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泥水平衡盾构开挖面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2 03:30
【摘要】:在泥水平衡盾构施工过程中,如何确保施工安全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地层土体稳定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对于砂质地层开挖面稳定性的失稳机制及其稳定性分析尚处于经验阶段。利用大尺寸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头高度(无水、0.9 m和1.1 m)下两种地层中开挖面主动破坏的发展模式和受力情况。试验中分析了不同水头高度对开挖面主动破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砂质土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时,存在土拱效应,使得地表对开挖面主动破坏的响应存在滞后效应;根据水头高度不同,可将砂质地层中开挖面主动破坏发展模式划分为无水模式、低水头模式和高水头模式;在形成泥膜和提供支护力的过程中,会在砂质土层中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在确定支护力时,应在静止土压力和静水压力的基础上,考虑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确定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文】:

模型图,试验系统,单位


强度、开挖面水土压力和泥水舱压力等分布特性进行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在泥水舱内部和开挖面上埋设水、土压力传感器,观测开挖面失稳过程中泥水舱压力和开挖面前方水、土压力的分布和发展情况。对观测结果和盾构掘进参数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泥水舱压力、开挖面水、土压力和不同要素(覆土厚度、水头高度、泥浆配比和土体性质等)间的关系。2试验概况2.1模型制作及布置本文试验采用独立设计研发的泥水平衡盾构试验系统进行。包括模型土箱、泥水平衡盾构模型机及其推力系统、泥浆循环系统、测试系统组成,具体布置见图1。根据相似比计算得到的模型箱尺寸数据,由2cm厚有机玻璃板焊接而成,并用三角钢设置了横向和纵向的钢肋,以保证其有足够的刚度。盾构模型由前端细格栅、缓冲区和气液压力室组成,模型图1试验系统组成简图(单位:cm)Fig.1Sketchofexperimentsystem(unit:cm)盾构机直径为50cm。气液压力室内安设土压力计用以量测舱压,气液压力室与注浆管直接相连,进气管与出气管均与气囊相连。泥浆循环系统由泥浆槽和调压组合阀组成,调压组合阀由4个阀门组成,可方便地通过调节调压组合阀将注浆压力调至所需压力,将泥浆池内泥浆注入到地层中。同时,舱压的稳定由位于气液压力室内的气囊进行调节。试验测试系统由传感器和采集器组成。传感器包括微型土压力盒、YY-2B型孔隙水压力计、GECO-16A多路数据采集仪等,采集仪能够实现数据动态实时采集;地表土体位移采用高精度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在距离模拟开挖面大约3cm左右的竖向平面布设孔、土压力传感器,监测开挖面土体的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具体布设如图2所示。同时,在泥水舱内中间位置布设一个压力盒,用于监测舱压的变化情况。试验中采用高精度激光?

传感器,开挖面


第8期刘泉维等:泥水平衡盾构开挖面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2257(a)纵剖面示意图(b)实物图(c)横剖面示意图图2传感器布设图Fig.2Thelayoutofsensors图3地表监测点分布Fig.3Thelayoutofgroundsettlementmonitoringpoints图4颗粒级配曲线Fig.4Thegradingcurvesofparticles表1地层基本性质Table1Basicpropertiesofstratum地层种类密度/(g/cm3)压缩模量/MPa泊松比黏聚力/kPa内摩擦角/(°)中粗砂2.1225.00.330.735.0粉细砂1.9113.80.3018.728.7(2)制备地层。先将砂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往模型箱内填砂,分层夯实,20cm为一层,,并采用微型十字板剪切仪和普氏贯入仪进行土层均匀性测试,每层土层表面剪切强度在6kPa左右,干密度为1.5g/cm3,然后加水饱和固结48h。(3)调节土层中水头高度,同时按比例配置泥浆,并将泥浆膨化12h。(4)开始试验,通过调压开关,以一定的压力将泥浆注入到泥水舱内,透过格栅在砂层中形成泥膜。(5)由气压来维持舱压稳定,缓慢后撤盾构机模型使其与开挖面脱离,此时开挖面的舱压维持开挖面的稳定。(6)调节注浆压力来模拟开挖面失稳的两种情况,降低舱压,则开挖面主动破坏。(7)试验过程中进行舱压、开挖面土压、孔隙水压力等方面的动态监测;模型试验前、中、后,分别进行砂层贯入强度、微型十字板剪切强度、地表位移的观测。(8)最后将模型箱内土体进行剖切分层取样,找出泥浆渗透范围及路径,并对泥膜进行取样,进行相关土工试验,测试其物理力学性质。按照以上方法,在覆跨比C/D0.6、1.0(其中:C为覆土厚度,D为隧道直径),水头高度h0、0.9、1.1m时分别在两种土层中进行试验,研究开挖面主动破坏和被动破坏时极限支护力、土拱效应及地表沉降发展规律。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继红,常斌;层状土地层中浅埋隧道施工性态的模拟与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4年06期

