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海底沉管隧道体系三维地震响应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韩大建,周阿兴;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的等效质点系模型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11期
2 禹海涛;袁勇;徐国平;陈越;;超长沉管隧道抗震设计及其关键性问题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楼梦麟,潘旦光,范立础;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侧向人工边界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7期
4 严松宏,高峰,李德武,潘昌实;南京长江沉管隧道的地震安全性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宁;张兴业;袁有为;王建华;;沉管隧道有限元与等效质点抗震分析比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2 潘旦光;楼梦麟;;河谷地形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3 楼梦麟;邸龙;;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双层柱面网壳在多点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4 楼梦麟;宗刚;牛伟星;陈根达;;土-桩-钢结构-TLD系统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6期
5 张如林;楼梦麟;徐奴文;;圆形地下连续墙场地动力反应分析的子结构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6 朱民伟;张巍;李珠;刘元珍;;考虑行波效应的三维河谷场地长周期地震动响应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1期
7 乔冠东;楼梦麟;;大型沉井基础地震反应分析中侧向边界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2年S1期
8 吴玖荣;徐安;;用多质点—弹簧模型研究沉管隧道土体地震响应[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刘莉娇;陈新民;魏平;沈建;;地震作用下隧道易损性的整体风险评估[J];工业建筑;2010年S1期
10 徐正良;张中杰;禹海涛;陈加核;张擎宇;;复杂地下大空间综合体抗震性能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白建方;楼梦麟;;基于约束模态综合法的土层等效线性化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2 白建方;楼梦麟;;考虑局部非线性的复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约束模态综合法[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3 乔冠东;楼梦麟;;大型沉井基础地震反应分析中侧向边界的影响[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伟;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及其与地表建筑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邸龙;复杂条件下大跨度空间柱面网壳结构的抗震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申跃奎;地铁激励下振动的传播规律及建筑物隔振减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孔戈;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王国波;软土地铁车站结构三维地震响应计算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白建方;复杂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并行有限元方法[D];同济大学;2007年
7 胡伟;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桩—土—结构体系地震动力相互作用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高博;碎石桩复合地基震后沉降规律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王文沛;浅埋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10 李海山;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空间网格结构地震响应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强;半无限土体的数值模拟及动力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杰;地震作用下细长结构对桩基的反馈作用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王一功;特殊场地上的土-结构共同作用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卢慈荣;盾构法隧道纵向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邓爽;长江隧道衬砌结构地震响应的三维数值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林利民;大型城市地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邓晓红;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桥墩抗震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朱玉星;地铁运行激励下土层振动的有限元分析与隔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韩飞;考虑土层非线性的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林清;浦东机场二期航站楼多点地震反应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兴;庄海洋;杜修力;李亮;左熹;朱定华;;液化场地土-地铁车站结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3期
2 陈贵红;高波;赵玉光;;沉管隧道抗震研究[J];地震研究;2006年01期
3 陈国兴;上体-结构体系地震性能研究[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4 傅继阳;吴玖荣;徐安;;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地震响应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5 韩大建,周阿兴;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的等效质点系模型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11期
6 韩大建,周阿兴,黄炎生;珠江水下沉管隧道的抗震分析与设计(Ⅰ)──时程响应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11期
7 韩大建,唐增洪;珠江水下沉管隧道的抗震分析与设计(Ⅱ)──行波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11期
8 楼梦麟,林皋;粘弹性地基中人工边界的波动反射效应[J];水利学报;1986年06期
9 杨林德,杨超,季倩倩,郑永来;地铁车站的振动台试验与地震响应的计算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0期
10 姜忻良;徐炳伟;焦莹;;大型土-桩-复杂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毅之,金先龙,丁峻宏,曹文宏;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的并行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5期
2 曹文宏;乔宗昭;金先龙;陈鸿;;外环线沉管隧道地震响应的三维数值模拟[J];中国市政工程;2006年01期
3 严松宏;潘昌实;;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6年02期
4 陈鸿;贺春宁;乔宗昭;;上海外环沉管隧道设计(十一)——管段接头设计[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6年01期
5 严松宏,高峰,李德武,潘昌实;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若干问题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6 屠树根;日本沉管隧道抗震设计细则[J];现代隧道技术;1995年02期
7 韩大建,周阿兴;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的等效质点系模型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11期
8 田敬学,张庆贺,杨国祥;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预制阶段温度控制[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01期
9 田敬学,宋杰,刘宗光,张庆贺;沉管隧道管段预制阶段温度场仿真分析[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2年04期
10 李彦军;沉管隧道综合勘察方法[J];铁道勘察;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彬;杜进生;罗小峰;;泾河大桥合拢内力和变形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2 石现峰;李建中;梁志广;;施工方法对混凝土连续梁桥内力及变形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3 裴炳志;叶见曙;李学文;颜东煌;;荆州长江大桥高低塔斜拉桥辅助墩的受力影响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陆明;陈鸿;;超深埋海底沉管隧道接头防水设计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庆贺;高卫平;;沉管隧道施工阶段不同工况的受力性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6 高峰;关宝树;潘昌实;;沉管隧道在列车振动作用下受力状态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7 陈宝春;余健;吴庆雄;;活性粉末混凝土箱形拱桥地震响应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冯卫星;王克丽;景诗庭;;沉管隧道基础处理[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9 韩卫东;乔春生;;沉管隧道管体制作过程中温度应力的动态模拟[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韩大建;唐增洪;;沉管隧道地震反应的工程分析方法[A];广东省岩土工程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楚楚;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基槽试验启动[N];中国交通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陈果 实习生 庞丹丽 通讯员 左西尧;变截面管段国内首创[N];广东建设报;2008年
3 通讯员王中正;海河隧道工程开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4 李超 张夏虹;港珠澳大桥混凝土浇筑采用新工艺[N];中国交通报;2009年
5 陈国雄邋通讯员 张健文;广州打捞局成功采用新工艺[N];中国水运报;2007年
6 记者 刘静 实习生 光v,
本文编号:2559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5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