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G314线沥青路面大中修技术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08:46
【摘要】:本项目主要针对G314线开展路面大中修工程应用研究,G314线是起点为新疆乌鲁木齐,终点为新疆红其拉甫的国道,路线由北向南延伸,途经库尔勒、阿克苏、喀什、终点为红旗拉甫,全长1948km,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重要两大公路干线之一。随着G314线所经地区道路运输需求的增加,道路交通量迅速上升影响,交通运输压力不断增大,同时伴有重超载车辆的通行,以及受所处恶劣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的影响,G314线局部路段集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路基、路面病害,已经开始影响到道路的正常通行、运营,也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安全;有必要对其路面进行大中修,在保证G314线行车通行安全基础上进一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论文在初步分析G314线一间房至三岔口路段的自然地理条件、道路交通与日常维护状况基础上,采用人工徒步、机械设备、钻芯与挖探调查等方式对G314线一间房至三岔口路段的沥青路面病害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并评价了G314线一间房至三岔口路段的路面状况、行驶质量、车辙和结构强度等,然后以此为基础上设计了G314线一间房至三岔口路段沥青路面大中修方案,最后依据设计方案对G314线一间房至三岔口路段沥青路面进行了大中修施工,故此次的大中修改造将极大的改善G314道路通行条件,提高其使用功能,完善了路网结构,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
【图文】:

地理位置


同时,随着阿克苏至喀什高速公路、三岔口至莎车高速公路的修建,加快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随着需求的增加,交通量的迅速上升,G314 线承担了更大的交通运力,并伴有重超载车辆的通行,致使 G314 线局部路段集中出现路基路面病害影响道路正常通行和运营,路况的变差降低了道路的安全通行,给地区经济发展、沿线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且病害路段常存在未知的安全通行隐患。本段道路大中修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现有公路技术状况指数,改善道路通行状况,确保道路安全通行,,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大大提高居民出行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同时对国家整体政治经济建设也具有深远影响。然而,近几年对于沥青路面旧路的日常养护工作量及费用逐年增加,仅依靠局部处治难以恢复道路使用性能及服务水平,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需对现有道路进行大范围的结构性维修和功能性修复,防止公路病害的进一步发展,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有效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本次大中修改造将极大的改善道路行驶条件,提高其使用功能,完善路网结构,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

地貌图,地貌,地形,叶尔羌河


重要驿站和“丝路明珠”。国道 314 线、省道 215 线和南疆铁路贯穿县境,构成了县优越的陆路交通优势,是全国人流、物流由喀什进入中亚的重要通道,是喀什、和田地区及西藏阿里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南疆重要的客货集散地之一,成为区东北部经济圈的核心。 G314 线自然地理条件.1 地形、地貌条件本次 G314 线一间房至三岔口路段位于巴楚县境内,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南向东北倾斜,叶尔羌河横贯全县,主要地貌特征为沙漠、山地、洪积平原平原四大类组成;西北部主要为山区,东南部被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包围,绿洲主在叶尔羌河与喀什噶尔河沿岸的冲积平原上。本项目的具体位置位于巴楚县城以积平原上,沿线的地势平坦,上下起伏较小,道路两侧主要为戈壁荒漠现象,部两侧有人工种植林,农田等。本项目所展现的地形与地貌如图 3.2、图 3.3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1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细勇;谢和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9年18期

2 范宝庆;;河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设计探讨[J];河北交通科技;2007年02期

3 王帅;;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及综合防治[J];丹东海工;2010年00期

4 丁洪民;吕国林;;薄层沥青路面试验研究[J];吉林交通科技;1994年02期

5 辛阳;;季冻区沥青路面水损坏成因与对策分析[J];吉林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6 刘波;杨陶;;沥青路面公路施工技术分析[J];人民交通;2018年12期

7 王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坏及其防治措施[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8年06期

8 李哲;;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材料、工艺与结构的一体化[J];交通世界;2019年Z1期

9 刘世雄;;双层排水沥青路面设计在遂资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9年04期

10 王宇;占上锋;;公路沥青路面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佟丽荣;;沥青路面春季翻桨处理方法[A];养护与管理2017年第3期(总第73期)[C];2017年

2 薄元窈;李昊;赵勋旺;张玉;苏涛;;沥青路面微波加热器高效仿真分析[A];2016年全国军事微波、太赫兹、电磁兼容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3 刘月娇;;沥青路面结构因素导致的水损坏及养护策略[A];养护与管理(2016年第10期 总第68期)[C];2016年

4 王林涛;;浅谈沥青路面施工的非均匀性及检测方法[A];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5 王越;;论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类型及处治方法[A];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6 陆荣龙;沈松华;;浅谈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与处治措施[A];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7 炎庆全;;论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类型及处治方法[A];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8 常伟琴;;传统沥青路面与微表处抗剪强度形成因素的分析研究[A];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9 李炜琴;钟桑;;浅析沥青路面破坏的原因[A];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10 左静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原因及防护措施[A];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寰宇 通讯员 毛家鹏 实习生 徐中强;“双洮高速”全面进入沥青路面施工[N];吉林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栾玉博;“原位”利用 沥青路面获新生[N];中国交通报;2019年

3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世璋;新技术助力沥青路面“减薄”创奇迹:4-1>3[N];中国工业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孟庆丰 实习记者 李安琪;排水沥青路面雨中高速畅行不“发飘”[N];中国交通报;2018年

5 记者 吴苡婷;废旧沥青路面神奇再生[N];上海科技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张冠年 通讯员 林静愉;抢抓工期筑坦途[N];广西日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赵铭;鞍山森远开启沥青路面绿色养护新征程[N];辽宁日报;2017年

8 张春跃;我市一项沥青路面修复技术达到国际水平[N];保定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郭晓萍;探索沥青路面“长寿”之道[N];泉州晚报;2012年

10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宗涛;持续极端高温条件下的沥青路面抗永久变形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2 董强柱;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3 张兰峰;基于移动荷载和连续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4 汪鸿山;透水性沥青路面径流污染物净化及降温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5 黎晓;基于疲劳累积损伤的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预估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6 李倩;车辆-沥青路面结构系统相互作用动力分析及路面损伤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7 赵昕;沥青路面热效应发生理论及调节方法[D];长安大学;2011年

8 毛成;沥青路面裂纹形成机理及扩展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赵战利;基于分形方法的沥青路面抗滑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10 王端宜;设计沥青路面及其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涛;基于粘弹性模型的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2 蒋定良;不同添加剂对防滑降噪沥青路面的力学性能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3 高达;抗滑超薄沥青路面快速修补与养护材料[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4 王超;基于性能设计的耐久性沥青路面在北京市三环路大修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5 张杰;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及车辆舒适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6 谢文韬;电加热对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年

7 陈柯柯;甘肃省典型地区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与车辙预估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8 周婷;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柔复合式沥青路面层间剪切疲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9 吕大为;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开裂机理及扩展过程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10 韩雪;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修筑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31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631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7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