR对道路沥青老化过程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3 张俊;廖克俭;闫锋;姜殿东;;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老化性能分析[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8年03期
4 张智强,周进川,饶枭宇;SBS对基质沥青低温性能改善效果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肖鹏;康爱红;李雪峰;;基于红外光谱法的SBS改性沥青共混机理[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6 乌延玲;;短期老化对沥青性能参数的影响[J];交通标准化;2010年11期
7 封基良;;沥青BBR小梁试验的流变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年02期
8 田小革,郑健龙,张起森;老化对沥青结合料粘弹性的影响[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9 张争奇,梁晓莉,李平;沥青老化性能评价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10 彭波;丁智勇;戴经梁;;不同类型沥青胶浆路用性能对比[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华鑫;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与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高建立;沥青指标的分析与评价及新指标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耿九光;沥青老化机理及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介杰,文军,林艳华;国产改性沥青在路面上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2年02期
2 王丛愚,张岩,张海涛;简论改性沥青[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2年03期
3 马健萍,李豁,孙长新,李明耀,高再锐;新的改性沥青设备与加工技术[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年02期
4 吴建国;改性沥青挥发份提取工艺的改进[J];青海交通科技;2002年03期
5 焦景波,稽立新;改性沥青基本性能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6 孙宏斌,西庭玉;改性沥青专用研磨机[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7期
7 张雪峰,史云龙,刘宝丰;改性沥青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8期
8 鲍伟 ,梁庆韬;浅谈我国改性沥青业的超常规模发展[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3年04期
9 陈华鑫,卢军,彭廷,胡长顺;改性沥青的粘度特性和施工温度控制[J];石油沥青;2003年04期
10 郭银生,陈红彪;改性沥青简易气压喷洒罐加工方法[J];铁道建筑技术;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婉利;俞华信;罗望群;王玲;陈定利;;改性沥青新产品研究开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徐希娟;原健安;;化学改性沥青的应用前景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3 郝培文;;改性沥青使用技术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林江;施张兴;金海山;林大根;;浅谈乳化改性沥青发展方向及生产技术关键[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孔宪明;;改性沥青的显微观测[A];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塑性体改性沥青、弹性体改性沥青两项新国标实施[A];全国第十四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燕文;陈e,
本文编号:2487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8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