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地震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19 07:51
【摘要】:为研究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抗震性能,以一座主跨1 400m的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方案为背景进行分析。采用MIDAS Civil建立桥梁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地震反应谱和时程分析方法进行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以及结构非线性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并通过与相同主跨悬索桥和斜拉桥方案地震反应的对比,探讨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在超大跨度桥梁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塔、梁结合处的主梁和塔柱以及塔底截面产生最大内力,应重视这些关键截面的抗震设计;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抗震性能介于斜拉桥与悬索桥之间,更偏向于悬索桥,比斜拉桥优越,适用于主跨超千米的大跨度桥梁。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cable-stayed suspension cooperative system bridge, a cable-stayed suspension cooperative system bridge with a main span of 1 400m is used as the background to analyz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cable-stayed suspension cooperative system bridge.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bridge is established by MIDAS Civil, and the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unde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earthquake and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nonlinear on seismic response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and time history analysis methods. The applicability of cable-stayed suspension cooperative system bridge in super-span bridge is discuss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ame main span suspension bridge and cable-stayed bridge sche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action of horizontal earthquake, the cable-stayed suspension cooperative system bridge tower, the main beam and tower column at the beam joint and the bottom section of the tower produce the maximum internal force, and the seismic design of these key section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cable-stayed suspension cooperative system bridge is between the cable-stayed bridge and the suspension bridge, which is superior to the cable-stayed bridge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long-span bridge with the main span of more than kilometer.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分类号】:U44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春城,张哲,石磊;自锚式悬索桥的纵向地震反应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5期

2 韩立中;张哲;张劲泉;聂建国;黄海新;;大跨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地震响应及减震控制分析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5期

3 肖汝诚,贾丽君,薛二乐,罗喜恒,戴利民,朱乐东,项海帆;斜拉-悬吊协作体系的设计探索[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平;舒春生;;斜拉-悬索组合桥结构参数对自振特性的影响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6期

2 杨孟刚;陈国阳;;大跨度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减隔震措施[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何庆祥;沈祖炎;;结构地震行波效应分析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1期

4 黄海新;张哲;石磊;;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动力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陈国芳;张哲;吴宏业;谭岩斌;;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静风响应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王会利;秦泗凤;张哲;许福友;;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非线性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张征;黄才良;张哲;;自锚式吊拉组合体系桥主缆线形计算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张哲;李生勇;石磊;王会利;;结构可靠度分析中的改进响应面法及其应用[J];工程力学;2007年08期

9 张哲;王会利;石磊;秦泗凤;;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基础微分方程近似推导[J];工程力学;2008年05期

10 张哲;王会利;黄才良;陈军;杜高明;;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设计与分析[J];公路;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沈锐利;谢尚英;邱景;;虎门二桥坭洲水道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梁方案设计构思[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何庆祥;沈祖炎;;结构地震行波效应分析综述[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3 马亚舟;;浅谈大跨度吊拉组合桥的发展[A];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芳;大跨度桥梁颤抖振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赵长军;大跨索桁桥初步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杨孟刚;磁流变阻尼器在大跨度桥梁上的减震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胡建华;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及静动力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苗家武;超大跨度斜拉桥设计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陈从春;矮塔斜拉桥设计理论核心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王会利;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结构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黄海新;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李杰;自锚式悬索桥地震非线性时程响应分析和简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黄琼;钢—混凝土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受力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金涛;三塔自锚式悬索—斜拉协作体系桥计算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王少华;三塔斜拉—自锚式悬索连续协作体系桥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张明晶;大跨桥梁抗风试验装备及平板吸气抗风方法[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孟续东;1700米主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方案设计和静动力计算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潘航滨;吊拉组合体系桥施工全过程抗风稳定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6 马宗志;独塔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动力性能及抗震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云;多点激励下大跨网架结构的行波效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肖海波;自锚式悬索桥的力学特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杜高明;大跨度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结构性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张凯;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地震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家浩;随机地震响应功率谱快速算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0年04期