2 王小军,孙建敏;泥水盾构施工的环流管理[J];施工企业管理;2005年03期

3 黄正荣;朱伟;梁精华;秦建设;;盾构法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4 祝云华;;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分析[J];铁道建筑;2011年05期

5 李飞;;分析三菱泥水平衡盾构机环流系统的配置与操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4期

6 孙钧,朱合华;软弱围岩隧洞施工性态的力学模拟与分析[J];岩土力学;1994年04期

7 裴洪军 ,孙树林 ,吴绍明 ,裴红岩 ,苑明文;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方法评析[J];地下空间;2005年01期

8 姚振凯;黄运平;杨敦才;梁明生;;中导洞-核心土工艺施工三车道公路连拱隧道成功探索[J];公路;2006年05期

9 黄正荣;朱伟;梁精华;秦建设;;浅埋砂土中盾构法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及稳定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10 袁小会;韩月旺;郭涛;;盾构施工中开挖面失稳数值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洪进;;软土地层中泥水盾构开挖面形态与稳定的探讨[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吴江滨;;开挖面空间效应及应力释放率的数值模拟研究[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王征;;隧道开挖横向空间效应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金丰年;钱七虎;;隧洞开挖的三维有限元计算[A];钱七虎院士论文选集[C];2007年

5 汪波;;无水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泡沫应用技术[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钟世航;;喷锚支护对隧道围岩中自承体系的促成作用[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7 张德鑫;周允文;曾琮恺;;卵砾石层隧道开挖渗流现象之模拟[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侯学渊;孙逸明;;隧道收敛反馈设计法[A];第三届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5年

9 孙树林;何剑凯;林起昌;;节理化岩体中最佳隧洞开挖方向的确定[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曾大仁;李胜宗;黄淮彬;;雪山隧道从竖井增辟工作面施工探讨[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景明邋林嘉琳;翔安隧道施工速度翻倍[N];厦门日报;2008年

2 张涛 魏智 陈鸿圣 本报记者 于莘明;铁军苦战嘎隆拉[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陈鸿圣 凌_g;筑路铁军鏖战“高原孤岛”[N];中国交通报;2009年

4 水利部机械局 胡胜利 乔世珊;泥水式盾构机的工作原理[N];中国水利报;2000年

5 见习记者 杨晓;运用泥水盾构法构筑的“地下长城”[N];广东建设报;2006年

6 张利;刻在卢沟桥畔的崭新记忆[N];中国水利报;2007年

7 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第六分公司 高伟杰;盖挖法在隧道浅埋偏压段中的应用[N];物资信息报;2005年

8 张纪平邋刘刚;世界跨度最大穿河隧道顺利贯通[N];中华建筑报;2008年

9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理事长 郭陕云;“新奥法” 隧道施工的双刃剑[N];建筑时报;2007年

10 承德路桥建设总公司 刘树立;浅谈公路隧道新奥法基本施工方法[N];中华建筑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建设;盾构施工开挖面变形与破坏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李志华;隧道结构生命全过程可靠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胡群芳;基于地层变异的盾构隧道工程风险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李向阳;大断面管幕—箱涵推进工法中管幕力学作用与开挖面稳定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唐雄俊;隧道收敛约束法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沈建奇;盾构掘进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徐前卫;盾构施工参数的地层适应性模型试验及其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赵旭峰;挤压性围岩隧道施工时空效应及其大变形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齐明山;大变形软岩流变性态及其在隧道工程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齐静静;盾构隧道的环境效应及结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亚林;土压平衡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裴洪军;城市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朱季;粉砂土地基盾构施工开挖面稳定性及环境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孙丽梅;软土地层泥水平衡盾构施工数值模拟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5 蒋洪进;泥水盾构穿越既有隧道的影响及施工参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钟山;盾构法隧道施工监测数据处理与预警、报警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郭小云;黄土盾构隧道开挖土体变形的三维数值模拟[D];西安工业大学;2007年

8 陈凌云;公路穿煤隧道揭煤施工过程中岩柱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9 胡承军;软土隧道施工的自动监测数据动态分析与安全状态评估方法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王树成;松散破碎围岩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及其动态力学行为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6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86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b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