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沉降测量的管道力学性状分析及误差评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伯清,沙寿家;隧道衬砌力学性状的分析[J];铁道建筑;1995年09期
2 易建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曲线桥实桥载荷试验[J];中外公路;1994年02期
3 高大水;徐麟祥;;三峡工程船闸中隔墩岩体利用及力学性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4 陈禄生;王广俊;;超载作用下加筋土支挡结构的力学性状[J];公路;1991年05期
5 陈u&,彭建忠,顾欢达,沈剑林,陈越;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受力性状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2年04期
6 朱杰兵,韩军,程良奎,肖国强;三峡永久船闸预应力锚索加固对周边岩体力学性状影响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7 王智超;罗迎社;龚卫锋;邓旭华;;高填方路基压实土力学性状实验[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8 张小冬,凌贤长,程亚鹏,王宣青,张军臣;水下隧道周围土体及衬砌变形力学性状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7期
9 喻志洁;张土乔;;深基坑工程临近管道力学性状的计算[J];公路工程;2010年03期
10 凌贤长;王丽霞;吴立新;王禹兰;;隧道盾构法掘进触发二次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沛;王东;王芝银;;尹中高速公路旋喷桩复合地基的数值模拟[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陆培炎;陈晓文;杨光华;;广州珠江水下隧道沉管段内力分析[A];高层建筑与桥梁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3 王勇;孙彩红;;大跨隧道洞口段施工监控量测与结构受力变形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严伊莎;林永贵;段正君;;初始地应力对软弱围岩隧道衬砌力学行为的影响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陆培炎;陈晓文;杨光华;;广州珠江水下隧道沉管段内力分析[A];陆培炎科技著作及论文选集[C];2006年
6 刘萌成;黄晓明;葛折圣;;基于路面结构开裂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龚建伍;雷学文;;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三维模拟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马凤山;赵海军;张亚民;郭捷;王杰;魏爱华;巩城城;;荷载作用下输气管道变形数值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9 王磊;邓清禄;;滑坡作用对输气管道危害的静力学分析[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马凤山;赵海军;张亚民;郭捷;王杰;魏爱华;巩城城;;荷载作用下输气管道变形数值模拟[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小刚;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中管道的受力分析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屈战辉;土工格室柔性挡墙力学性状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兰国冠;大口径输气管道公路穿越力学性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2 赖金星;软岩双连拱公路隧道力学性状测试与施工过程仿真分析[D];长安大学;2003年
3 吴永立;水泥搅拌桩的力学分析及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探讨[D];河海大学;2007年
4 王坤;路堤荷载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林永贵;不同应力场软弱围岩隧道力学性状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6 朱世哲;路基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力学性状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7 戴俊巍;斜坡地段矩形排水管道受力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8 周成君;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城市地下管线的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王新野;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支护结构受力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96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96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