2 张卉;王志清;彭元诚;龙晓鸿;;四渡河大跨悬索桥空间地震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3期

3 丰硕,项贻强,谢旭;超大跨度悬索桥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8期

4 吴斌暄;王磊;王歧峰;;使用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桥梁在地震反应中的响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0期

5 范立础,王君杰,陈玮;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大跨度斜拉桥的响应特征[J];计算力学学报;2001年03期

6 叶毅;张哲;夏国平;苗峰;;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非线性随机静力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年06期

7 张元凯,肖汝诚,金成棣;自锚式悬索桥的设计[J];桥梁建设;2002年05期

8 屈铁军;王前信;;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的进展[J];世界地震工程;1993年01期

9 项海帆;斜张桥在行波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10 肖汝诚,项海帆;拉吊协作桥的施工控制与吊索疲劳控制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建华;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的荷载转换及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新;;装备制造业配套协作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J];学术交流;2009年10期

2 李跃;构建开放式新型协作体系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J];航天工业管理;2005年02期

3 许福友;张哲;黄才良;李天飞;;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工程应用及特点分析[J];中外公路;2009年01期

4 任国红;;南平市闽江大桥斜拉-连续梁悬臂协作体系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4期

5 张哲;杜高明;谭岩斌;王会利;;大跨度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模型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6期

6 肖汝诚,项海帆;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力学特性及其经济性能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99年03期

7 黄海新;张哲;石磊;;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动力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王会利;秦泗凤;张哲;许福友;;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非线性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余报楚;邱文亮;李生勇;万其柏;李天飞;;混凝土斜拉桥与T构协作体系的极限承载力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S1期

10 肖汝诚,贾丽君,薛二乐,罗喜恒,戴利民,朱乐东,项海帆;斜拉-悬吊协作体系的设计探索[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许福友;张哲;黄才良;;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工程应用及特点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2 肖汝诚;项海帆;;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力学特性及其经济性能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3 肖汝诚;罗喜恒;贾丽君;戴利民;薛二乐;朱乐东;项海帆;;伶仃东航道斜拉—悬吊协作体系的设计尝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4 牟瑛娜;张哲;汤铮飞;苗峰;;一座新型协作体系桥地震响应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5 叶国;;中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共享协作体系的构建[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6 李宾宾;许福友;黄才良;张哲;;大跨度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施工期颤振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9年

7 赵莉晓;马虎兆;;关于构建环渤海区域知识产权协作体系的设想与建议[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跃;构建开放式新型协作体系[N];中国航天报;2005年

2 记者  刘思燕;打造开放式新型协作体系[N];中国航天报;2006年

3 记者 朱盈洁;京、津、冀产业协作体系将深化[N];首都建设报;2006年

4 厚街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 黎惠勤;建立司法协作体系 共建和谐幸福厚街[N];东莞日报;2011年

5 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研究室 刘裕;司法协作体系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N];东莞日报;2011年

6 记者 林绿波;以更专业的协作体系抱团前行[N];泉州晚报;2012年

7 ;河北省政府常务副秘书长苏银增:完善联动协作体系 推进食品安全监管[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8 刘智 廖耀强 记者 高传开;防城港支队优势互补构建共保安全协作体系[N];人民武警;2007年

9 敬冉邋张怀忠;武汉城市圈烟草打假协作体系正式启动[N];经理日报;2008年

10 记者 肖慧;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N];徐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叶毅;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参数敏感性与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万其柏;斜拉—刚构协作体系桥的静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苗峰;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动力学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海新;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夏国平;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结构体系研究及其弹性地基梁算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群;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杜高明;大跨度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结构性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礼辉;主—副拱协作体系桥梁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孙蕊;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的景观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孟续东;1700米主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方案设计和静动力计算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满胜永;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配套协作体系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张凯;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地震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吴宏业;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静力性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岳丽娜;Y型刚构提篮拱协作体系空间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02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02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