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刚性网格—桩加筋路基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22 10:49
【摘要】:刚性网格-桩加筋路基类似于桩承式加筋路堤,是一种由路堤填土、加筋垫层、软土层、持力层、刚性网格和预制或现浇混凝土桩即刚性桩组成的复合地基。该复合地基是基于厚路堤工况下路堤边缘处毁桩破坏而设置的一种更新型复合地基形式,其设计目的是通过筋材的抗拉模量增强桩体荷载分担比和利用刚性网格减小边桩弯矩和剪力;其内部结构形式的不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基于该复合地基的结构特点,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桩身和软基的受力变形特征;根据土拱理论,推导了在考虑基土反力的情况下筋材力学及变形的解析表达式;并研究了布桩形式和土堤加固方法。主要工作如下: (1)根据Midas/GTS前处理中产生的桩-土单元节点分离,研究桩端处几何瞬变的形成过程;通过桩端边界条件改造,建立有持力层工况下不同类型刚性桩加固路堤的基本模型,比较分析中桩、边桩和网织物的受力变形特点,分析各对象的优缺点,阐明提出刚性网格-桩加筋路基的原因。 (2)针对刚性桩加筋路基和桩承式路堤在有持力层刺入工况下的薄弱部位,分析刚性网格 桩加筋路基中筋材、刚性网格和附加桩对薄弱处的加固作用,研究有、无持力层刺入2种工况下刚性网格 桩加筋路基受力和变形在不同桩长影响下的变化特征,对刚性网格 桩加筋路基是否适用于无持力层工况进行可行性探讨。 (3)基于Hewlett和Randolph的空间半球拱模型假设刚性网格-桩加筋路基路堤荷载传递途径、虎克定律和平衡条件,获得了筋材受力变形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桩距和软土层弹性模量及深度对筋材的影响,揭示土拱、筋材拉力及桩体荷载分担比的受力机理。 (4)提出单向布置混凝土梁下刚性桩加筋路基的混凝土梁和筋材的布置方式;根据“HewlettRandolph”和“LOW”的平面土拱理论,求解在考虑了筋材下土体屈服、单向布置混凝土梁下刚性桩加筋路基筋材上下应力差、土拱所占的桩体荷载分担比和筋材所占的桩体荷载分担比,并对两种理论所得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 (5)探讨了刚性网格-桩加筋路基在有无持力层刺入工况下的布桩优化方式。 (6)论证刚性网格-桩加筋路基土堤的主要破坏形式;根据土堤破坏形式,建立草被、土工网、护坡以及支护桩加固状态下土堤受力平衡方程,分析不同土堤坡角下土堤内摩擦角对加固材料厚度的影响。 本文主要成果如下:(1)有无持力层两种工况下桩身受力分布规律;(2)薄弱部位的确定;(3)考虑筋材下地基反力的筋材受力及变形、土拱部分所占的桩体荷载分担比和筋材部分所占的桩体荷载分担比的解析解;(4)布桩方式;(5)土堤加固的分析方法。 基于上述工作和成果,本文所取得主要结论如下: (1)桩帽或刚性网格的加固减小褥垫层刺入量和筋材的拉力,刚性网格的设置减小了边桩弯矩和剪力。 (2)无持力层工况下的刚性网格-桩加筋路基,桩长的增加能增大中桩桩体荷载比,减小边桩上部弯矩及剪力、体系的最大沉降和路堤外侧竖向位移变异,,并使体系竖向变形由竖向剪切型部分地向水平扩散型转化;应通过增加桩长,利用预制薄壁混凝土管桩(PTC管桩)放宽中桩截面,减小附加桩桩径实现优化。 (3)刚性网格的设置为土拱构架提供一定的厚度,承担一部分桩体荷载分担比;路堤填土内摩擦角的增加有利于增强土拱部分产生的桩体荷载分担比;筋材的增强设置,承担另一部分桩体荷载分担比,并减小筋材与刚性网格的不均匀沉降;地质条件越差越有利于发挥筋材的作用。 (4)在有持力层工况下采取‘中桩疏边桩密’的布桩方式;在无持力层刺入工况下,应采用‘中心稍疏其余密’的布桩方式。 (5)应结合坡角的大小,可分别利用草被、土工格栅的拉力和护坡的自重对土堤进行加固,堤坡角度越大,加固物厚度越大。
【图文】:

筋材,路基加固,土层厚度,加筋


堤填土和软土层厚度较大的路基加固工程。图 1-1 刚性网格-桩加筋路基横截面1 Cross-section of a rigid grid-pile reinforced s

竖向变形,横向变形,路堤


(c)对象 III(c)Object III图 2-7 竖向变形Fig. 2-7 Vertical deformation(3)体系横向变形取桩间土横向截面,图 2-8 显示了不同对象竖向变形结果。可反映出:(1)路堤填土顶部边缘发生横向变形;(2)路基内最大横向变形发生在边桩上部;(3)路堤边缘横向变形稍大。上述结果表明:(1)应根据场地条件,适当放宽路堤边缘坡度,增强填土边缘边坡稳定性;(2)对于重要车道,路堤边缘横向变形较大,应增加护栏,护栏位置需往中心方向缩进 1m-2m;(3)路堤边缘和边桩上部应作适当加固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闯;刘松玉;杜广印;杨昭宇;吴荷君;;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三维数值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王非;缪林昌;;落水洞上覆路堤土工加筋设计新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饶为国,杜文锋,罗卫东,张铁立;三点法推算桩—网复合路基工后沉降量[J];公路;2001年08期

4 王斌,徐泽中;预应力管桩在高速公路拼接工程软基处理中的设计方法[J];公路;2004年02期

5 黄绍铭,王迪民,裴捷,贾宗元,魏汝楠,姚建明;按沉降量控制的复合桩基设计方法(上)[J];工业建筑;1992年07期

6 黄绍铭,王迪民,裴捷,贾宗元,魏汝楠,姚建明;按沉降量控制的复合桩基设计方法(下)[J];工业建筑;1992年08期

7 李韬,黄建华,高大钊;弹性承台下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变分法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黄文锋;张轶;林继生;;桩承式加筋路堤关键部位分析[J];山西建筑;2012年15期

9 陈慧远;摩擦接触单元及其分析方法[J];水利学报;1985年04期

10 梁兵;CFG桩在高速公路软基路段加宽处理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03年08期



本文编号:2564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64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5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