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城市交通声景初探

发布时间:2019-07-29 12:30
【摘要】:交通噪声是城市主要噪声源之一,本文在解读了原始声景研究范畴与研究内容后,通过对道路交通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交通声景的概念,并从人、声音、环境三个角度阐述了交通声景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交通声景与建筑声景的研究对象、调节手段的比较后,对交通声景的特点进行了解析。交通声景的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立一个恰当的交通声景评价体系需要大量的分析与积累。 对于一个特定区域的交通声景的研究首要的是要了解这一特定区域内的声环境,了解其声规律。本文以天津大学七里台校区为蓝本进行声环境的研究,确定了校园内的声构成与声规律,了解了校园规划与道路设计的一些缺陷,并提出一定的改进建议。 交通声景所面对的两大研究主体是交通过程的重要参与者:行人与驾驶员。行人在行走过程中的声感知、声喜好以及对道路的主观评价,是评价某段道路的设计好坏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soundwalk实验,研究了行人对于天津大学校园内的主要道路的主观评价,探索了影响人们出行的一些重要因素。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心理会受到车外景物、车内声音以及道路状况等视觉以及听觉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行驶过程中,车窗的开与关对车内的声场分布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在保持车窗关闭的情况下,车内的声学特性相对较为稳定;影响驾驶员心情的视觉因素主要集中在车辆拥堵程度以及道路功能建设,而人们一直所致力的道路美化建设对此影响不大。在进行驾驶实验的研究中,本文发现有无驾驶经验这一因素在人们在驾驶时的关注内容、反感因素以及道路主观评价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是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的。 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文章最末试图提出了交通声景的评价体系标准,包括对声环境标准的划分以及对改善措施的基于现实因素的取舍。
【图文】:

城市交通声景初探


第一章 绪论个平衡的声环境。其学术杂志《声景:声学:the Journal ofAcoustic Ecology)也于 2000 年创刊家都陆续的开展了声景研究,各自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景研究开展于 21 世纪初,最早是由清华大学的李国、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建渐展开,在城市居住区声景、城市公园声景等的优化果。究声景学的概念图多从李国棋所描述的人、声音、环衍变、脱胎而来,如图 1-1 所示。

城市交通声景初探


即人、声音、环境。由于图1-1、1-2 中都将“声音”单列出来,那么图 1、2 中的“环境”也就是狭隘的,是剥离了声音以后剩下的环境。于是许多文章中将“环境”也就替换成了“景观”。单纯的对于声音和景观的探讨已经有了对应的声品质研究与景观学,如图 1-2 所示。在图 1-2 中,仍然坚持用“环境”是希望强调出历史、社会、人文环境在声景研究中的作用,在图 1-2 中的三角形区域则体现出环境与声音的融合、集成效果,区域内既可以纵向的读取“环境声学、历史声学”,也可横向的认为是“历史环境、声学”。图 1-2 在客观感受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主观能动的内容,,许多的声景研究多是应用在城市开放空间中,尤以建筑声景的研究最为流行,通过对某处的声景调研进而提出许多整改的方法,如增添绿化带、水幕墙、音乐喷泉等等[14-15]。这些措施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由于其所针对的建筑声景具有相对的静态、规律明显、稳定的特征,故此,采取这些措施来取得期望的声景效果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但是有一定的实施成本和实施困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声景状况都如建筑声景这样稳定,在声景研究的领域中,仍然有一些复杂、流动、多变的状况,本文主要阐述的交通声景就属于这种领域。综上,图 1-2 是在声景的作用过程中将人为因素与非人为因素隔开,扩张了一些元素的概念,强调人本性的观点而提出的。1.3 交通声景的概念与特点在传统声景的研究中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滨谊;陈丹;;论声景类型及其规划设计手法[J];风景园林;2009年01期

2 李楠;赵越U

本文编号:2520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20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7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